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許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表面上會了,但一經考試,卻不會做或一做就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對知識掌握的不準確造成的。即“假會”。“假會”對學生的學習危害很大,一方面是表面上會了,卻不知道其實沒真正掌握;二是假若不早日認識到,對知識的掌握潛在的威脅很大,它使學生盲目樂觀。地理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假會”的情況有哪些呢?
一、對圖的記憶不夠精確。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僅要記住一些基礎的文字知識,比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而且還要記住圖。其中圖的記憶是地理學習的要點。圖的記憶會經常出現看似記住了,實際并沒有真正記住的現象。為什么呢?因為初學時,通常是專題圖,比如我國的礦產資源一節,先學煤礦分布圖,然后學石油分布圖、鐵礦分布圖、有色金屬分布圖。許多學生在學完了本節后,若出示專題圖,比如我國的煤礦分布圖,上面畫出我國所有的重要煤礦,問每個煤礦的名稱,許多學生答的非常正確而且非常流利。但若只畫出一個煤礦或將我國部分的重要煤礦、油田、有色金屬礦產地綜合在一個圖上,許多學生就不會了。原固許多學生只依據其相對位置去記憶,而不是準確地記住每一個礦產產地的準確位置。
二、對地理事物的名稱設“真正”掌握。地理考試是筆答,而不是口答。一些重要的地名,寫錯字或寫別字,都視為錯。比如江西省簡稱贛,美國的太平洋沿岸重要城市洛杉礬等,都是容易寫錯的地理事物名稱。
針對上述現象,要避免“假會”的方法一是:記憶圖時,要準確地記住地理事物在圖中的位置,達到無論怎么出現,都能判斷準確;二是:記憶地理事物的名稱,不僅會說,而且要寫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