專家們在上世紀90年代定義了購物癮的癥狀特征,這種心智的紊亂主要在女性之間較為常見,近來已形成了流行之勢。研究者發現,約20%的德國婦女承認自己總是有不可抗拒地想買點什么的欲望;40%的美國婦女已經被購物癮征服;52%的英國女性說購物比性事更能讓人得到享受。我們沒有關于俄羅斯女性的有效數字,雖然這里的購物熱情也正在穩步攀升。
心理學家Nadezhda Yugrina說,購物狂去商場買下越來越多的衣服和其他物品時,她們并不覺得懊悔。然而,等她們回到家打開大包小包的時候,她們經常會懷疑自己為什么買了這么多東西。如果一個年輕女性在與男友分手后購物的話,她很可能做出購物狂的舉動。
購物癮和毒癮、賭癮和酒癮相似。購物狂應當從每個人特別的童年經歷中尋找原因。當這種人還是小孩的時候,她們中不少人曾經由于缺少關愛和呵護而感到痛苦。購物上癮者可能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長大,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同時卻體驗了一種對愛的強烈渴求。當這樣的人長大了,他們能夠在不同的商店里找到自己被關注的感覺。
購物癮還出現在那些沖動型的人中間,這一類型的人通常是先做了某件事,而后才會考慮行動可能會導致的后果。當他們在商店里選擇要買什么的時候,他們甚至不會想自己是否帶了足夠的錢付賬?!拔覀兛纯磿l生什么?”——他們走向收銀臺的同時基本上是這么想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國都有更多的購物狂人廣泛地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現金的消失給了他們購物中更大的自由,也就是說:他們看不見真的錢,可也能把卡劃到透支。
多疑和過度警惕的人是潛在購物狂的另一個類型。購物對于這類人來說好像是鎮靜劑。如果他們在工作或家庭中遇到了問題,他們就會去最近的商場。缺乏自信的女性也受到購物癮的影響:她們會在買下一套新套裝或者化妝品的時候感到更加自信。例如,HBO熱門電視劇《欲望都市》里的女主角卡麗·布萊德修,就總是不能抗拒買新鞋的誘惑。這個角色就是購物上癮者的鮮明典型。心理學者相信,購物是能讓你忘掉煩惱、將之留在另一個世界等會兒再回來解決的一個方式。
購物癮是一個惡性循環:人們首先去商店,在那兒花掉很多錢,但是,然后他們會因此感到內疚,他們為了擺脫掉這種感覺就又會去商店。一個人如果想要終止長久的買來買去,他應該把這看作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尋求心理上的幫助。
通常的購物狂是20多歲到30多歲的女性,有錢,但是在私人生活和職業中存在問題。如果一個女人擁有一份壓力大的工作,她也可能會成為購物癮的受害者。購物癮不僅僅在有錢人中間常見,那些收入有限的人也會把錢花在好多他們并不需要的東西上面。
購物癮是未來的心理疾病。隨著服務性行業的發展,人們的購買力也在上升。經濟穩定的國家都有購物癮人群,這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了。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購物狂的數量也在不斷飆升。這是一個應該得到充分重視的潛在社會問題。[編譯自俄羅斯《真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