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11日,持中國護照的兩位青年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登上了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的諾貝爾領獎臺,領取了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開了中國人榮獲諾貝爾獎的先河。當時,楊振寧35歲,李政道31歲。但你是否知道,這背后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楊振寧、李政道是因為“關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的發現而問鼎諾貝爾獎的。”所謂“宇稱守恒”亦即“對稱原理之一,即左右對稱”。長期以來,科學家們發現字稱守恒定律與實驗結果相符合,因此字稱守恒定律被人們奉為金科玉律。但1956年5月,在楊振宇與李政道研究考察后認為,過去做過的實驗與弱相互作用下宇稱守恒沒有關系,也不足以提示在弱作用方面宇稱守恒或不守恒,進而論斷:在弱相互作用中不存在“宇稱守恒”。這是個極為大膽的假設。楊振宇、李政道為了能用實驗驗證他們的想法,找到了與李政道同在芝加哥大學工作的美籍華人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吳健雄極其敏銳地意識到這個猜測的巨大意義。憑她的經驗,用極化的鈷-60做實驗,并且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工作。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瑞士蘇黎工藝學院教授鮑利給他的學生寫信說:“我不相信上帝是一個慣用左手的左撇子,而我準備下極大的賭注,來賭實驗將顯示出對稱的結果。”美國科學界才華橫溢的費因曼也說“那是個發瘋的實驗”,他準備以“50比1”與吳健雄實驗室的阮姆希打賭。
但是,吳健雄不為所動。實驗原理非常簡單,但精細度卻極高,低溫極化技術是一道攔路虎。通過三個星期日以繼夜的努力,他們終于得到了合乎要求的像鉆石一樣精美的大單晶。為了校核實驗的正確性,有時調整設備就得花費七八個小時。為了觀察實驗,專人睡在實驗室里守候。直到完全確定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吳健雄才決定向外界公布這一結果。與此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吳健雄與楊振寧、李政道幾乎每天保持著聯系。到1956年12月,已有足夠的實驗數據表明,字稱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被否定了!1957年1月15日,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舉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記者招待會,會上向世界宣布:“宇稱守恒定律” 這個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予以推翻。1月27日消息傳到了蘇黎世,鮑利給他的學生再次寫信說到:“現在我應當怎么辦?幸虧在口頭上和信上提起,沒有形諸文字,這是一件好事,不然輸那么多錢,我怎么負擔得起呢!不過別人現在是有權來笑我了。”有趣的是,吳健雄的結果出來后,費因曼一見到阮姆希就掏出支票簿,開了一張50美元的支票給了阮姆希,算是認輸。
吳健雄以她敏銳的洞察力,頑強的精神,嚴謹的作風,顯示出她作為世界一流物理學家的非凡素質。盡管她沒有與楊振寧、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獎,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她用智慧和膽識,托舉起了沉甸甸的諾貝爾獎。她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廣泛承認。她曾獲得國際“物理學沃爾夫獎”、美國國家科學院獎等一系列獎勵。
為了表彰吳健雄的卓越貢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也將該臺發現的,并在國際小行星中心和行星命名委員會獲得永久編號的2752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