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的出現歷來與災害聯系在一起,所以每當提起蝗蟲,總讓人深惡痛絕。然而,河北省邢臺市的一位農家女,竟然從中發現了商機,養起了蝗蟲。通過養蝗蟲,她不但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積累了百萬財富,而且還把養殖蝗蟲做成了帶動一方致富的綠色產業……
農家女異想天開養蝗蟲
馬樹景是河北省南宮市高村鎮人,今年35歲的她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她自小看到家庭的貧困,決心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狀況。
那年夏天天氣干旱,地里的蝗蟲特別多,莊稼葉子被咬得千瘡百孔。馬樹景和父母一起到地里撲打蝗蟲,可是怎么打也打不完,后來又嘗試打農藥,蝗蟲卻死了一批又飛來一批。馬樹景琢磨著,這蝗蟲真的一點用途都沒有嗎?她忽然想起在石家莊做生意時,曾經宴請過一個南方客戶,他點名要吃一道叫飛黃騰達的菜,這飛黃騰達其實是取飛蝗的諧音,就是一道用蝗蟲做的菜,當時她也品嘗了一下,感覺味道還不錯。
馬樹景茅塞頓開,她捉了10多公斤蝗蟲,用袋子裝著趕到了石家莊,找到了那家酒店。老板很高興,說正好這里的蝗蟲賣完了,到處找不到貨呢。酒店老板告訴她,因為蝗蟲都是野生的,捕捉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季節性很強,所以貨源不能保證,酒店經常出現斷貨現象。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馬樹景因此萌生了養蝗蟲的想法。
她在網上查閱資料得知,蝗蟲對于莊稼來說是害蟲,但對于人類來說卻是一種高蛋白食物,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65%左右,還含有7.7%左右的脂肪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尤其是它的甲殼素含量非常豐富,甲殼素是繼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之后的人體生命所需的第六要素,是人類理想的高營養保健食品。同時,蝗蟲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曬干后磨成粉還可以加工成家畜類的高蛋白飼料,可以提高家畜的營養成分以及增加肉及蛋的營養價值……
這些信息讓馬樹景深受鼓舞,她決定先從地里挖一些蝗蟲卵試養一下。那年夏天,馬樹景拎著裝有蝗蟲卵的箱子來到邢臺市區,租了一間民房,在一家商場找了個售貨員的工作,每天邊上班邊觀察蝗蟲卵的變化。她還利用一切時間讀書,查閱資料。她了解到,蝗蟲屬于直翅目蝗科,它有很多品種,不是所有的蝗蟲都能直接食用,有些品種需要人工脫敏后才能食用,而適合人工養殖的蝗蟲主要有兩種,那就是個體大、產卵多、成活率高的東亞飛蝗和中華稻蝗。她邊學習邊觀察,經過近兩個月的精心喂養,她養的那些蝗蟲卵都培育成功了。
養蝗女感動滅蝗專家
2004年春天,她辭去了售貨員的工作,在邢臺市森林公園附近長信農場租了10畝地,建起了兩個大棚,蓋了一所簡易的小房子,把自己的行李搬了過去。與此同時,她在當地工商所注冊成立了河北省邢臺長信農發養殖園,成為國內最早從事蝗蟲產業化開發和集養殖推廣、技術培訓、產品開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濟實體。然而,當一切準備妥當后,馬樹景卻為蝗蟲卵的事犯起了愁,因為人工捕捉的野生蝗蟲個體差異比較大,數量也不能保證,不適合養殖。
馬樹景再次求助于網絡,她在網上看到了一篇關于蝗蟲的科普文章,文章的作者是農科院的滅蝗專家李敬軒教授,馬樹景決定請求李教授的幫助。第二天她就乘上了去北京的火車,可是當她找到李教授的工作單位時,恰逢李教授到外地開會了,她就在那里等待,一星期后終于等到了李教授。可李教授聽到馬樹景的來意后,一口回絕:“我是專門從事滅蝗研究的,怎么能支持你養殖蝗蟲呢?”馬樹景不甘心,天天往李教授那里跑,跟李教授講自己的經歷和設想。李教授終于被她的誠心打動,最后,她花2000多元錢,購買了20000顆東亞飛蝗卵。
回到養殖園后,馬樹景小心翼翼地把放蟲卵的箱子抱到大棚里。同時,她還買了幾箱方便面和一套簡單的鍋碗瓢盆,在遠離市區的林場里,她開始了養殖蝗蟲的生涯。
蝗蟲怕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也怕14攝氏度以下的低溫,還怕連續的暴風雨。那時馬樹景幾乎沒有睡過安穩覺,時刻注意天氣的變化,還要每天觀察蟲卵的變化,兩小時做一次記錄。蟲卵孵化成功后,馬樹景每天要出去到附近的莊稼地里割草給蝗蟲吃。一個多月過去了,她當初引進的20000顆蟲卵已經順利地成長為成年蝗蟲,馬上就要到產卵期,馬樹景的心里非常高興。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7月份的一天,馬樹景專門跑到莊稼地里割回了一些鮮嫩的青草,她在傍晚時把青草分放到大棚里。第二天早上,她打開大棚一看,不禁驚得目瞪口呆,大棚里的蝗蟲全都躺在地上伸直了雙腿……馬樹景后來找人一化驗,原來是她從莊稼地里割回的青草打過了農藥。沒想到長期以來的心血被自己親手毀于一旦。她把大棚清理了一遍,把死去的蝗蟲挖了個深坑埋了,然后把自己關在小屋里一連三天沒有出門,蝗蟲死了,她的心血和積蓄也全部成了泡影。
馬樹景含淚回到了家中,這時,村里人聽說馬樹景的事后也是議論紛紛,有人說她是離婚后受了刺激,蝗蟲是害蟲,她要養害蟲你說她能算正常嗎?也有人說,養蝗蟲要是能致富,那早就有人養了,哪里會輪到你一個農家女呢?馬樹景一咬牙變賣了自己的首飾,母親也含淚拿出了家里最后的一萬多元錢,說:“娘支持你,你一定要爭氣呀!”馬樹景含著淚跪在母親膝前,她再次暗自發誓:我一定要成功!
