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回放】
攀登是一種向上的姿態,也是一種追求的過程;攀登意味著體力的付出,更意味著意志的堅持;攀登是一種智力的拼搏,也是一種情感的掙扎;攀登意味著位置的變化,更意味著境界的開拓;……攀登是克服外部的困難,攀登是戰勝內在的自我。環顧身邊的社會,攀登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單位、個人,無不在攀登中表現“自我”,決一勝負。
請以“攀登”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試題簡析】
話題只是一個引子,它不要求考生對話題本身進行引用、分析,只需要從話題出發進行作文。因此,要寫好話題作文,關鍵還在于要認真閱讀提示語,從中領會命題者的意圖和要求。
本題的提示語從選材和立意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提示語用分號排列了虛實不同的種種攀登,因而,考生可以從中選擇寫作的切入點。本題的切入點(突破口)可以是看得見的生活攀登,也可以是感受到的內心攀登。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最好是把虛實兩種攀登結合起來,緊緊扣住話題,好好把握“外部的困難”與“內在的自我”之間的相互聯系。“環顧身邊的社會,攀登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其實是在提示考生,一定要選擇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內容,才能得心應手,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張揚獨自的個性。而“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單位、個人,無不在攀登中表現‘自我’,決一勝負”卻是在多角度暗示文章的主題。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個立意新穎、奮發向上的主題,無論是有形的攀登還是無形的攀登,它給考生提供的只是一個寫作空間或一種寫作媒介,而要寫好本題,還需要考生從提示語中去領悟、去挖掘“攀登”獨特的內涵,才能從自己平時對國家大事、社會熱點、新聞人物、學習生活的觀察體會中選擇素材,提煉出振聾發聵的觀點。
【佳作展評】
人活著,就要勇于攀登
貴陽市一考生
“人活著,就要勇于攀登。”這是我的格言,其實我真正了解它和喜歡它全都是由于姐姐的一個善意的謊言……
“大懶蟲,起床了!”伴隨著這一震天動地的喊叫,我便被姐姐粗魯地拽下床,我只聽姐姐對我說:“今天是我執行減肥計劃的第一步——爬山,本人已選你為我的陪練。至于報酬嘛,回來再說!”就這樣,我便跟隨著姐姐出了門,我邊走邊念叨:“有床不睡,是不是有病。爬山?有這時間我還不如幫老媽做家務呢!還陪練呢,說得好聽!”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逝,山離我越來越近。離它越近,我就覺得我越活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向山頂沖去,可很快我便發現我“不行”了——兩腿發軟,四肢不聽使喚,頭暈目眩,口干舌燥。我覺得我就是一個走進沙漠的人。所謂“山路十八彎”,在那天總算是明白了,以前總想體會成語所要表達的意境,那天真是讓我領教了“汗流浹背”所要表達的一種境界。山路彎來彎去望不見盡頭,我想放棄了,可姐姐總在用報酬之名引誘我向山頂進軍,我的好奇心更驅使我向山頂進軍了。
山路彎彎終有盡頭,山頂上空,涼風吹走了我身上的勞累,吹得我心醉,細細品味,里面似乎充滿了花香,天空格外的藍,白云星星點點地裝扮著青天,鳥兒為我的勝利歌唱。向山下望去,家鄉——小河的景致盡收眼底,一覽無余。煙囪林立,車流如梭,樓房和平房有條不紊地排列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
“好一幅美麗的畫卷!”我發出感嘆。“如果你當初在半山腰就放棄向山頂進軍的話,你還會見到這樣的美景嗎?正如這次爬山一樣,在向山頂攀登的過程,不是一步就可完成的,而是要經過一步步努力才可取得勝利,現在你明白了嗎?”我點點頭,姐姐接著說,“我給你的報酬就是一句話,‘人活著,就要勇于攀登。’我希望你把它當作自己的格言。”片刻,我才回過神來,“不對呀,你不是來……啊! 中計了!”我大叫著找姐姐“復仇”,可她早已……就這樣,我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座高山,當你真正站在山上向下望時,你就會發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點評】
本文的一大優點是角度新穎。“人生就是一座高山”是作者爬山的認識,是一個心理上的跨躍,是一個思想境界的升華,也是一種心靈上的攀登。作者把虛實兩種攀登緊密聯系起來,賦攀登予靈性,寓理于情,耐人尋味。本文的另一個優點是結構精巧嚴密。作者以“謊言”為伏線,不動聲色,層層設疑,層層鋪墊,首尾照應,等到后面作者“回過神來”,讀者已茅塞頓開,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見,作者匠心獨具,構思非同一般。
