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旅行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國內外哪里有業務就往哪里跑,雖然很累,但樂此不疲。因為又賺錢又游玩,愜意無比。可是外出的機會多了,接觸各種病源的機率也大大增加了。如果被傳染上了什么疾病,那就大事不妙。
康大夫:
注意一些生活細節,可以割斷與病源的連接。我總結了一下,權稱出門十忌。這十忌是:
1、上衛生間
出門在外,上衛生間可以說是平常事,但是上衛生間卻有很多講究,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傳染疾病。首先要注意開門這一關,門上有門把手,建議你不要用把手開門關門,可以用手背從上面靠門里側開門。出來時最好用衛生紙墊一下門閂,比如在飛機上使用衛生間就可以這樣。使用馬桶要墊上衛生紙,飛機上有預備現成的,其他地方就要自己準備了。
2、洗手
曾經有個記者,出外采訪,住在一家招待所。洗完手后順手用掛在墻上的毛巾擦了擦,不幸就在這一擦當中發生了——他得了麻風病。我們在洗手后可以烘干,可以用紙擦。如果不是外交場合,洗手后也可以采取自然晾干,這時候如果遇上一位美麗的小姐送上一塊香帕,你一定知道如何處理。
3、開門關門
出衛生間大門,不要使自己的手再度污染,可以在恰好有人進來時順勢出去,也可以用手背推門,或用腳及胳臂肘推門。做這些動作,要注意形象,動作不要太大,要輕一點。
4、拉動椅子
我們常常看到有人洗手后就坐到餐桌前準備就餐,這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有一個細節,卻常常被忽略了:坐下后要調整一下坐椅,一般都是用手在兩邊搬動椅子往前挪,那么椅子兩邊就成了大眾接觸最多的地方,要小心!最好稍欠身子用腳尖往前勾椅子腿。注意動作,不要太顯痕跡。
5、握手
我們見面時總是要握手的,這是禮貌,有時也是特殊的肢體語言,要表示親熱,還要握得緊一點,但是傳染病也可能就在這一握之間。傳說當年,周總理到蘇聯去訪問,赫魯曉夫接待周總理,握手之后掏出手帕擦手,然后將手帕裝回兜里,周總理是何等智慧!周總理也掏出手帕擦手,然后將手帕扔進垃圾箱。赫魯曉夫只好自取其辱認輸。這是外交傳說,把衛生習慣政治化、外交化了。我們總說人不要活得那么累,但是衛生還是要講的。
6、洗浴
俗話說,近怕鬼遠怕水。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近的地方你知道那里死過什么人;遠處水深水淺不知道,這都是讓人害怕的理由。現代社會很多地方都有流行病,你不知道,你要有一點畏懼感,要小心。千萬不要相信“已經消毒”的紙條。洗澡間的毛巾、牙具等是否干凈?最好用自己的,洗澡用淋浴比較好。漱口的杯子尤其要慎用,沒有杯子用手捧水都可以。
7、喝水
喝水最好是隨身帶個旅行杯,用賓館的杯子要親自洗一遍。洗杯子一般人只洗里面,其實杯子的邊口才是重點。喝水時接觸點最好選在杯子把的對面,一般人是不會從這里切入的。
8、吃飯換盤
我注意觀察過,有些飯店的盤子是用客人用過的餐巾擦拭的,表面上很亮,但實際上;亮并不一定干凈。最好是在無人注意時將餐具用酒茶水或者醋過一下,基本可以達到消毒目的。就餐時,服務員會經常給你換盤子,你可以不換,可以把盤子里不要的東西倒給服務員。
9、扶樓梯
上下樓,有的人習慣用手扶樓梯,怕發生意外,這是有道理的,但是那樓梯可是千萬人摸過的,所以一定要洗手。當然,能不摸時就不要摸了吧,還省一擋子事不是。
10、及時洗澡
外出一天,回來洗個澡,可以減輕疲勞,其實,洗澡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天接受的污染洗掉。有的人只洗澡不洗頭,其實是錯的。在公共汽車上、在公眾場合,高個子在你后邊說話、打噴嚏,等等,你可是有效載體。所以洗頭很有必要。
都是小事,但事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