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先生是個幸福的人:在國有大企業上班,有車有房,而且有個賢惠的妻子,兒子在重點中學讀書,成績不錯。但天有不測風云,單位的一次例行體檢讓馮先生覺得天都塌下來了:原發型肝癌,癌灶大小2.8X2.5厘米,中央型……在網上了解到射頻治療小肝癌有關情況后,馮先生來到了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肝膽科醫生對馮先生的病情評估后屬于適應證,就及時為他實施了腫瘤的射頻消融術。術后第3年復診時,二切正常。馮先生逢人便講,是射頻消融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由于受腫瘤部位、大小、數量、血管和體質等因素的影響,只有少數病人能夠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而目前的化療及放療均不能徹底殺滅腫瘤細胞。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先后開展了許多微創性的局部治療方法,如經皮肝臟酒精注射、熱鹽水注射以及冷凍療法、微波和激光消融及射頻消融等,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一定的療效。其中射頻消融技術尤其受到醫生和患者的重視。這種技術是借助超聲(CT或者腹腔鏡)引導,把電極針直接插入腫瘤內,通過射頻,使局部組織產生高溫、干燥,最終發生凝固性壞死而達到治療目的。由于穿刺和治療全過程都實時顯示在視屏上,保證醫生能夠準確把握治療時間并有效地滅活腫瘤。這種療法對肝臟損傷小,安全可靠,復發率較低。其優點包括①微創:經皮穿刺治療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病人反應輕微,大多在治療當天即可下床活動和進食;②目前直徑小于5厘米的腫瘤,特別是直徑小于3厘米的中央型小肝癌,治療效果與手術相仿,可以達到局部根治的標準。隨著新一代電極問世,治療范圍可望進一步擴大;③易于反復治療,對多發和復發性腫瘤有其優越性;④避免手術過程中擠壓和觸摸腫瘤引起的醫源性轉移;⑤高溫引起的某些抗原暴露,在滅活的腫瘤組織被清除的過程中可能會刺激機體的腫瘤免疫,產生所謂的“內源性瘤苗”作用。
這種方法的適用人群:包括①不愿手術的小肝癌患者(小肝癌指單個直徑<5厘米或者相鄰兩個直徑之和<5厘米的肝癌)。②年老體弱或伴有其它臟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③肝硬化嚴重而肝癌病灶局限者。④各種原因不能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直徑<5厘米,數目少于3個。⑤胃腸、乳腺、肺及子宮卵巢癌腫的肝轉移灶,轉移灶直徑<5厘米,數目少于3個,而原發病灶已切除者。⑥術后復發性肝癌或殘存小癌結節。應該強調的是,如有嚴重衰竭、活動性感染、血液系統病變、凝血機制障礙和妊娠等情況,不宜采用此手術;裝有體內外心臟起搏器者,應避免采用射頻治療。
目前切除手術仍然是治療實體腫瘤的主要手段,但如今在很多大醫院確診為小肝癌而采取射頻治療病人正在逐漸增加。因此,許多權威專家和學者預言,不久的將來,射頻技術將取代傳統的切除手術用來治療較小的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