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新問題,其中一些用我們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就可以解決,可是有些問題用原來的方法就行不通。這是什么原因?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在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中,有些心理因素能夠促進思維對問題的解決,而有些因素則妨礙思維對問題的解決,這些妨礙因素主要有思維定勢和功能固著。
什么是思維定勢?它是指在過去已有知識的影響下,我們傾向于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應(yīng)。人們常常不由自主地依靠已有的知識按固定思路思考問題,這種定勢有時會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但有時會阻礙問題的解決。比如看魔術(shù)表演,打開柜子站進去一個人,關(guān)上柜門再打開,人就不見了。這不是魔術(shù)師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而是由于我們按照正常的思維想不到。他可以把柜子后面的背板設(shè)計成能活動的,而不像我們家里柜子的背板都是固定的。人站進去時背板放在人的后面,再打開時背板放在了人的前面,這樣我們就真以為人不見了。這種思維定勢對我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為什么有時我們的作文都像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為什么我們寫不出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為什么遇到有公式可套的物理題時我們都會,而當題目變化一下,變得不那么熟悉時我們就束手無策了?這都是因為思維定勢帶來的消極影響。
我們再來看看什么是功能固著,它是指一個人看到一個東西的常見用途后,就很難看出它的其他用途。多數(shù)物品都有特定的功能,比如小刀是用來切東西的,杯子是用來喝水的。如果給你一盒火柴,幾個圖釘,一只小蠟燭,讓你把點燃的蠟燭放在墻上,你會怎么辦?
通常我們只想到火柴盒是用來裝火柴的,所以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把火柴倒出來,把點燃的蠟燭放到火柴盒上,再把火柴盒釘在墻上就可以了。當你想睡覺卻沒有枕頭時,你非要找一個枕頭嗎?你是否想到使用幾件衣服甚至幾本書呢?我們有時不能解決某些問題,是由于我們很少考慮到那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物品的不常見用途。這種功能固著使我們傾向于習慣的方式使用物品,從而妨礙了我們用新的思路來解決問題。
既然知道了思維定勢和功能固著會束縛我們的思維,我們有沒有辦法克服這個困難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要掌握好基礎(chǔ)知識、基本原理,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而是要真正理解概念、定義、公式的含義和由來。問題雖然千變?nèi)f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我們必須把握的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原理。其次,要多角度考慮問題,做到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主動放棄習慣的做法,尋找與眾不同的思路,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鍛煉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最后,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創(chuàng)新的習慣,要敢于懷疑權(quán)威,敢于向大多數(shù)人的答案發(fā)起挑戰(zhàn)。
習慣了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因此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注意鍛煉自己思維的靈活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拓展我們的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