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的戰友犧牲了,武警江蘇鎮江邊防檢查站官兵從烈士的手中接過了撫老“接力棒”,以孝子的心去撫慰人生中第二位父母,為烈屬的晚年生活撐起了一片嶄新的天空,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詩歌。
戰友光榮犧牲,官兵誓言接力
2002年4月11日,在一次執行任務過程中,為了保護國家財產免遭損失,年僅21歲的陸永華永遠地停止了呼吸,被公安部追認為“革命烈士”。噩耗傳來,陸永華的母親楊毓蘭一下子癱倒在地上。踉踉蹌蹌地來到部隊后,望著犧牲的兒子,楊毓蘭又一次暈倒了。當她蘇醒后,哭得呼天搶地、死去活來。看著靜靜躺著的戰友和傷心欲絕的楊媽媽,陸永華生前戰友緊緊地抱住楊媽媽,淚流不止。陸永華生前同班戰友小相邊哭著邊說道:“楊媽媽,陸永華是我們大伙的好戰友、好兄弟。從今天起,您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都是您的親兒子!媽……”
烈屬孤度晚年,“兒子”競相盡孝
兒子犧牲后,楊毓蘭夫婦內心的悲痛是別人難以想象的,他們甚至產生了死的念頭。
就在這當兒,鎮江邊檢站的這些“兵兒子”們,沒有忘記他們曾經許下的諾言,他們讓楊毓蘭夫婦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勇氣。每逢元旦、春節、中秋等節日或路過南通辦事時,官兵們總會來到陸家,看望楊毓蘭夫婦倆,送上一份心意,盡上一份孝心。楊媽媽家住農村,生活不便,鎮江邊檢站官兵主動與南通市相關部門協商,終于為楊媽媽在南通市區解決了一套住房。
一次,官兵們接到了楊媽媽從家中打來的電話:丈夫出差了,自己關節炎發作,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得此消息后,官兵們立即冒雨趕到了南通楊媽媽的家中,將楊媽媽送進了醫院治療,噓寒問暖,直至陸爸爸出差歸來。看著病床前服侍妻子的“兵兒子”,陸爸爸感動得熱淚盈眶。
“母親”冒險產子,官兵千里“認弟”
2005年,為了緩解思念兒子的痛楚,楊毓蘭夫婦決定再生一個孩子。
2006年2月5日,作為江蘇省內迄今年齡最大的產婦,楊毓蘭順利生下了一個3800克的健康男嬰,母子平安。得知楊媽媽順利生下一個“小弟弟”后,官兵們個個興奮不已,都想能親眼看看這個“小弟弟”。鎮江邊檢站決定派人上門探望,余洋等幾名陸永華以前 的戰友有幸成了大伙的代表。臨行前,大家集資給這位沒見過面的“小弟弟”買了禮物,還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上這樣寫著:“親愛的弟弟,我們大伙懷著急切的心情,終于把你給盼來了!希望你沐浴在親情、友情的陽光下,快快長大……”
在楊毓蘭的家中,官兵們親熱地圍坐在楊媽媽身邊,看著熟睡中的“小弟弟”,官兵們怎么看也看不夠,忍不住都要上前摸一把。“兵兒子們”再次當場鄭重向楊媽媽承諾:今后,我們會時時刻刻關心小弟弟,全力照顧他,幫助他,直至長大成人。
望著懷中這個特殊的“禮物”和眼前的這些“兵兒子”,楊毓蘭不禁淚流滿面,“我失去了獨子,可又得到了數百個勝似親生的好兒子,我不后悔!將來這孩子長大了,我們還要送他去當兵,像他哥哥一樣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