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參加了對衛生系統醫院的一系列審計工作,從醫院的財務收支人手,摸家底,揭問題,促發展,進一步向制度問責問效,并積極探索醫院經濟效益審計的途徑,有力地制止了亂收費和損失浪費現象,促進了醫院的廉政建設,增強了醫院經營造血功能。我深深體會到:對醫院“一把手”的監督,要在全面審計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審計的職能作用,突出以下幾個重點。
抓“兩頭”,摸清家底。所謂“兩頭”即任期初和任期末(或任期內審計截止日),摸清“兩頭”的資產負債及其構成,是明確有關經濟責任的關鍵。要重視對資產、負債及凈資產和實際可利用資金的審計,摸清家底,揭露隱患。
資產審計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結存類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庫存藥品、衛生材料、銀行存款等)要審計是否賬實相符,價格核算是否規范,有無超期或積壓物資及應入賬而未入賬的賬外資產;二是對流動類資產(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等)應審查是否真實,有無呆賬和損失;三是對其他類資產《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等)著重應審計會計事項是否真實,核算是否正確。
負債審計應注重以下幾點:一是銀行借款的用途、金額和償還風險;二是應付賬款中有無將一部分收入或負債隱匿在其中,發生額是否真實;三是其他流動負債的項目和實際用途與數量金額是否相符。
凈資產和實際可利用資金的審計,不僅要確定其金額的增減,還要注意凈資產和可利用資金的積累相匹配。醫院實現的可利用資金要大于單位用于維修性支出、消費性支出和固定資產報損,才能使凈資產增加。如果單位經營虧損,或沒有可利用資金,將會形成凈資產減少。
對任期內業績和重大支出事項進行重點核查。對任期內業績的審計,主要是通過篩選過的經濟指標增減來反映。一是工作量指標,如門診人次、出院人次、出院者每日等主要指標;二是業務收支指標,如業務收入、財政撥款、工資性支出等指標;三是財力狀況指標,如資產負債率、人均凈資產、可利用資金等指標。
對醫院的重大支出事項審計,不能就賬面、發票、金額的簡單審查,一定要從制度上深入,看是否按法定的程序進行招投標,數量、單價、質量是否符合標的;要查看重大決策是否民主、科學、正確;要重點檢查制度的落實和執行是否到位,有無管理缺位而造成損失。
對執行財經紀律和個人廉政情況加強審計監督。首先應突出對亂收費行為的檢查,加強對收入的審計。一是重點檢查收費行為,認真查處擅自增設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藥品及衛生消耗材料亂加價等亂收費行為;二是對收入和票據加強稽核,認真查處賬外設賬或個人貪污舞弊行為,確保各項收入及時入賬。同時結合醫院特點,加強對領導在任期間的個人廉政自律情況的審計,對單位“一把手”權力實行有效抑制。
積極探索醫院的經濟效益審計,提高其經營造血功能。對醫療專用設備投入、使用和管理加強審計,提高投入效果。一是審查購入的設備是否必要、可行和有效;二是對重大設備的購入是否進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論證,是否貫徹了量力而行原則,對負債是否控制在適度范圍以內;三是加強對購入設備的運行和管理情況進行檢查,重點看是否發揮了預期的作用,日常管理是否到位,賬實是否相符。
完善收支核算機制,促使資源優化配制,提高資源效益。第一,要增強醫院管理人員的成本核算意識,完善財務核算組織和“全成本”核算辦法。第二,要加強對醫院經濟活動的分析,對醫院成本核算過程中的物資消耗、勞務報酬、有關費用支出的數額和構成、醫療服務成本中的項目和藥品經營成本的項目如何分配到各科室、各科室的收入和成本以及獎金勞務費如何計提,要進行橫縱向對比,分析其合理性和先進性,如對醫院各科室的核算收支結余和醫院的財務收支結余相比較,分析其差異額形成的原因以及醫院的考核水平;在實際操作中,各科室的核算結余要比財務核算結余大得多。其數額越大,說明醫院的管理考核水平相對較差。通過諸如此類的分析,變成本控制的事后核算為現時控制、事前控制。第三,要加強對醫院各種物資消耗定額和醫生處方金額控制及醫院經費收支控制的檢查,促使醫院向預算管理和定額管理要效益。
對醫院的重大改革和創新事項加強審計服務,為其保駕護航。有些醫院為其發展實行了年薪制改革,有的還實行了“一崗一薪,崗動薪移”的工資改革辦法,把醫務人員及管理人員的收入與醫院的收入掛起鉤來,逐步按貢獻大小分配個人收入,還有的醫院對核算制度、醫療服務領域等進行改革和創新。對這些領域,審計人員都要大膽地介入,揭露問題,幫助其完善辦法,提高效果,使其產生更大作用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