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家有女初長成,誰家父母操透心。這是現如今許多父母心境的真情流露。當北京少女韓梅子的媽媽得知我們雜志把這個月的“父母學堂”第一課定為:“少年期心理幫助”的時候,她和許多家長來到我們學堂。我們先聽聽她家的故事。
第一節課:實話實說主講:韓梅子媽媽
那一天是北京冬季最冷的夜晚,我下班都7點了,在超市買了一袋速凍餛飩和一斤熱包子,就急匆匆往家趕。走到我們家樓下,我看見家里燈沒有開,心里頓時就慌了。我心想:不應該呀。平時,梅子4點半就應該下學了,她在東城區黑芝麻小學上六年級,學校離家不遠,早應該回家了。怎么家里燈還是黑著呢。我三步兩步上了樓,拿出鑰匙開了門。
“梅子!梅子!”
我叫了兩聲,沒有答應。孩子哪兒去了?
我立刻打開了所有房間的燈,孩子的確沒回過家。我趕緊放下手里的東西,一頭就沖進了北風里。
“梅子——梅子——”我在漆黑的樓下喊著女兒,心里真是又氣又急。
我們梅子的爸爸出國講學兩年了,他走的時候囑咐我把孩子管好了,一定叫女兒考上重點中學,可是,孩子哪聽我的呀。我工作很忙,有時連周末都上班,我對梅子說:“只要你學習好,其他我不管。”可自從上了五年級,愛讀書的她學習忽然下降,從班里的第三名,成了倒數第三。本來,她的學習我一點不操心,她特別愛讀課外書,從沒有影響過學習。但是自從班主任換成數學老師,作業留得太多,錯一道,罰十道,她開始討厭這個教數學的女老師。于是,數學成績開始下降。我給她找了三四個家教,教她數學,都被她氣走了。在六年級的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對我說:你們家韓梅子性格孤僻、清高、不合群,總想引起別人的注意,看不起同學,寫怪詩,還冷笑老師,眼光毒辣。我當時聽見老師的這個評價氣壞了,回家就把女兒臭罵了一頓:“你還想不想上好中學???就你現在這樣,只能去個末流中學,到那里你能學什么啊?學談戀愛呀?學抽煙???你給我和你爸爸爭點氣好不好。好歹你是教授的女兒,你媽整天在報社辛辛苦苦,連周末都不休息,為誰呀?”我這么說著看著梅子,當時梅子就用老師說的那種冷冷的眼光盯著我,不說一句話,氣得我當場給了她一嘴巴。從那天開始,梅子一個月沒跟我講話。后來我們慢慢緩和了關系,但是,梅子在學校更有問題了,她經常遲到,有時曠課,現在竟然都天黑了還沒回家。我越想越氣。
我走到小區的自行車棚子里,看見好像那里站著個穿校服的孩子,“梅——”我剛要叫,但立刻沒了聲。在昏暗的拐角里,我看見兩個孩子抱在一起,一個是我不認識的高出梅子一頭的大男孩,一個是我們家梅子。我走過去,拉開梅子,“你才小學生啊,你……你……你……”我說不下去了,上去就給了她一耳光。
直到現在,她也不怎么和我講話。眼看,就放寒假了,還有幾個月就該小學畢業了,梅子本來是個好孩子啊,她還這么小,就這樣反叛,我既束手無策,又心痛無比。
第二節課:實案分析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任性、敏感、聰明的女孩和她忙碌、粗暴、不理智的媽媽,還有帶著偏見、刻板、缺乏寬容心的老師。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少年時期走過來的,那個年代里所有的幼稚、沖動都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逐漸平息。但是許多成人遠離了那個歲月之后,沒有去理解和寬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是與他們為敵,成為一個個“殺手”,把孩子的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都打掉了。
這一時期,他們產生的心理障礙和行為問題,除去學前期不良教養外,都是由于入學后成人的錯誤對待,特別是老師的錯誤對待造成的。少年時期,孩子開始逐漸認識到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而且希望他人對于自己的不同給予尊重。但是,她雖然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但是由于經濟上以及人格上還沒有完全成熟,不可能完全保護好自己,面對成人的錯誤對待時,還沒有形成自己有效的理性的應對方式,還沒有成長的兒童自我就采用了兒童式的應對方式,表現為不成熟的應對方式,就是由著自己的情緒,不喜歡的事情一定不去做。

在梅子的媽媽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只在乎梅子的學習成績,她除了關心孩子的成績,幾乎不關心梅子的其他精神生活。成人往往認為,孩子學習好,就什么都好;學習壞就什么都壞。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學習機器,不在乎孩子的品行和適應能力。但事實證明,那些僅僅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旦離開學校,他們的生存壓力、道德品質很可能無法適應社會。而那些背負著“壞孩子”名聲的學習差的孩子,由于成人給予的打擊和壓力無法排遣,他們喪失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徹底喪失學習興趣,厭學、棄學,成為社會的負擔。
