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清
前不久,某市某局長被要求承包工程的一位下屬殺害,此事經媒體曝光后,引起了人們的一些反思。對下屬提出的一些過分要求該如何處理,是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化解矛盾;還是態度生硬,方法簡單,導致矛盾激化,這一血的教訓給人們、尤其是給各級領導留下深刻的啟示: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個別人價值取向,或人生觀、利益觀發生扭曲的時候,思想政治工作是何等重要!因此,當領導懂一點心理協調藝術是處理人際關系的“穩壓器”,是新時期做好思想工作和領導的迫切需要。
我們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做思想工作的高手,他們懂得心理協調藝術,善于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處理各種矛盾,使很多復雜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邀請柳亞子先生作為私人朋友到北京作客,當時周總理把他安排在一個賓館住下,還配了一名廚師和5名解放軍干部任生活管理員,照顧他的生活。但是柳先生生活很挑剔,寒冷的冬天要吃黃瓜,管理員跑遍了北京城也未買到。進餐時,柳先生一看沒有他要的菜就打了管理員一耳光。這事反映到周總理那里,總理把他倆叫在一起,心平氣和地對他倆說:我們是人民軍隊,官兵平等,打人是極端錯誤的,柳先生打了我們的管理員,是不是該認個錯;接著總理又指著管理員說:柳先生打人固然不對,但他這么大年紀,打了你就當父親打了兒子一樣。總理的幾句話,如潤物的春雨,使兩人心中的火都消了,矛盾得到了化解,這就是心理協調藝術的作用。
什么是心理協調藝術
心理協調藝術就是要掌握對方心理,摸清對方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線,在對方提出過高或不合理要求時,能夠因勢利導,采用細致的思想工作,通過說服教育、化解矛盾,消除對方的對立或仇視,通過做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采取的客觀公正的辦法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這里所謂“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下屬對領導者的工作作風、工作方法的認識、接受能力,也就是領導者的一系列的做法和要求對下屬造成的心理震蕩的幅度,下屬對上級領導的這些做法和要求的理解、支持程度。一個領導對下屬的要求,能否得以實現,實現程序如何,下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三國演義》里面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關羽敗走麥城之后,張飛限令軍中3日置辦白旗白甲,掛孝伐吳,因期限太急,帳下兩員末將范疆、張達乞求寬限幾日,竟被張飛下令打得皮開肉綻,并命令:“來日俱要完備,否則,即殺汝二人示眾!”這個要求是無法辦到的,故兩人密謀,“與其讓他殺我,不如我先殺他”。于是兩人趁張飛酒后熟睡之機,砍下張飛人頭,投奔東吳。張飛被殺,是施加的壓力超過了下屬的心理承受力所致,也就是說長官下令缺乏科學合理性的依據,下屬無論怎樣努力也是無法實現的。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一個領導者在管理中,不僅要有“硬”的功夫,即對己嚴格要求,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和指揮藝術,在下屬心目中有較強的人格魅力和公信力,具有較強的威望和魄力。同時也要有“軟”的本領,即懂得人的心理,懂得人的感情,正確把握自己與下屬心理協調藝術,辦任何事情都要讓下屬心服口服,不能解決的問題,也要把思想工作做到位,通過人性感化和思想工作化解一切矛盾,否則,他就不是一個有威信的、受歡迎的領導,也不符合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
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在心理協調藝術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領導人格魅力差,臺上說一套臺下做一套,缺乏公信力和必備的威信;二是說話粗暴,方法簡單,動輒激化矛盾;三是不做工作,躲躲閃閃,或者找上門來的思想工作敷衍幾句了事;四是拿;好處拿原則做交易,把思想工作簡單化、庸俗化等等。在領導工作中,嚴格要求作為一種“壓力”是完全必要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但嚴得近乎冷酷,嚴得下屬無論怎么努力也辦不到,或者是對方提出的一些合理化的要求也不給辦;或者過高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也不堅持原則,敷衍塞責,這樣的領導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是一個不懂得心理協調藝術的領導。當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奉獻意識淡化,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抬頭,下屬提出的許多問題能解決的要盡可能解決,不能解決的也要闡明理由,分清責任,講明原由,讓下屬放下包袱,生活在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中,不要搞得人人自危,人人倒霉受氣。因此,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要因人而異把思想工作做到心坎上。
如何協調好與下屬之間的心理
一是自身道德高尚,事業心強,心理健康,讓下屬值得信任、值得依靠、值得服從。通過領導的品德、智慧和實績引發出影響力和號召力。二是要關心下屬,體貼下屬,不僅要以理服人,而且還要以情感人。領導要特別關心下屬的進步,要出以公心選人用人,關心下屬子女的求學就業,關心他們的生活困難和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不要見了下屬板著臉,或者是動輒訓人、處分人,當領導當成了木頭人,缺乏人情味。下屬的生活內容是多方面的,其精神生活是多層次的。常言講“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下屬的問題不能解決,領導也要送溫暖,送幾句知冷知熱、有情有義的話語,求得下屬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是領導藝術,是領導做思想工作的基本功。那種蠻橫壓制型的領導,喜歡罵人、訓人,對下屬只使用不培養,用時誘之以利,不用或用完后棄之一旁,下屬是最反感的。因此,領導千萬不能憑地位、權勢居高臨下,以權壓人,更不能認為“真理總是在自己手里”。人與人之間的共同語言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能產生震蕩效應。三是要遵循規律,掌握寬嚴尺度。一個有關壓力與工作效率的假定認為,對壓力迫使人生理上覺醒和工作績效時間可以產生一種曲線關系。當覺醒增強時,工作效率也提高,但達到一定極限后,工作效率開始下降。這是因為過度的壓力反而產生恐懼、焦慮、煩躁和厭惡情緒,進而導致抵制、反抗行為。當然我們的下屬不是范疆、張達,但他們同樣會產生對抗情緒,相反帶來預期不到的效果。
領導者應該明白:不了解下屬只能盲目管理下屬,不研究下屬只能呆板地看待下屬;不培養下屬只能機械使用下屬,就會導致才盡人空。所以,領導者要盡量為下屬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對待下屬要堅持“理解、尊重、公正、關心”的原則,了解下屬心理、才智、性格、特長等,和下屬打成一片,做下屬的貼心人,合情合理地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合理用人,用其所長,把下屬盤活,這才算一個開明的、高水平的領導。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