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憲君 李海蘭 劉利志
以前,用人單位總是反映學校教學中實踐技能很薄弱,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后不能及時適應工作要求,需要在工作崗位上再學習、再實踐。
時隔幾年,我們又對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他們說,新輸送的畢業生實踐技能強、理論功底扎實、知識面廣、工作態度認真……
是什么讓用人單位對我們輸送的畢業生發生了觀念上的轉變呢?
職業教育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需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在第一線參加生產,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具有較高的實踐技能和相應的理論基礎。傳統教學模式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與完整,教學內容繁雜,偏重理論知識,缺乏針對性、應用性,理論與生產實踐相脫節,學生實踐機會少,動手能力差,實用技術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通過對以往畢業生用人單位的調查,企業普遍反映學校教學中實踐技能是薄弱環節,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后不能及時適應工作要求,需要在工作崗位上再學習、再實踐。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在校學習期間內,將理論學習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增強實踐技能培養,我校對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從教學計劃到實踐安排,重新設計了教學模式:以單元授課方式為主,教學、生產緊密結合。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實踐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一、適應時代發展,提出新的教學目標
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要求職業教育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由傳統的專業學科型向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型轉化,學生要有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有熟練的實踐技能,會組織管理,結合生產需要開展小型科研活動,能解決生產中出現的新問題,善于市場營銷和創新設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也就是說職業院校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培養,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開發能力的目標。
二、打破傳統教學體系,重新制定教學計劃
根據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級實用型人才為教育目標,以“精簡理論,夠用為度”為指導思想,以“能力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對課程設置的要求,我校重新制定了教學計劃和整體規劃,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體系,以社會需求為指標制定教學計劃,以能力培養作為教學基礎,在教學方式上采用單元(案例)教學,并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注重理論知識的針對性、實用性,精簡教材,刪除不必要的、過深的理論,將生產中相關的平面設計、數碼后期、室內設計后期處理、編輯美工、印刷前期等與生產緊密相關的內容作為教學案例。
在課程安排上,我們增加了實訓教學學時,理論∶實踐= 1∶2。
三、精簡理論,案例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實用性
要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校必須關注企業需要,設計教學案例的內容要與生產市場結合。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便能夠了解市場,從而增加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內容來源于生產,涉及到生產的各個領域,設計案例時,我們既考慮命令的操作技法,又考慮實際應用;案例中不僅有小型案例,每個單元還有大型綜合案例。各案例間注意系統性與邏輯性,無論從工具的操作方法或實際應用上,后面的內容都是前面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如在講解PhotoShop軟件時,我們講了“選取工具”的一些案例后,再講解如何對選區工具進行漸變編輯,然后又講如何制作三維幾何體,接著再涉足三維圖形制作,利用漸變編輯器來編輯不同造型的三維圖形,由此引伸出路徑工具及路徑面板,最后再制作涉及濾鏡命令等特殊效果的案例。這樣的講解知識連貫性強,學生在學習時很自然地聯系到案例中沒講過的新知識,展開思路,設計創新,從而主動、自覺地學習。
此外,我們還將小型案例與綜合案例結合起來訓練。小型案例有利于掌握命令的使用,但這遠遠不能滿足生產市場綜合制作的需要,階段性地進行綜合案例設計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它不僅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更能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四、根據教學需求,自編教材
結合教學改革自編教材。教材內容采用單元實訓教學的模式,結合實例詳細講解圖形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及CorelDRAW軟件的實際應用技術。自編的教材不僅介紹了計算機圖形圖像的制作方法,還介紹了設計思考過程以及相關的美術及平面設計知識,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學生能快速掌握圖形圖像處理的綜合實用技能,并能夠迅速上手實際工作。
五、采取多種方法,加強實踐教學
(一)抓好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在上PhotoShop課時,我們先詳細介紹工具與命令的功能及操作方法,然后例舉案例進行實踐。每次上課采用一兩個案例,注意案例分析及它所涉及相關領域的應用介紹。案例分析這一環節必不可少,因為學生在學習了工具及命令的使用方法之后,雖然能夠按照教師課堂講解的案例完成上機操作,但往往在實際應用時不會操作,主要是由于他們不理解制作原理,而在教學過程中分析制作步驟,幫助學生理解圖像編輯原理,達到會分析、會制作、有目的的效果。
(二)突出動手能力,加強上機訓練及作業設計