而老師以自己的價值觀評價梅子,用刻板和帶著偏見的態度對待有個性的梅子,使梅子不能接受,進而消極反抗,發展到厭倦數學。少年厭學,在我們周圍很普遍,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重要的原因是小學的教育背離了基本教育的宗旨。很多老師和學校沒有把建立孩子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而是壓抑孩子的個性,讓孩子成為應試教育的棋子。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成人總是用單一評價標準去要求孩子,長大后將會只用一種方式來評價自己,從生活中獲得樂趣會減少很多。而另一種可能就是本案中的梅子采用了反叛的應對方式。
母親的粗暴管理方式更是使快到青春期的梅子有了愈加反叛的行動。很多母親或父親都振振有詞地說:我生的孩子,我想打就打。面對這樣不理性的話我們只能回答:你打出的孩子必定是反叛家庭、進而反叛社會的人。我們打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他能夠減少反叛行為,但是事實上暴打并沒有達到家長希望孩子能夠遵守社會規范的目的,也沒有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說打孩子并沒有起到我們期望的教育效果,而只是父母發泄了自己的暴怒情緒。因此,面對不聽話孩子舉起手的時候,家長要經常問問自己,多大程度上幫助了孩子,多大程度是表達自己的生氣。
第三節課:父母對策
在這里,我們要拯救的不是女孩梅子,而是梅子媽媽和梅子的數學老師。
梅子媽媽必須認識到,孩子的臉永遠是不能打的。你也許覺得你這一甩手,打出了自己的怒氣,平息了火氣,但是,代價卻是孩子一生的自尊沒了。古人云:打人休打臉。在心理學意義上,臉代表著一個人的自尊。如果梅子媽媽憤怒起來就打孩子的臉,那么也就意味著,從此你打跑了孩子的自尊,而失去了自尊心的孩子只會喪失信心,產生自卑,進而破罐破摔。如果梅子的媽媽不改變自己粗暴的教育方式,梅子的情況還會惡化下去,最終她極可能離家出走,徹底厭學,成為真正的問題少女。
面對兩年來失敗的教育方法,梅子媽媽應該做的是梳理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追究如何改變我的孩子。只有媽媽逐漸改變自己認識問題的方法,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梅子才有可能新生。
在改變的另一個環節上,老師的認知糾正也是需要的。梅子是個性敏感、聰慧的女孩,她的課外閱讀讓她比同齡人更成熟,加上青春期的過早來臨,她有了覺醒的獨立意識。老師應該尊重這樣的學生,給她以自由生長的空間,引導她向陽光、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少年的心總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呵護和培育。不合群,孤僻是反抗期的孩子特有的性格,他們因為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不愿意盲從,所以更顯個性,這是自然的。如果老師一味用刻板的教育方式對待她,用訓斥、嘲諷和懲罰來打擊她,勢必造成沖突,讓孩子產生反感、抑郁和消極對抗。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行為總是有它的原因,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比如,我們可以看看母親對孩子的要求和行為,有些是從自己虛榮心的角度考慮的,教授的女兒就要怎樣,將自己的內心需要加在了孩子身上。老師的教育手段里,錯一道罰十道,是非常簡單的措施,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并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起到教育效果的手段才是好的教育,否則簡單刻板的教育手段的獲益者只是老師。
如果梅子媽媽可以和老師一起找心理咨詢師面談一次,問題的解決會更快更好。畢竟成人的領悟力比孩子要強,而改變動機也比孩子強。
課堂筆記
1. 少年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時期,成人對他們的態度,對他們個性順利發展極其重要。
2. 造成少年個性不良影響的原因是入學以后父母的錯誤對待、特別是教師的錯誤對待。這種不良影響如不及時消除,可能延續到孩子的一生。
3. 成人世界的不公平對待,往往使孩子以反抗作為應對方式,消極對抗、離家出走、高度焦慮抑郁。
梅子媽媽的家庭作業
1. 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媽媽打人不對,請你原諒?!?告訴女兒,所有的大人都會犯錯誤,包括父母和老師。如果老師錯了,不要用老師的錯誤懲罰自己;如果媽媽錯了,也不要傷害心靈。
2. 對孩子說,“你只要努力了,媽媽就心安了?!薄皨寢屜嘈拍隳茏龅酶?。”
3. 自己有個平常心,不要要求孩子完美。晚飯后和孩子散步半小時,周末和女兒一起度過,聊聊女兒喜歡的話題,做孩子喜歡吃的飯。
4. 當孩子出現異常行為時,看看這個異常行為滿足了孩子哪些內心需要,能否自己給予孩子這些幫助。
三個月之后,梅子媽媽打電話給我們,她高興地說,梅子已經有了初步的改變。這是因為媽媽和老師主動和心理咨詢師面談,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目前,梅子已經安心上學,成績也有所回升,梅子媽媽有信心,讓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