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與趙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說事兒》成為整場晚會的一大亮點。一切跡象表明,曾被抑郁癥困擾多時的崔永元已徹底走出痛苦泥沼,重新回歸到正常人的生活軌道。是誰引領他走出了抑郁癥的黑暗地帶?
父母揪心:兒子患上了抑郁癥
1996年6月,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當記者的崔永元成為中央電視臺新欄目《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崔永元雖然不是播音主持科班出身,普通話也不夠字正腔圓,但他從容瀟灑的氣質、幽默經典的連珠妙語、縝密的思維和不動聲色的引導,以及靈活控制現場的能力,贏得全國人民的好感。半年后,這個笑起來嘴巴有點歪的年輕人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嘴”。《實話實說》的收視率一路飚升,成為央視的名牌欄目。1998年,崔永元正式調入中央電視臺工作。
熒屏上揮灑自如,侃侃而談,光彩照人,但光環背后,他付出的艱辛和汗水很少有人知道。每期《實話實說》節目,他和同事們都要準備半個月,而且三期節目同時運作,這樣下來,一個月里他沒有一天休息時間。不僅如此,《實話實說》的策劃都是重量級的社會學家和教育學者,他們希望在節目表面的娛樂色彩后面能講出一些大道理,這對崔永元來說是個嚴峻的挑戰,難度非常大。他學新聞出身,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把這些專家、學者的思想消化掉,然后變成自己的東西,崔永元經常要通宵達旦地查閱歷史資料和教育學方面的著作,寫讀書筆記,與同事討論……每期節目做下來,崔永元像是掉了一層皮。
這種累并快樂著的日子一晃就是3年。1999年,全國模仿《實話實說》的談話節目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加上觀眾對《實話實說》節目的要求更高了,這個欄目的收視率有所下降。盡管他和同事們殫精竭慮,使出渾身解數,仍然無法阻止收視率下滑。這讓崔永元感到了恐慌和焦慮。
崔永元的父母從兒媳婦的嘴里知道了兒子的情況,急忙趕過來看望他。見兒子面容憔悴疲憊,消瘦了許多,父親非常難過,安慰兒子:“我知道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但世界上沒有完美,要追求就會很痛苦。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為什么要對自己求全責備呢?”
崔永元雖然從父親的嘴里聽到了認可自己的話,但這并不能令他釋懷。他過分追求完美,哪怕自己在主持節目時出現了一點小失誤,他都不能原諒自己。對于收視率的下滑,他覺得自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他也要求他們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哪怕一句話、一個鏡頭都要完美無缺。正因為如此,不僅崔永元自己累,和他工作的同事也被折騰得疲憊不堪。
崔永元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像千斤巨石一樣壓在父母心頭。崔永元的妻子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照顧他,兩位老人隔幾天就熬好雞湯,用保溫桶裝好送過來給兒子喝。每見到兒子一次,他們的心就要沉重一分。崔永元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常呆呆地望著窗外出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因為睡眠嚴重不足,他的眼圈全是青暈。
得知兒子每晚吃安眠藥也只能睡兩三個小時,父母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兒子是早產兒,7個月就生下來了,體重只有3斤多,從小身體就很虛弱。崔家有抑郁癥的遺傳病史,高三那年,崔永元就得過一次抑郁癥,好不容易才治好,難道現在兒子的抑郁癥又發作了?兩位老人的心揪緊了……
相偎相依,父母比兒子更抑郁
2001年,崔永元由睡眠障礙發展到嚴重的抑郁癥,吃過兩箱鎮靜類的藥物后,他的身體已經產生了抗體,這類藥物對他再也起不了作用。每天晚上,他9點鐘就躺在床上,眼睜睜地望著天花板,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陽冉冉升起他還沒有睡著。妻子上班去了,女兒也上學去了,因為睡不好,崔永元沒有一點食欲,喝了幾口白開水后,就匆匆趕往單位。
滿面倦容的崔永元怎么也無法集中精力工作。與兩位嘉賓做學術層面的交流時,精神恍惚的他一句也聽不懂,根本不知道對方在說什么。這怎么做節目?回到家,崔永元痛苦不堪,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他把頭往墻上撞,邊撞邊罵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為了不影響妻子和女兒的休息,晚上他就住在書房里,妻子和女兒睡在另一個房間。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后,崔永元就把自己關在書房里,不開燈,躺在床上,在黑暗中睜著眼睛,他思維混亂,像在噩夢里游歷。因為無法入睡,他的頭一陣陣鉆心地疼痛,他拼命捶自己的腦袋,發出痛苦的呻吟聲。才30多歲的他在這段時間頭發白了許多。
