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2日中央電視臺12頻道心理訪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花季女孩出于好奇偷看了家人買的色情光盤,被母親無意中發現,她非常擔心孩子看了這些東西會影響她的正常發育和成長,很想與孩子談這件事情,可又不知從何開口,陷入緊張、恐慌之中。而孩子認為自己看完那些東西后就不是好孩子了,陷入自責、罪惡感的痛苦之中……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歷史,長期受到封閉的性觀念和傳統文化的束縛,“性”的話題即使在成人間也是難以啟齒。但當真正面對孩子出現問題時,害怕、恐懼、回避無益于問題的解決。此時為人父母者最明智、最有效的方法,是學習有關學生的性健康知識或請教專家,在生活中尋找恰當的時機,很自然地與孩子交流有關青春期發育的一些問題,并適當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給孩子以正面指導。這既滿足孩子對性健康知識的渴求,解決對性發育的好奇、神秘心理,又能促進孩子對自身一些現象的理解。否則,就會如節目中少女那樣出現負罪感。心理專家分析,這種負罪感很可能會對孩子今后身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孩子的性好奇是性意識和性心理發展的正常表現,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家長不但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還要關注孩子生理上、心理上的變化。因為這些變化反映了孩子對性知識的渴求,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和正確的引導,很容易使他們對自身急劇的身心變化產生困惑,甚至因過度壓抑而產生性心理障礙,或因過度放縱而導致性犯罪。家長學習一些有關學生性健康教育的知識,不但可以改善家長對性健康的認識、態度,還能正確理解性發育過程中所出現的生理和心理現象,改善家長的性觀念和性態度,為孩子樹立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從而通過自我教育,提高婚姻生活質量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目前研究發現,學齡期青少年獲得性健康知識的途徑主要是老師(39%)、健康課(28%)、父母(16%)和電視(11%)等。學校和家庭是學生獲取性健康知識的主要途徑,家長在孩子性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21世紀的家長應該承擔起這些責任和義務,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科學健康的幫助。這不但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且還能與孩子成為知心朋友,拉近相互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孩子健康地發展,幫助孩子走好青春期性發育這段人生關鍵之路。
嬰兒過早添加輔食也有害
姚繼霞
有些家長從孩子出生第2~3個星期起,不管母乳是否充足,就給嬰兒加喂米湯、米糊或乳兒糕,認為這種半固體食物比媽媽的奶更有營養,更耐饑。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做法。
母乳看起來稀薄,實際上含有的營養素和所供給的能量都比米糊、乳兒糕多且質優。特別是3個月以內的嬰兒,消化谷類食物的能力尚不完善(如缺乏淀粉酶等),不適宜進食米、面類食品。谷類食品中的植酸又會與母乳中含量并不多的鐵結合而沉淀下來,影響嬰兒對母乳中鐵的吸收,引起嬰兒貧血。另一方面,嬰兒吃飽了米糊、乳兒糕等食品,吸吮母乳的量就會相應減少,往往不能吸空母親乳房分泌的乳汁,以致母乳分泌量逐漸減少。可見,過早添加谷類食品,是引起母乳喂養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母乳是嬰兒最合適的食物,不但供給小兒豐富、易于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而且還含有大量增強抗病力的免疫因子。母親直接喂哺既衛生又經濟,還可促進母子感情,有助于嬰兒心理發展。目前國際上兒科專家都主張4個月前嬰兒單純哺母乳,不需和盡量避免添加其它食品,尤其是在衛生條件差,無法獲得安全清潔用水的地區。
健康的母親一般都有足夠的乳汁喂哺自己的寶寶,但也有極少數母親由于疾病或其它原因,沒有母乳或乳汁不足,則必須以牛乳(羊乳)代替母乳(稱人工喂養)或補充母乳(稱混合喂養)。采用奶制品喂哺小兒時,沖調濃度必須適宜并注意消毒,講究衛生。沖調方法應按乳制品包裝的說明或按醫務人員的指導進行,不可任意加濃或沖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