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田 劉瑋英
浪費與腐敗同源
“浪費”和“腐敗”是遭人們唾棄的兩大社會現象。從一定意義來講,奢侈與沒落同質,浪費與腐敗同源。浪費是腐敗得以產生并蔓延的基礎和溫床;腐敗則是浪費的發展和極致,在一定條件下浪費必然導致腐敗。
例如,超標準購置豪華轎車,公款吃喝、公費旅游等。這些奢侈浪費行為,不僅造成國家資財的巨大損失,而且嚴重敗壞社會風氣。決策失誤,管理不善所致浪費行為表面看來只是金錢、資源和勞動力的損失,而實質上是決策者、管理者官僚主義、主觀臆斷的結果,造成國家資財、人民血汗的巨大損失。而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是以勞民傷財為代價換取個人的業績和升遷,嚴重地損害了國家利益,損害了廉潔政治。
這些行為,表象為浪費,其實質就是地地道道的腐敗。就不同浪費現象的本質而言,奢侈浪費與決策失誤、政績工程所致浪費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對公共權力的濫用。公共權力應該是為公眾利益服務的,公共權力的濫用必然導致公共利益受到損害,而腐敗的實質就是公共權力的蛻化和變質。公共權力的濫用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其實質都是一樣的。因此,可以說,奢侈浪費、決策失誤、政績工程等涉及公共權力濫用的浪費就是腐敗。
整頓浪費是防治腐敗的重點
近年來,各種奢侈浪費現象因對社會風氣的嚴重影響而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因決策失誤,管理不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造成的損失和浪費,嚴重地損害了國家利益,危害了廉潔政治,是地地道道的腐敗問題。對于這類問題可以明確地稱其為浪費腐敗。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濫用公共權力所致以浪費為表現形式的各種腐敗行為。浪費腐敗問題,已成為深入推進反腐敗工作所不能回避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斬斷“裙帶關系”的利劍
建立節約型法律體系
浪費現象嚴重,損失巨大,影響惡劣,必須嚴加懲治。但目前,我國針對節約資源、反對浪費的立法尚屬空白。應盡快研究制定《反浪費法》,依法懲治鋪張浪費行為。對奢侈揮霍、決策失誤、政績工程等涉及公共權力濫用的浪費腐敗行為造成國家資財重大損失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研究制定促進資源節約使用和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規,以法律法規規范資源的節約和集約利用。同時,制定節約型產業政策,構建節約型財稅核算體系,將資源成本納入核算體系,減少和避免不計代價的“政績工程”和大手大腳造成的損失浪費。
實施政府責任制和追究制
決策責任約束機制缺失,決策失誤不受或少受追究,是政府管理領域浪費巨大但卻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和解決的重要原因。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推動權力政府向責任政府的轉變,建立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明確政府管理的責任主體和責任人,明確各自的權力和責任。有權必有責,權力受制約,違責要追究。決策者和管理者行使的是人民賦予的權力,沒有任何理由不慎用權力而浪費和損失國家的錢財。要建立公開的政府管理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促進規范化和廉潔政府建設。改變粗放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助管理進步,減少和杜絕浪費。建立政府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對因官僚主義、主觀臆斷、盲目攀比、隨意拍板導致決策失誤,對好大喜功、熱衷于形象和政績造成重大損失和浪費的相關責任人員,必須進行責任追究,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責任。對各種具有腐敗特征的浪費現象和浪費行為,決不能護短和手軟,必須旗幟鮮明地予以整治和打擊。
強化專門監督和社會監督
要加強對各種浪費行為的立法監督,加強法制建設,明確浪費腐敗與問責的相關內容,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以及檢察機關的監督作用;進一步強化社會監督,使人民群眾享有更廣泛的知情權和質詢權,加大各種社會輿論的監督力度,使浪費腐敗現象和浪費行為無處藏身、及時被曝光;強化專門監督,各級紀檢監察和各級組織的內外部監督機構,應將整治浪費腐敗納入工作范疇,加大力度實施查處和整治。強化各級財政、審計等部門的專項監督,加強資源、設備和資金管理,嚴肅財經紀律,揭露和查處由于決策失誤、管理不善造成的嚴重損失浪費腐敗問題,促進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