那是崔永元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光,與他一同痛苦的,還有他的家人。自從崔永元搬進書房后,年邁的父親也跟著他住進了書房,父親在房間里放了一張單人床,每天晚上守候著兒子。見好端端的兒子現在幾乎變成了“瘋子”,老人心痛如割,老淚縱橫地安慰兒子。但這些話對被抑郁癥折騰得心力交瘁的崔永元來說,起不了任何作用。
因為小崔每天晚上都無法入眠,父親也不得不眼睜睜地陪著兒子,不敢入睡。直到崔永元白天上班去了,他才能睡一會兒。年邁體弱的父親被折騰得疲憊不堪。
2002年5月的一天深夜,實在太疲憊的父親忍不住打了個盹兒。當他睜開眼睛時,立即往崔永元的床上搜索,被子凌亂地堆在一邊,床上空空如也。月光從窗戶里照進來,父親驚恐地看見兒子坐在窗臺上,兩眼空洞無神地望著茫茫夜色,老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父親踉踉蹌蹌地沖過去,一把緊緊抱住兒子。崔永元感到父親渾身都在發抖,哽咽著對父親說:“爸,這樣活著太痛苦了,我真想跳下去,徹底解脫。”父親含淚把兒子拉了下來,扶著他躺到了床上。從此,老人晚上再也不敢合眼。
兒子嚴重的抑郁癥將兩位老人打入了痛苦的深淵,經受著心靈的折磨和煎熬。他們不明白,在4個孩子中最出色的小兒子為什么會得這種病?兒子正直、善良,一向與人為善,老天爺為什么要這樣懲罰他們?在痛苦中,兩位老人的內心升騰起一股悲壯的豪情:一定要幫助兒子治好抑郁癥,讓他不再痛苦,不再煩惱!以前兒子得過抑郁癥,他們不是也幫助他治好了嗎?
這時候的崔永元精神幾近崩潰,已經無法正常工作。父母“強迫”兒子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回家休息。2002年6月,崔永元正式離開了他為之奮斗了7年的《實話實說》。在這里,他由一個默默無聞的記者成長為家喻戶曉的主持人,他是與《實話實說》一同成長,這里灑下了他的青春和汗水,他投入過全部的精力和激情,《實話實說》就是他最愛的孩子!與朝夕相處的同事們一一告別時,崔永元流淚了,他實在不忍心離去啊!
幾天后,崔永元在父母的陪伴下,找到了北京著名的心理醫生劉教授。在為崔永元進行了詳細的心理檢測后,劉教授告訴兩位老人,崔永元是由于精神壓力大,對人生的期望值過高,而造成的情緒焦慮、心理恐慌,醫學上將這種病稱之為情緒抑郁癥。這種病非常可怕,發展下去有導致精神分裂癥的可能,甚至自殺。兩位老人的血壓頓時上來了,他們請求醫生一定要治好兒子的病。
針對崔永元的癥狀,劉教授采用藥物治療和音樂療法相結合的方式為他治病。首先,他讓崔永元服用鎮靜劑、安眠藥等抗抑郁癥的藥物,改變他腦部神經化學物質的不平衡。接著,他讓崔永元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努力做到大腦里一片空白,然后給崔永元播放《滴落的星子》等舒緩輕柔的音樂。曼妙的音樂讓崔永元的體內產生共振效果,分泌出一種生理活性物質,調節血液流動和神經,讓他進入放松、超越塵世煩惱的真空地帶。
音樂療法分為3個療程,每個療程為一個月。每周,父母都要陪著崔永元接受4次音樂療法,每次1至2小時。第一個療程結束后,崔永元晚上能夠睡一兩個小時,三個療程下來,他晚上能夠睡四五個小時了。因為睡眠有了較大改善,崔永元的氣色有所好轉,蠟黃的臉開始出現紅暈,眼圈的青暈漸漸褪去,精神狀態越來越好。
結束音樂療法時,劉教授告訴崔永元的父母,抑郁癥要徹底治愈并非易事,親人的幫助和支持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兩位老人牢牢記住了劉教授的話,他們決心用父母博大無私的愛,幫助兒子徹底擺脫抑郁癥的魔爪,回歸到正常人的生活軌道上來。
親情療法,父母帶他走出憂郁地帶
為了讓兒子徹底告別抑郁癥,父母經常過來陪伴他,和他一起回憶小時的快樂時光,談論他取得過的輝煌成績,讓他漸漸找回失去的自信。兩位老人與兒媳商量好,不論生活中遇到什么煩惱或心里有什么不痛快,他們都不在崔永元的面前流露出來,讓他以愉悅的心境面對每一天。崔永元的妻子是個善良賢惠的女人,有時與丈夫發生不愉快,她盡量克制自己,遷就丈夫。
見兒子漸漸快樂起來,崔永元的父母繼續用“親情療法”給兒子治病。為了轉移兒子的注意力,減輕他的壓力,父母每個星期都要給崔永元寫一封信,或重溫舊事,或展望未來,或鼓勵他。他們在信里這樣寫道:“孩子,你知道嗎?在我們的心目中,你一直都是最優秀最出色的。這些年來,你憑著自己的勤奮和不懈努力,一步一步走過來,你應該知足了。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你再苛求自己,就變成神了,神是不存在的。《實話實說》收視率下滑是整個大氣候決定的,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父母無聲的泣血呼喚,讓崔永元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在無邊的溫暖包圍下,他的自信心一點點在恢復。
小崔性格內向,不喜歡交際應酬,業余時間就把自己關在家里,這對治療抑郁癥極為不利。2003年春節,父母為了讓崔永元出去散散心,借口想回老家看看,讓崔永元陪著他們回到了河北鄉下。一望無際的原野上白雪皚皚,清冽的風陣陣吹過,崔永元像游進大海的魚兒,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遠離喧囂的城市森林,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他感到分外舒坦愜意。
傍晚時分,窗外飄著雪花,屋內溫暖如春。崔永元與父親以及一幫親戚盤腿坐土炕上,邊啃著烤得香噴噴的紅薯,邊拉家常。心靈不用設防,沒有工作的壓力,沒有塵世的紛擾,崔永元的心境像水一樣洗過。原來生活可以如此閑適和愜意!
