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鼻镉辏@南國無盡的秋雨,淅淅瀝瀝地濺落在北固樓祭江亭下的江面上,更濺落在我的心坎上。它沒有激起我對遠古更多的遐想,倒激起了我對青藏高原的思念。
我曾無數次瞻仰過將軍樓,每一次都帶給我強烈的心靈震撼。將軍樓是有生命的,它是青藏線歷代官兵戰天地、泣鬼神的驚天偉業的真實寫照和縮影,它是長眠于雪山之巔的762名英靈生命的拓展和延續,它是青藏線走過半個多世紀以來歲月所留下的印證和刻痕,它見證著青藏線輝煌的昨天和今天,續寫著青藏線更加美好的明天,它寫滿了滄桑,更充滿了希望……
將軍樓的主人慕生忠將軍帶來了青藏線的希望,因為在將軍的帶領和感召下,青藏線的官兵用鐵錘和鋼釬砸破了高原的千年凍土,開拓著“生命禁區”的創業之旅。充滿詩愁的北固樓,有多少仁人志士曾作無謂的奔走呼號,把報國夢想付諸于這滔滔江水,把壯志豪情留在“雨打風吹去”的無盡嘆息之中?
我曾是一名高原汽車兵,高原是我的信仰,汽車是我的圖騰。我常常在心底感悟著高原的厚度和廣度。
在高原,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有著令人回味的成分,因為真實的韻味總是不容忘卻。如果你順延青藏線來到納赤臺,你會發現這里的戰士們直接用昆侖山腳下的水洗衣做飯,這水是由昆侖山頂的冰雪融化下來的,戰士們都說這是昆侖女神初戀的淚水,還給她起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叫“雪線純”。
是啊,同志們就是用這樣不同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高原的熱愛。在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機關相互交流的局域網頁叫“雪線軍事”、“雪線政工”,豐富官兵文化生活的電視節目叫“雪線熒屏”,供網友們相互交流文筆的欄目叫“雪線有約”、“雪線論壇”……
高原“天上無飛鳥”,但不缺乏長期與共的“留鳥”;高原沒有野草,只有與生俱來的“昆侖草”;高原沒有婀娜多姿的垂柳,但在沙漠戈壁有的是深深扎根的“紅柳”;高原相對沒有湍急的江河,卻有著母親河的發源地——“三江源”……
高原的海已不是海,而是“青海湖”;高原的湖不是通常的淡水湖,而是“察爾汗鹽湖”;高原的橋不是石壘鋼架的橋,而是“萬丈鹽橋”;高原的路不是一般的路,而是“天路”;高原的官兵不是普通的兵,而是“天路將士”;高原的歌曲不是一般通俗的歌曲,而是“天路將士進行曲”……
我不是紅柳,只能在南國的秋雨中思慕紅柳。
我不是留鳥,只能在北固樓上做著留鳥的夢。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憋嬎荚矗嫅T了高原清新自然的“雪線純”,面對著江南煙雨提煉的“純凈水”卻使我“無語凝噎”。
高原的天空是一塊純潔的藍色水晶,永遠都是那么湛藍。內地的天空多晦暗,沉郁得讓人透不過氣來。記得有一次朋友聚會,很自然地又聊起了高原,一位朋友的家屬便說:“我特別喜歡高原的天空,藍藍的。”引來了一陣笑聲,而我卻怎么也笑不出來。因為我明白,沒有真正在高原生活過的人,是不會讀懂這藍色的經典的,也就詮釋不了這藍色的意義所在。
“六月雪,七月冰,八月封山九月冬,一年四季刮大風。”高原缺乏氧氣,但不缺乏高昂志氣;高原缺乏綠色,但不缺乏生命暖意。都說高原的土地不長草,那滿山遍野神奇的“冬蟲夏草”有誰不知道?我更加堅信,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生命,有水的地方就一定能開出生命的花兒,長出生命的果實。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一切有志于西部建設的人們提供了廣闊的馳騁空間,數以萬計的建設者們,正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沖天干勁改造著青藏高原。西部在隆升,經濟在騰飛,如今的青藏線,天藍樹綠,草肥牛壯,已成為連接青藏人民的生命線、連心線和繁榮線!穿梭于這條血肉鋪就的時光隧道,只要您用心去感受他,就會真切地感應到歷史的回聲——這才是所謂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國殤》中寫道:“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倍L眠于青藏高原的天路英雄才是最偉大的國殤。在高原,像廉潔勤政模范姚志祥那樣的許許多多的青藏線官兵,正在“三個特別”革命精神的感召下,以高昂的戰斗熱情,建設和開拓著青藏線的美好未來。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边h離了高原,不等于就此塵封了往事。遠離了高原,不等于割裂了與高原的情感相依。青藏高原,你是我不能忘卻的思念,你不會僅僅是我的一個極縹緲的、再也無法實現的夢吧!我愿化作一株紅柳,永遠扎根于你堅硬的戈壁;我愿化作一朵雪蓮,永遠綻放于你美麗的雪山之巔;我愿化作一只留鳥,永遠翱翔在你湛藍的長空;我愿化作一場飄落的六月飛雪,哪怕在炎炎的夏季也會歌唱著你雄奇而又爛漫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