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發 樊月華
摘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呈高速增長趨勢。在數量需求增長的同時,市場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職業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工作性質、工作崗位、任務與職責、能力與素質進行了論述和比較。
關鍵字應用型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1 引言
隨著技術創新周期的縮短和技術應用領域的擴展,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現出一種多模式、多層次結構的形態。高等職業(專科層次)教育培養的人才,可以部分滿足市場對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不能滿足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市場對這些人才的需求應通過本科或研究生教育來解決。
2 應用型人才的結構
北京市的經濟發展需要有不同類型和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大體上可分為“工程主導應用型”、“技術主導應用型”和“技能主導應用型”三類。在實際工作中,這三類人才的工作內容具有一定的復合度。一般來講,“工程主導應用型”人才和“技術主導應用型”人才由本科教育培養,“技能主導應用型”人才由專科培養。
2.1工程主導應用型
工程主導應用型人才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工作中從事分析、策劃、規劃、設計和管理工作,部分技術性工作和少量的技能性工作,能夠應用本專業領域的主要技術和核心技能。工程教育培養的學生應具有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教學的重點是理論與工程實踐的結合和工程訓練。
工程主導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了解本專業學科基礎理論,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應用理論知識,能在本專業領域從事分析、策劃、規劃、設計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工程素養并能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
2.2技術主導應用型
技術主導應用型人才在工作現場從事設計、開發、技術集成、實現、實施、組織和實施管理工作,部分工程應用性工作和一定量的技能性工作,能夠理解本專業領域的主要工程概念,掌握本行業的部分核心技能。技術教育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將工程型人才的策劃、規劃、設計轉換為產品的能力,教學的重點是技術應用和項目訓練。
技術主導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知道本專業學科基礎理論,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技術理論知識,能在本專業領域從事設計、開發、技術集成、實現、實施、組織和實施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技術應用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2.3技能主導應用型
技能主導應用型人才在生產一線從事實現、操作、運行和維護等工作,一定量的技術性工作,能夠熟練應用本行業核心技術。技能教育培養的學生應能熟練并自如運用本行業的核心技術,教學的重點是能力訓練。
技能主導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技術應用理論知識,能在本專業領域從事實現、操作、運行和維護等方面工作,具有熟練技巧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3技術主導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
3.1以職業為導向,推廣“訂單式”培養
專業培養方案以職業為導向,根據工作崗位、工作性質、任務與職責、所需技術,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確定專業學科基礎平臺和專業技術課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適于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究人才規格和培養方案,通過簽訂委培協議書或以企業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實,完成人才的培養。靈活開放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較好地解決了所學非所用的問題,也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3.2以人為本強化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化,階段性教育為終身教育所取代。“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廣大學生與學生家長的需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強化素質教育,已成為世界性潮流。
3.3產、學、研相結合,零距離培養應用型人才
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行業準入標準導入教學體系,職業技術實踐納入實踐教學體系。產學研合作引發教學改革,涉及到課程內容的重組、教材編寫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變革,目的是與企業人才規格接軌,與就業接軌。充分利用教室、實踐教室、企業實習場所,做到三個“無縫對接”,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對接、實踐環節與技術應用對接、素質培養與一線人才要求對接,實現與企業零距離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
3.4建立技術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學習與工作相結合
技術主導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突出素質和核心技術的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子系統,一般由實驗、訓練、設計、證書培訓和畢業設計等環節組成,通過該體系的系統培訓,學生將掌握本專業核心技術的應用。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項目課程”的設計和企業實踐基地的建設是重要環節?!绊椖空n程”是在教師或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生完成實際項目,遍歷項目調研、設計、實施、評價等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生通過項目掌握實際工作方法。企業實踐基地讓學生在生產現場得到實際工作鍛煉,將學習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然后將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增長的見識帶回課堂,幫助他們在學習中進一步分析與思考,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



3.5建設技術應用型教師隊伍
技術應用型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除了要求教師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外,還應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掌握市場主流技術、實用技術和新技術,教師要有一定的企業工作經歷,能夠將實際項目和產品導入教學,讓學生在實踐課程中完成項目或產品的開發工作。
3.6建設技術應用型學科
本科教育建立在堅實的學科基礎之上,學科建設是技術應用型教育的基礎,技術應用型教學應具有其特有的學科基礎。學術研究重點是技術理論和應用理論的研究,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研發。
4 應用型人才的工作崗位與高等教育的對應關系
IT業被認為是技術發展和創新最快的行業,它的產業結構和與之對應的應用性初、中、高人才的需求是一種層次結構。IT業中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其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需要具有管理、經濟和計算機等學科基礎的復合應用性人才。該行業的主要工作崗位有:信息系統一線操作技術員、信息系統現場工程師和信息系統設計工程師。與這些崗位所對應的人才培養,應由高等教育中不同的類型和層次來滿足,他們的對應關系如圖1所示。
5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應用型人才特征
如表1所示,我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在多年的專業建設中,與企業合作共同進行了信息管理行業所需人才的工作崗位、工作性質、工作任務、培養目標及其能力特征的研究,并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工程主導應用型本科、技術主導應用型本科和技能主導應用型??迫瞬诺奶攸c進行了對比。
我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具有多年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研究經歷,是1993年北京市教委高等職業教育試點專業、1996年北京市級示范專業、2001年教育部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并將繼續與企業合作,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完成“技術主導應用型”和“技能主導應用型”兩種類型課程體系的解決方案,目前已完成“技能主導應用型”課程體系的解決方案,并在實施試驗中。
(2)完成“技術主導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和環境建設的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案。
(3)完成針對“技術主導應用型”本科教育,項目課程和案例課程的研究、開發與實施。
(本文獲得“2005年全國青年教師計算機教育優秀論文評比”職業教育與培訓三等獎)
參考文獻
1 鄭春祿,耿玉香.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與提高.高等教育研究,2005
2 周濟部長在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新聞通報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