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作為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早在公元7世紀就已成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口岸之一,曾創造了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瓷器之路”的輝煌。而現代文明使寧波充溢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寧波是全國首批文明城市之一,城市的經濟實力、經濟競爭力和經商環境均居全國前列。全市戶籍人口557萬,2005年實現生產總值244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300美元,財政收入467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這些耀眼的數字無不昭示著寧波的魅力。
寧波市地處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是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擁有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保稅區、寧波大榭開發區、寧波出口加工區和慈溪出口加工區等5個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和9個省、市級開發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深水樞紐港及大型遠洋集裝箱轉運中心、東南沿海大宗散貨物資的中轉基地、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貿易和物流中心、東南沿海重化工業基地。寧波擁有紡織服裝、日用家電、輸變電設備制造、機械工業、汽車配套產業等傳統優勢產業:和石化、鋼鐵、電力、造紙等臨港型大工業,以及迅速發展起來的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商貿旅游等新興產業,構成寧波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自1999年起,每年6月8日至12日商務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寧波舉辦浙江省投資貿易洽談會和中國國際日用消費品博覽會,有幾萬名境外客商到會參加投資合作洽談和貿易成交。
2005年,寧波市外經貿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外貿進出口突破300億美元,達到334.了億美元,其中出口222億美元,在全國36個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排名中位居第17位;歷年累計批準外資企業10026家,總投資460.8億美元,合同外資254.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2.7億美元;全市新批境外企業95家,對外投資3300萬美元,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6.5億美元,連續兩年居副省級城市第二位。
“十一五”期間,寧波要從外經貿大市向外經貿強市跨越,在保持較快發展的同時,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把提高外經貿綜合競爭力作為發展開放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外貿易要做強,重點調整產品結構,實施品牌興貿戰略,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一般貿易的競爭力,實現從規模數量優勢到質量效益優勢轉變的新突破。打造寧波國際貿易平臺,建成集進出口、內外貿于一體的專業性常年展示中心。利用外資要做優,既要大力實施“引民引外”戰略,以資本為紐帶著力引進技術、管理、人才和市場,推動民營企業的大發展、大提升,又要在發展現代服務業,強化基礎設施、總部型經濟的利用外資和營造國際化的投資環境上有新突破。外經合作要做大,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資,重點在加工貿易、研發合作、資源開發、成套工程承接和境外投資區開發建設上有新突破。
(作者為寧波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