馬樹景再次到北京找到李敬軒教授,李教授聽說她的情況后深表同情和惋惜,同時他也被馬樹景的執著精神所感動。這次他不但為馬樹景引進10萬個蝗蟲卵,還為她推薦了墨西哥玉米草,這種草產量高、易管理,而且可以循環生長,蝗蟲非常喜歡吃。馬樹景回到邢臺后,專門種植了10畝墨西哥玉米草。蝗蟲吃草的問題解決了,馬樹景把心撲在大棚里,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她消瘦了十幾斤。李敬軒教授也先后兩次親臨她的養殖園進行現場指導。
農家女圓百萬富姐夢
2004年秋天,首批蝗蟲養殖成功后,馬樹景開始為蝗蟲尋找銷路,她裝了幾袋子蝗蟲,搭長途汽車到了石家莊,找到了幾家酒店,可是他們都因為有現成的供貨商,而不愿購買她的蝗蟲。馬樹景解釋說她的蝗蟲是人工養殖的,人工養殖的蝗蟲具有綠色無污染、無農藥殘留、肉質鮮嫩等優點,做出的菜味道更好,而且貨源有保障。酒店的人說:“蝗蟲也有養殖的?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果你的蝗蟲真是養殖的,我們以后就進你的貨。”馬樹景說:“一言為定!”她回到家找人拍了養殖園的照片,印制了一些宣傳手冊。人們相信了馬樹景養殖蝗蟲以后,紛紛爭相購買。
在發現石家莊的飯店市場基本飽和后,她又盯住了邢臺市。北方人食用蝗蟲的畢竟還是少數,馬樹景嘗試著往一些飯店送,可是人家根本不收。馬樹景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綠色昆蟲是食品的發展方向,她決定嘗試一下,引導人們接受昆蟲食品。
馬樹景招了兩名下崗女工幫她料理養殖園,她請人制作了一塊展板,把用蝗蟲做的幾個經典菜和烹飪方法噴繪到展示板上,親自在邢臺五四菜市場擺了個賣蝗蟲的攤位,很快就有人前來問津。接著,她又向廚師請教了幾道蝗蟲菜的烹飪方法,指導顧客。見有些顧客還是沒有動心,她就準備了一套簡易爐具和一口炒鍋,在市場現場烹飪,免費品嘗。現場嘗過馬樹景的蝗蟲后,人們紛紛解囊搶購。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馬樹景的蝗蟲就傳遍了邢臺市,很多人慕名而來。
一時間邢臺市大小飯店都紛紛采購蝗蟲,增添了“飛黃騰達”、“旱地飛蝦”等一系列蝗蟲做的菜。與此同時,聽說邢臺有家蝗蟲養殖園后,山東德州、青州、廣東珠海等地區的一些經銷商也聞訊趕了過來。一個多月的時間,馬樹景7噸多蝗蟲全部售完,輕輕松松地賺了10多萬。
2005年,馬樹景投資10余萬元新搭建了50個大棚,添置了一些必備物品,招募了30多名員工,擴大了養殖規模。全年夏秋兩季各出蝗蟲成蟲30余噸,每噸成本僅3000元,而售價竟高達20000元一噸,平均每噸獲利17000元左右。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馬樹景從一個農家女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百萬富姐。2005年8月,馬樹景一擲30多萬元在邢臺市鴻溪書香園購買了一套高檔住房,10月份又斥資18萬元購買了一輛白色本田轎車。馬樹景靠小小的蝗蟲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因此榮獲了邢臺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2006年伊始,馬樹景專門創立了中國第一家蝗蟲專業網站——中國蝗蟲螞蚱網。同時馬樹景現在正在籌建自己的蝗蟲養殖聯合隊伍,準備利用自己的技術和種源優勢,在全國建立一百家規模超百萬只的蝗蟲養殖基地,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利潤共享,把蝗蟲養殖業做成一種既能促進人民身體健康,又能讓老百姓發家致富的綠色產業。
(責編/寧克華)
E-mail:nkh2002@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