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多向互動的言語活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讓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在選擇教學策略中又強調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要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口語交際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說話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閱讀教學是訓練語言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學生語言水平的主要依托。大量的、經常性的口語交際訓練應結合閱讀教學進行。
抓空白點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提高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課文作者的思想不僅可以通過字面來表示,也可以隱蔽于文字的‘空白’,處。這種空白有多種形式,如結構上的分節分段換行是空白;欲言又止,‘話到嘴邊留三分’是空白;借用修辭手段,象征、影射、雙關、反語是空白;置疑不答、無可奉告是空白;主次有別,說這不說那也是空白……這些‘空白’,或者是言外存意,讓讀者猜想;或者是言此意彼,讓學生琢磨;或者是迂回反襯;或者是委婉的曲筆。把這些空白處,擇要地讓學生憑借語境展開想象,進行填補,既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豐富,又是對文本的發展和超越,有益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優化語文的整體素質。”一句話,“空白”是作品已書寫描繪的部分向讀者所揭示或暗示的東西,是作品給讀者留下的聯想、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
一、在人物語言空白處,啟發學生補想后說
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常常出現不完整,甚至略去不寫的情況,由此造成人物語言的空白。如《一定要爭氣》一文,可抓住本課中三處“空白”進行說寫訓練,發展學生的想象和語言。
第一處是童第周上中學,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才45分,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一個學期。童第周是如何請求的呢?老師在此處設計童第周向校長請求的情境對話,老師扮演校長,學生扮演童第周。
第二處是童第周第二學期各科成績都趕上來了,他非常感激校長給他這么一個機會,他來到校長辦公室會怎樣說呢?校長會怎樣鼓勵他呢?老師請一個學生扮演童第周,一個學生扮演校長。
第三處是童第周的實驗成功了,這件事震動了歐洲生物學界。老師要求學生想象幾個問題:外國的留學生以前瞧不起童第周,這時候他們會對童第周說些什么?教授呢?國外的報紙、電臺怎樣報道?
這樣的訓練,不僅豐滿了人物形象,而且將生活融入了課堂,使學生感悟到學語文就是學生活,就是用語言表達生活。
二、在文章結尾空白處,啟發學生續想后說
為了達到言雖盡而意未止的效果,許多文章結尾處往往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教師可以在此安排續寫補白創新作業。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后問學生:“這烏鴉到嘴的肉給狐貍騙走了多可惜呀,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對烏鴉說些什么呢?”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烏鴉啊烏鴉,你怎么不想想,你只有一張嘴,怎么能又叼肉又唱歌呢?你要是把肉送回家再來唱歌也不晚啊。現在好了,到嘴的肉被狐貍騙走了,看你用什么喂你的孩子。”有的說:“烏鴉啊,你可要記住,喜歡聽好聽的是要吃虧的。”還有的說:“烏鴉啊,狐貍就住在你旁邊,你怎么就忘了它是個狡猾的家伙呢?”
這位教師的教學,滲透了濃濃的人隋味,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個體對生活獨特的感悟,對文本進行升華,豐富了語言,展示了兒童天真無邪的童心。
三、在文章細節空白處,啟發學生擴想后說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文字簡練,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詞句,雖然比較抽象,但有豐富的內涵,可讓學生通過想象,化“簡”為“繁”;對抽象的、概括性的語句進行擴展加工。變成自己的語言說出來,使其具體化、形象化。如《一定要爭氣》一課敘述童第周成功地完成剝除青蛙卵外膜的實驗經過時,只有一句話:“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鉆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于成功了。”可抓住“不聲不響”、“刻苦鉆研”這兩個詞,啟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用形象、具體的語言來表達童第周是怎樣“不聲不響”“刻苦鉆研”的。學生結合生活感受,運用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都能想象出各種具體的情節。有的說:“每逢星期日、節假日,同學們都去看電影、逛街購物了,可童第周卻獨自在實驗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實驗。”有的說:“童第周一進實驗室就入了迷,常常忘了吃飯和睡覺。”有的說:“童第周一有空就到圖書館看書、查閱資料,直到圖書館關門,管理人員再三催促,他才離開。”學生想象豐富,合乎情理。這樣的補白練習,生活味很濃,對學生描述生活、表達生活大有益處。
四、在文章插圖空白處,啟發學生想象后說
各年級教材中都有許多插圖,直觀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這些插圖不僅濃縮了課文內容,而且將觀察方法、思維訓練隱含其中,可讓學生先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插圖,再進行說話練習,然后對照課文,看課文是如何描寫的。學了課文后,還可通過插圖來幫助學生有條理地具體地復述課文,也可憑借課文內容,觀察插圖,展開想象,說說插圖上課文中所沒有寫到的內容。如《好伙伴》一文,課文寫了小熊因病住院,小猴子、蜜蜂、百靈鳥都去探望,并送上最好的禮物;課文沒有寫小松鼠;小白兔是如何探望小熊的,可讓學生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觀看課文插圖上的小松鼠、小白兔,想象他們會怎樣去探望小熊,會帶些什么禮物,會如何進門,會說些什么話等。在組織學生進行表演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評議,以加深對課文的感悟。最后可仿照課文的句式,將小松鼠、小白兔看望小熊的經過寫下來。
對插圖空白的補充,既訓練學生學以致用,又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豐富畫面內容,還生活本來面目,使課堂更富有生活氣息。
“互動”是口語交際的前提,挖掘教材中的“空白”進行口語訓練,不但能引導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而且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18能,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天地融為一體,變“課堂小天地”為“天地大課堂”,使學生感受到口語交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展示生活情境的過程,是表達生活的需要。一旦使口語交際成為需要,那課堂必將是學生展示獨特個性S<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