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一種結構簡練而富有表達力的語言。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誤用成語的現象相當普遍。成語是近幾年高考必考題。成語考題,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查學生,筆者經過長期實踐積累,列舉一些常見容易誤用的成語實例,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一、詞義語用:
1.為了治理水流污染,環保部門依法取蹄了十幾家污染嚴重的造紙廠,一時間,洛陽紙貴,用紙大戶紛紛搶購。
洛陽紙貴:比喻著作廣為流傳,風行一時,它用在此處顯然錯誤。
2.小明同學寫文章很不認真,常常文不加點。
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它用在此處明顯錯誤。
3.人事處通知,對那些久假不歸的同志要查明原因,對無故曠工者要嚴肅處理。
久假不歸: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而不是長期請假不回來。
4.為了給女兒送棉衣,母親在風雪中已經煢煢孑立了一個小時。
煢煢孑立:形容生活無依無靠。
5.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篇文章往往變成了主題,寫法、結構和詞語分析的肢解羅列,以致學生目無全牛。
目無全牛:形容技藝達到極成熟的境界。
二、色彩誤用:
1.他每次發言都閃爍其辭,滔滔不絕。
閃爍其辭:比喻說話遮遮掩掩。貶義誤用作褒義。
2.魯迅先生不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而且也是現代版畫藝術的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比喻惡劣風氣的創始者。貶義誤用作褒義。
3.搞這個項目,你應該和大家合作,要知道三人成虎,眾志咸城。
三人成虎:比喻謠言傳播多了,就會使人信以為真。貶義誤用為褒義。
4.新上任的校長為了調動教師積極性狠抓教學質量,與校務委員想了許多辦法,真可謂處心積慮。
處心積慮:長期謀劃,用盡心機。貶義詞語用作褒義。
5.西班牙政府在美國出兵伊拉克問題上的危言危行,最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褒義誤用為貶義。
三、使用對象的誤用:
1.洪水過后,你們災區一定困難重重,不過我們會盡快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敬辭,表示感謝對方的大力幫助時才可用。
2.老張對老王的看法很滿意,認為他的話的確是拋磚引玉有先見之明。
拋磚引玉:謙辭,比喻坦誠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3.十七八歲正值豆蔻年華,是人生的黃金季節,你們應該發憤圖強。
豆蔻年華:專指女子十三、四歲,運用對象不當。
4.針對學生數學成績良莠不齊的現狀,李老師上課時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良莠不齊:指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此處用于描逑學生成績,用錯了對象。
5.我的同桌小明數學成績很好,經常耳提而命地告訴我學習數學的技巧。
耳提而命:多用以指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上級對下級的懇切的教導,用在此處顯然不當。
正確運用成語,首先必須弄清成語本身的意義,只有準確地理解,才可以準確使用。因此,我們勤查現代漢語成語詞典,無論是對寫作還是對成語專題考查,都是有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