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曹謙
正當一些分析家認為,中國在外幣市場政策上的松動象征著未來國家經濟強勁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在擔心中國逐漸增長的外匯儲備存在一定的風險,很可能影響國家未來經濟的發展。
2006年初,中國央行公布:2005年最后一季度,中國外匯儲量又增加了500億美元,達到了創紀錄的8199億美元。只有外匯儲備達到8470億美元的日本在這方面超過中國。有權威媒體指出,這種快速的增長并非沒有弊端,因為它很有可能導致貨幣供應量的不必要增長。香港資深信貸分析家詹姆斯·麥考馬克評論說:“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充足的概念。”
但是又有跡象表明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正在減緩。2005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增長了257億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361億美元相比有所下降。2003、2004以及2005上半年,涌入中國的風險投資在近幾個月有所下降,這是由于中國在美聯儲提高利率的這一背景下,依然降低了利率。
降低的人民幣利率,伴隨著高漲的市場輿論,認為中國不會允許人民幣像布什和歐盟希望的那樣快速增值,使得在中國投資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2005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2000億美元。從2002年起,中國外匯持有額增加3倍,減少人民幣的升值,使得中國的出口有很強的競爭力。經濟學家和其他很多人擔心中國外匯儲備驚人的增長,會引起了美國以及其他大的交易伙伴的不滿。一位標準普爾的信貸分析家指出增長的儲備將會使得美國的立法人員將來在對人民幣的評價方面感到壓力。
中國方面,穩步控制人民幣匯率的走向,央行從出口,外匯投資和投機資本中得到一些外匯資本投放到國內。2005年7月份,中國方面做出回應,同意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這也同時表明了人民幣匯率只能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波動。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的一位專家說道:“相對于其他資金在中國的投入,美元資產方面的投資受益并不悲觀,如果不在這方面投入,又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選擇呢?”
然而,有跡象表明中國最近放開了對貨幣的控制,以便商業和個人可以使更多的人民幣在全世界流通。2006年1月5日,中國宣布取消國內公司海外投資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