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破裂,不忍告訴6歲的兒子
我與前夫是9年前離的婚。前夫原來是在單位上開大車的,經常跑長途。記得我和他談戀愛那會兒,就曾有要好的女友半開玩笑地對我說,陽雯,你結婚后可要把你那位玩方向盤的男人看好哦,小心他一不留神就迷失了方向。我不解,女友為我解惑說,你不知道,對于開大車跑長途的許多男人來說,采摘“路邊的野花”是他們的“職業病”。
前夫跑長途的那幾年是否采過“路邊的野花”我不知道,但他從單位退職出去開出租車后,確實是有了外遇。那個女的是另一家出租車公司的司機,還沒有結過婚。
開始時他不承認有外遇,以后他與那女人之間的齷齪事被我發現了,事實面前他只好承認了與那個女人的曖昧關系,但就是無法自拔,非要和那女的繼續接觸往來。有兩次我們吵得兇了說到離婚,6歲的兒子麟麟馬上大哭:“媽媽不和爸爸離婚嘛,我要媽媽,也要爸爸,我要當你們的乖兒子……”兒子說出這么一番和他年齡不符的話來,我的心里難受極了。每次都想,就算是為了兒子不受傷害,還是湊合著過吧。
湊合的結果是前夫與那女人來往越來越密切,三個人的空間實在太擠,沒辦法,我們只有選擇離婚。我知道,那個女人曾經跟我的前夫提出,她不希望一結婚就吃后媽這碗飯。我當然也不希望兒子去看后媽的臉色,要求兒子跟了我。前夫說我帶孩子辛苦,便主動搬了出去,把房子讓給了我。那年是我們結婚的第7年,真應了常說的“7年之癢”啊!
但是,我們離婚的事怎么對剛滿6歲的兒子說呢?這讓我很有些犯愁。兒子從小就把家庭的完整性看得很重。他曾經對我說過,幼兒園有個小朋友的媽媽和爸爸分開了,我覺得她好可憐喲!我要是她,我就不上幼兒園了。我問為啥?他說,我不想讓別人笑話我,小看我。所以,這個問題,我仔細地想了很長時間。
爸爸不歸:巧妙應對兒子的第一個問題
我想,夫妻在選擇離婚時,應該在自己年紀尚小的孩子面前,盡量以“軟著陸”的方式來淡化、處理整件事情,然后在適當的時候告訴孩子結果。
盡管我和前夫的矛盾對立和感情糾葛很深——一想到他的花心薄情,我就恨不得咬他幾口!但作為孩子的親生父母,我們都不想讓兒子小小年紀就陪著我們一起遭受心靈的煎熬與折磨。在兒子的心目中,媽媽和爸爸都是他的依靠他的最愛。于是,我們約定好,不管我們怎么有怨有恨,但決不能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我和兒子的爸爸商量決定,離婚的事情暫時不跟兒子明說,等他再長大些,懂事了,再跟他說。
于是,離婚后的我們還像以前一樣,星期天經常一塊帶孩子吃肯德基、上公園、去游樂場,孩子是父母的一塊“活寶”,每次兒子跟我們一起出去玩時,他就像飛出籠子的小鳥,歡快地奔跑著喊叫著,我那本來郁悶的心情也會變得明媚許多。有一次,我們上公園看花展,望著公園內姹紫嫣紅的花兒,兒子伸手摘了一朵。我生氣地說:“麟麟,公園里的花不準隨便摘,這是品德問題。”兒子紅著臉,囁嚅道:“我以后,再也不摘了……我只是太喜歡媽媽和爸爸了,想把花送給你們。”我和他爸爸聽了,相對無語,內心的感情都很復雜。
兒子單獨跟著我,心情與過去無異,但對他爸爸長期不回家表示不解。有好幾次,兒子問我:“媽媽,人家的爸爸都要回家睡覺,可我的爸爸為什么老是不回家?”我和兒子的爸爸統一口徑對他說:“爸爸這段時間單位工作特別忙,天天要加班,不能回家睡覺。你乖乖地跟媽媽在家,爸爸禮拜天就回來,跟媽媽帶你出去玩。其實不回家的爸爸還有很多的,你看你們幼兒園同班小朋友海海的爸爸在廣州工作,也是每年到春節才能回來看海海呢。”