職業教育學生要有非常熟練的動手能力,為此,我們每節課后都配備上機訓練,有針對性地準備充足的作業,供學生練習。如印章工具,不僅能復制圖形,還有諸多其他用途,如修復照片、修補畫面、繪畫、拼圖、制作堆積字或畫面等,我們設計案例時盡可能將這些功能考慮到并作為上機實訓作業,從而增強學生對命令的理解。
(三)不同生源,培養方案各異
職業教育的學生來源不同,層次也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存在差異。有的是職高生,學過一些圖形圖像制作軟件;有的是普高生,沒有學過;有的美術基礎較好,有的則很差。因此,我們針對不同來源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培養方案。
1.在同一課堂中,不僅要講解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還要增加相關功能的使用,如畫筆工具,雖然非常易學,但畫筆工具功能很多,除了繪畫功能外,還有提高光、給相片賦色、畫虛線、制作蒙板、特殊畫筆修飾畫面、制作背景、制作透明效果、制作漸變效果等許多功能,初學者可以學習基本知識,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學習軟件命令的更多用法。
2.為了拓寬知識面,在講解了案例的全部操作過程后,介紹命令在其他圖像或其他領域的應用,例舉許多相關命令制作的設計作品,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
3.針對不同生源的學生,準備不同程度的作業,作業要求也不相同。對有一定圖像處理基礎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做復雜一些的內容,對美術基礎好的學生更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完成基本操作,還要求他們將美學原理融進設計和制作中,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最大限度地學到了知識。
4.我們還建立了學習小組,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有基礎的學生幫助初學者,這樣,不僅初學者進步快,而且學過的學生也通過輔導初學者,讓自己的知識理解得更透徹,操作更熟練。
(四)產學結合,在服務中學習
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拓寬知識面,增加實踐經驗,我們建立了實訓中心,開展許多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公益活動,如進行相片修飾、圖片處理、設計相片模板、平面設計比賽等。這些活動增加了學生的動手機會,學生遇到問題可以直接向教師請教,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給學生分析,讓學生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并能活學活用。
職業教育學生要有在一線組織生產,并隨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因為企業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員工,以及這些員工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素質和技能,所以我系與很多公司、企業聯系,建立了一些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可以頂崗實習,可以親自動手設計制作,可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進行設計。學生通過從實訓室到實訓中心再到校外實訓基地訓練來了解、熟悉,直至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并通過這些實踐找出自己學習中知識的欠缺點,有針對性地學習理論知識。實訓不僅培養了學生較強的業務工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愛崗敬業、踏實肯干、謙虛好學和與人合作的精神。
(五)綜合課題設計,培養創新精神
在教學的最后階段進行綜合性課題設計。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結合生產實際,設立課題,進行創新設計與制作,最后進行答辯。同時,這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題設計中互幫互學,從而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
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參觀各種設計展覽,對作品進行技術分析,從而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
六、改革考試考核形式,注重綜合能力評定
職業教育院校強調學生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而在以往的考試中多注重對理論教學環節的考核,往往忽略或輕視對實踐教學的評定,造成學生在學習中死記硬背,不重視實踐,實際動手能力差,缺乏對知識的理解力和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考核形式上,不以期中、期末成績作為標準,除了學校規定的理論考核之外,還采取多種靈活的考核方式,如以口試、筆試、現場技能考核、答辯等方式綜合考評。圖形圖像制作的基本常識可以采取教師提問,學生口答的方式;圖像制作操作過程是否正確,可以采取學生邊操作,老師邊記錄分數的方式;課題設計采取答辯方式考評等。新的考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避免了學生應付考試的機械式學習,促進了學生個性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七、注重教師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要求
通過幾年的教學改革探索,我們認識到:要想搞好教學,教師必須有很強的業務素質、寬闊的知識面,不僅要熟悉教學,還要了解生產,了解市場,這樣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教學改革對教師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加強與社會相關行業的聯系,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深入生產實習單位,親身參加真正的工業化生產,如此才能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找出不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水平。
通過對教改后的畢業生進行調查,結果證明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畢業生在自己的崗位上,以他們熟練的實踐技能,扎實的理論功底,廣泛的知識面,踏實的做事態度,贏得了企業領導和客戶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