崔永元的抑郁癥越來越輕,2003年7月,他重返工作崗位,主持新節目《小崔說事》。為了讓兒子在休息時間不再沉湎于工作中,父母又想了個辦法,說他們家房子住了這么多年,舊了,要重新裝修一下。于是,崔永元每天一下班就往父母家里趕,陪著他們一起去建材市場買材料,然后運回家。他為父母的房子重新設計裝修,監督施工,有時還親自動手,和工人們一起刷墻壁,鋪木地板。每天晚上回到家,他累得全身是汗,洗完澡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為了把裝修拉得長一些,兩位老人只請了幾個工人,因此,裝修前前后后共進行了3個月的時間。在這3個月里,崔永元幾乎每天都在父母家里,由于每天都要干一兩個小時的體力活,他吃得下,睡得香,明顯地胖了。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抑郁癥基本痊愈了。直到這時,他才真正明白了父母裝修房子的良苦用心,感動的潮水在他的心頭洶涌。
兒子脫胎換骨的變化更讓父母高興不已。那天午后,崔永元干了一個多小時的活兒后,竟靠在沙發上就睡著了,發出了香甜的鼾聲。兩位老人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淚水……
隨著身體的康復和抑郁癥的漸漸治愈,崔永元也漸漸找回了工作狀態。《小崔說事》只是個小節目,并不能施展他的才華。他想做一個自己醞釀了很久的節目——《電影傳奇》。很小的時候,崔永元就癡迷中國的老電影,他家里就收集了600多張老電影的碟片,老電影藝術家構筑了他的精神世界。
2004春天,崔永元策劃、創意主持的文化欄目《電影傳奇》正式開播。《電影傳奇》擬拍208集,每集35分鐘,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有很多老藝術家的專題,共涉及150多部電影。崔永元不僅以電影的某個角色出現,還擔任主持人串場。
為了幫助兒子收集老電影的資料,幾乎每天,崔永元的父母擠公交車,一身汗一身土地去圖書館和舊貨市場淘老電影海報、連環畫冊和拷貝。他們光電影畫冊就為兒子收集了400本,為崔永元做好節目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電影傳奇》推出后,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反響,那個瀟灑自如、幽默詼諧、妙語連珠的崔永元又回來了!在《電影傳奇》里,崔永元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價值和定位。
2005年10月,崔永元去醫院復查,醫生高興地告訴他:“祝賀你!你的抑郁癥已經徹底痊愈!”重回正常人的行列,崔永元感到從未有過的輕松,他覺得天是那么藍,風是那么輕柔,活著真好!工作著真好!
抑郁癥好了,崔永元的心態也平和了,他不再對自己要求那么完美,對同事要求也不再苛刻。從抑郁癥的泥沼里跋涉出來,他對人生突然大徹大悟:對一個人來說,不在于擁有多大的名氣、事業多么成功,不在于擁有多少財富。保持一顆平常心,擁有健康的身體,能正常地工作著,這就是幸福美麗的人生。他激動地說:“感謝父母,是他們挽救了我,給予了我第二次生命,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他們的兒子!”
編后:
很多喜劇演員其實都有抑郁傾向,比如卓別林,比如周星弛。他們透支了自己的快樂,當他們回到現實中來,就會變得非常陰郁。一向以幽默風趣形象出現的崔永元同樣不能“免俗”。其實崔永元的病是一種社會病,那就是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不允許我們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家長要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或者哈佛女孩;孩子要求家長必須用寶馬車接自己下學;妻子要求老公有房有車;老公要求老婆出得廳堂下得廚房;老板要求員工成為不插電的機器人;員工要求老板發更多的紅包,給自己更多的頭銜……
其實,真正的完美是一顆寬容智慧的心,小崔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節奏,我們也需要尋找自己的。但愿我們不必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責任編輯/飛鯨)
E-mail:feijinglu@126.com
Tel:(010)5102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