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號角,多種新版高中語文教材出現在師生面前。如人教版、廣東版、上海版、江蘇版等等;香港、臺灣的教材也都更新修訂了;最近還引進了一套《美國語文》,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其中教材插圖的配置,在第一感觀上引起了使用者的注意。
有位著名的語文學者說:“配置插圖可使教科書具有躍出的生命,不僅成為教師當教,學生當學之書,而且成為教師愛教,學生愛學之書?!笨墒枪P者翻閱了修訂或新編的幾套職高語文教材,插圖卻是難得一見。
一、插圖之況
插圖在《辭?!分械慕忉屖牵骸安甯皆跁械膱D畫。有的印在正文中間,有的用插頁形式,對正文內容起補充說明或藝術欣賞作用?!备鶕@個概念筆者對職高語文現行兩個版本的教材插圖情況進行整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業教育中心編著職高《語文》基礎版一至四冊,2005年5月修訂。這個版本的教材無扉頁插圖;課文中的除了第一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有一幅插圖外,其他的三冊課文都無插圖;練習中除了第一冊的口語交際訓練的練習中有兩幅漫畫外,其他三冊亦無插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職高語文一套三冊教材。這個版本配置的插圖都在扉頁。第一冊30篇課文有10幅圖;第二冊30篇課文有8幅圖;第三冊(專業模塊:現代服務業及財經類)30篇課文有7幅圖,有插圖選文的比例約占總課文的28%。
而普高人教版2004年5月版的新教材每冊16篇課文,10篇知識短文,其插圖情況如下:
若考究香港與臺灣的高中語文教材,更是幾乎課課有插圖,頁頁有圖片。相比之下,一個問題值得深思:職高語文教材不需要插圖,或者需求度不高嗎?
二、插圖之益
1.益于激趣
眾所周知,通常是進不了普高的孩子才進職高,所以職高中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差、學習動機弱、學習興趣不濃的學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插圖最明顯的作用就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因為在中學生這個年齡段,抽象思維還處于發展漸進狀態,而更多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對于配置插圖的課文就更有興趣去閱讀和學習,也因為插圖比抽象的課文文字更為直觀、形象,甚至是美感,因此,插圖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勿庸置疑,有插圖課文比無插圖課文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學習效果更好。
魯迅先生說過:“書籍的插圖,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種宣傳畫?!必S子愷生前曾為《阿Q正傳》等9篇小說作過插圖。他說:“這些插圖,就好比在魯迅先生的講話上裝上一個麥克風,使他的蓄音放大。”人教版職高語文第三冊就節選有魯迅的《阿Q正傳》,若能把豐子愷的漫畫插入其中,不就可以吸引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嗎?
2.益于教學
“插圖,是一種視覺藝術,依文字而存在,同時又與文字一起參與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起到相應的解釋、補充說明文字的作用,能形象、直觀、簡潔、如實地反映事物規律的發展及變化趨勢,從而增強文字的說服力、感染力。”既然它能參與表達作者的意圖,這對于學生理解課文自然是有益的。再說,插圖在語文教學中更為重要的作用是能夠促進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語言表達和審美等綜合能力(如表),而這正是新課改所提的要求之一。
正因如此,諸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靈活巧妙地利用了課文插圖。如內蒙的潘如鈺老師總結出了“文學插圖導讀六法”;江蘇的張愛民老師利用插圖搭建起了師生、生生交際的平臺;廣東的李利華老師找到利用插圖培養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路子等。
再者,現在倡導語文教學信息化,教師們不也是到處搜集有助于學生學習與理解課文的圖片嗎?如,在上《六國論》時諸多語文老師就要在黑板上或課件中呈現戰國七雄的地圖,以助學生的理解。在教《閩中橋梁甲天下》時,就要找閩中橋梁的相關圖片,以求以圖示文,也增加學生的趣味。所以說,教材插圖對教學是大有裨益的。
3.益于審美
教材插圖還有一個不能不說的作用,就是它能從視覺藝術上美化了版面,直接幫助讀者了解文章的內容,對文章有感官上的認識,并滿足藝術欣賞的需要。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文軒指出:“現有的中學語文教材對提高中學和審美水平關注不夠?!倍~圣陶先生曾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涵養兒童的美感?!庇纱丝梢姴鍒D是有助于提高學生審美的一條途徑。
學生愿意在美中尋找知識。文字畢竟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學生一直面對黑壓壓的文字,容易產生一種厭惡的情緒,無從做到從語言文字中尋找知識。而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賞心悅目,直接形象地感受到課文蘊含意境美,從而用心去探索文章的語言美、藝術美。
三、他山之石