(張宗明 薦評)
向著光輝的頂峰前進
貴陽市一考生
不要再平庸混過一生,找到人生目標,為之行動吧。
—— 題記
望著試卷上“攀登”這一話題的提示語,我不禁思緒萬千……是啊,人生的旅程中往往少不了攀登,許多成功之士,都要經過無數次的攀登。盡管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次次的挫折,一級級的考驗,一道道的難關。但我想只要不怕困難,頑強拼搏,那么,我們一定能看到頂峰上的光輝。
哪個成功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青年作家張海迪5歲患脊髓病致殘。她只能在輪椅上,在床上艱難度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一面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斗爭,對人生充滿了信心。一面以永恒的自信,驚人的毅力,在攀登科學的道路上艱苦跋涉。她沒有上學,但她學完了同齡人該學的課程,還自學了多門外語。為了學英語,她花了比常人多五倍的心血。她每讀完一本英語書,心情就無比激動。在困難面前,她一點也不氣餒,而是迎頭向上攀登。張海迪就是憑著她頑強的毅力,闖過了一道道難關,終于成為著名的作家、翻譯家,成為一位敢于“攀登”的勇士。她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她的事跡一次次震撼著我們,她是一代青年的楷模。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從小就生活在艱苦的生活中。由于受父親的熏陶,他迷上了音樂。貝多芬從小就十分同情勞苦大眾。他決心用音樂來訴說勞苦大眾的艱辛生活。但是,當他的藝術步入佳境,信心百倍時,不幸降臨在他身上,他得了慢性中耳炎。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貝多芬竟然沒有退縮,而是繼續他的創作。疾病的折磨、工作的勞累。使他的中耳炎越來越惡化,聽力越來越差。可他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創作出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他在挫折面前表現出的毅力和樂觀的態度,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他的蓋世英名一樣,受到全人類的景仰,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嗎?
“炸藥之父”諾貝爾,為了研究炸藥,犧牲了自己的親人——弟弟,自己和父親也受了重傷。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面對這嚴峻的考驗,他一點也不懊悔,終于成功制造出炸藥,取得了成千上萬的科研成果,登上了科學的頂峰,為全世界積聚了巨大的財富。他光輝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樣,永遠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上。
看看這些成功之士,再想想自己,我不免有點慚愧。生活中,我遇到困難或挫折,總是猶豫不決,常常半途而廢。一次一次讓成功的機會從我身邊溜走,今天,“攀登”這一話題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很大的啟示。張海迪、貝多芬、諾貝爾等就是我心中的頂峰,我一定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遇到困難不低頭,不退縮,為了理想,為了光明,為了人類的進步和文明,奮發向上,頑強拼搏,勇敢攀登,向著光輝的頂峰前進。
望之彌高,無所畏懼。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努力攀登,頂峰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點評】
這篇佳作有厚重的使命感。作者感情真摯,運用鋪陳排比的手法,將三個典型事例連綴成篇,過度銜接自然,謳歌了中外名人張海迪、貝多芬、諾貝爾攀登人生頂峰的光輝業績,從而聯系“自我”,闡發自己的感受。“向著光輝的頂峰前進”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光輝的頂峰”一語雙關,寓意深刻,表達了作者對張海迪、貝多芬、諾貝爾等世界名人的敬仰之情和以他們為榜樣,向著光輝的頂峰前進的決心。本文題記、標題和正文貫通一氣,交相輝映;選例精當,緊扣話題;敘中有議,畫龍點睛;語言簡潔流暢。這些都展現了考生成熟的個性,廣博的知識積累與扎實的語言功底。
(張宗明 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