插圖的作用不一而足,但是這必定是要建立在高質量插圖的基礎上的。1982年制定的中小學教材的編審工作責任制《關于中小學教材編審工作責任制的規定(試行草案)》中就有明確規定:封面和插圖是教材的要組成部分。美術編輯及繪圖員要對全書插圖的準確性、藝術性負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研究了大陸、香港、臺灣的一些高中語文教材,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借鑒。
1.插圖類型——求多。
綜觀現行語文教材中插圖的繁多類型,從畫的創作角度來分有:照片、卡通畫、素描、國畫、漫畫、水彩畫、地圖等等。當然有些教材選用的類型較少,如人教社的主要是照片、名家的國畫兩類,穿插在版面中顯得文雅、莊重;而有些教材選用的類型就較多,如香港的教材中就有照片、卡通畫、素描、國畫、漫畫、水彩畫、地圖等七、八種,整冊書就給人活潑、明快之感。究竟怎樣更適合中學生呢?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鮑清曾就中學生對插圖類型愛好做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最喜愛的是卡通畫,比例多達37.6%。對于其他的畫作比例都相差無幾。這個結果揭示出中學生除了對卡通畫略為偏愛之外,對其他的類型的喜好都差不多。
其實,不同的畫有不同的優點,如國畫通常在教材中作背景之用,用以烘托氣氛;卡通畫通常在教材中作勾勒情節或揭示寓意之用,用以增加學生的興趣、輔助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想象;地圖通常出現在文言文的選文中,用以補充學生的認知,如臺灣、香港的教材中出現較為普遍;而照片能給學生真實感。因此,在插圖的類型上,不妨不要過多的限制,只要有助于學生的學與教學活動開展,任何類型的插圖都可進入教材。
2.插圖使用——求活。
“求活”是指插圖的位置活,插圖使用的方式活。
位置活是指插圖可以按需靈活地嵌入教材的各個系統。探究教材中插圖出現的位置,各套教材各有特點,人教版的主要出現在單元導讀頁與選文系統中;廣東、上海的主要出現在文前頁;臺灣的主要出現在選文系統與注釋系統中;香港的教材,目錄、單元導言、選文系統、練習系統、知識系統、注釋系統中都有出現。既然插圖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雖說不能貪多求全,但也不妨開拓思維,在各個系統中按需設置。如,注釋系統雖一般用不到插圖,但是有些注釋卻是文字所難以表述的,如“蠡”,臺灣教材中在注釋文字“胡蘆瓢”的邊上又用右圖予以補充,令人心領神會。在練習中設置插圖亦能提高學生探究的興趣,如香港教材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一課的課后習題中就有兩幅卡通畫,畫出了“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二個場景,并把它們與閱讀理解題結合起來,既增加了趣味,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方式活是指使用教材插圖的方式要靈活多樣,不拘泥于呈現畫面,再現情景或營造教材的美感。如香港教材《六國論》的“課前熱身”中是這樣使用插圖的:其一是看一幅卡通畫,找出圖中所顯示的成語,指出畫中的“柴”與“火”分別代表什么;這個成語又比喻了什么;其二看一幅戰國七雄的形勢地圖,而后根據課文將賂秦、與秦結交、抗秦的國家分別填上紅色、藍色、綠色。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插圖使用的方式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特點、學習需要不斷的開發,這樣就可讓教材的插圖更加活起來。
3.插圖設置——求效(實用、有效)。
“求效”是指教材插圖要講究實用、有效。插圖的類型與使用都要以實效為原則。插圖是屬于教材四大系統(選文系統、練習系統、知識系統、助讀系統)中助讀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既然它屬助讀系統,所以助讀是它最主要的功能。怎樣才能有效地助讀呢?那就得依文而定。關于這一點,《美國語文》中的作者簡介插圖可以作一個很好的例證。在《美國語文》第一冊中選有三篇富蘭克林的文章,一篇是自傳、一篇是演講稿、還有一篇是年鑒。作者簡介中的插圖都不相同?!陡惶m克林自傳》中的圖像較為和藹親切;《在立憲大會上的演講》中的圖像則像一個政治家、領導人;《窮里查德的年鑒》中的圖像則讓人感到他是風趣而深刻的人。
所選圖像的不同,是因為選文的所反映的主題與行文的風格不一,三張不同的圖像讓讀者更多地了解富蘭克林,使富蘭克林的形象在讀者的心中豐滿起來,也使文圖相對應,激發讀者對選文的研讀興趣。因此,依文定畫是增強教材插圖實效性的良好方略。
增強實效性的另一方法是對插圖內容與來源作如實、恰當的文字說明。這樣會給人真實感,從而增加學生對其的信任度。這一特點臺灣的教材比較突出,其教材中的每一幅都配有來源及內容的概述。如,教材第六冊《鴻門宴》一文配有8幅插圖,第一幅圖都注明來源,名為“劉邦項羽入關中圖”的地圖注明是“本局繪制”;“司馬遷像”注明是來自“中國歷代帝王名臣像真跡·河北美術出版社”等;“春秋早期 黃玉玦”圖注明來自“中國考古文物之美 戰國地下樂宮 文物出版社”。有了這些文字與圖像的配合,既便于學生讀懂圖意,又能更好得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無形中還可培養學生讀文行事講求根據的好習慣。一舉多得,不就增強了學習的實效性了嗎?
總之,教材插圖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在職高教材中配置插圖能更好的激發職高生的愛書、樂學的心理。因此,為了職高語文教學的更好開展,筆者作此文以求拋磚引玉。
(盧曉寧 浙江省永康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