孩子雖然不愿意爸爸這樣,但時間一久也漸漸習慣了。好在那個在我們家庭插了一腳的女人,在允許丈夫能經常關照自己兒子這個問題上,還顯得比較大度。
獨伴兒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教他堅強
兒子上學了,為了能讓兒子讀個好學校,有個好的開端,我在經濟并不寬余的情況下,花了1萬元錢為他選擇了一所管理與教學質量在本市屬一流的小學。當我希望他爸爸也能出5000元時,他卻提出他快結婚了,現在正準備裝修房子,手頭比較緊,錢是不是以后再說。雖然我心里大為不悅,但在兒子面前未有任何流露。我覺得還是那個原則:不要把大人間的不快或郁悶傳染給純真的孩子。我只向兒子他爸爸提出了一個感情方面的要求:兒子報到那天,我們陪兒子一起去。報到那天,我們和兒子一起到了學校,看著那么多新入學的獨生子女由爸爸媽媽共同帶著“隆重”赴校,家庭已分裂了的兒子同樣也享受了這種雙重的愛,我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慰藉。
兒子讀二年級后,由于那個女人的經濟管束,他爸爸在經濟上對兒子的幫助越來越少了。到后來,就是過春節,兒子的爸爸回來和我們同吃年飯時,連給兒子的壓歲錢也免了,都是我以他的名義給兒子壓歲錢。畢竟,這是中國家家都有的傳統習慣,我不想讓兒子失望。兒子讀小學3年級時,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文題《記我的爸爸》。天真的兒子在文章中對他爸爸贊美有加,他寫道:“我的爸爸是個很可愛的爸爸。他平常很疼愛我和媽媽,每天都在外面使勁地掙錢,常常忙得不能回家,他是想讓我和媽媽更好地生活……”兒子這篇作文要求家長簽字,我看了哭笑不得,我對兒子說:“麟麟,其實媽媽也在使勁掙錢,我們的生活不能全靠爸爸,萬一爸爸將來沒錢給我們了,我們還是要過得好好的。懂嗎?”兒子撲閃著大眼睛,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有天晚上,我和兒子看電視,那是一部美國電視劇,劇中的小主人公杰克的父親因販毒被判長期徒刑后,8歲的他跟著當工人的媽媽一起生活,最后成為一個少年科學家。看著看著,兒子突發感嘆:“杰克成天老是那么高興,其實他好可憐哦,他真是個不懂事的小孩。”我問:“是嗎?杰克為啥好可憐?”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沒有爸爸了,沒有爸爸的孩子就可憐嘛。”我笑了,聲音平靜地說:“其實呀,真正懂事的孩子知道面對實際。你看隔壁欣欣的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她不還是活得很健康很快樂嗎?還獲得了全市奧數比賽的前六名呢!要我看,杰克和欣欣都活得好有出息好快樂,才不可憐呢。真正可憐的孩子是那些在不幸面前愁眉苦臉、自己折磨自己的孩子。你說是嗎?”兒子聽了,咧開嘴笑了。
這以后,我經常注意巧妙自然地向兒子灌輸這方面的信息,讓他逐漸學會面對現實,變得堅強。
告訴兒子:父母離婚不等于失去雙親的愛
兒子與已經離婚的我們共同度過了4年的時光。4年來,隨著兒子的漸漸懂事,他已經朦朦朧朧地感覺出爸爸、媽媽之間的某種異樣。但由于這種異樣并沒有形成公開的“熱戰”,所以他也沒有太往心里去。而作為母親,我想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既讓兒子在父母離異問題上有一定的心理感覺和準備,又不要讓這種問題對成長中的兒子造成過多的心理壓力。
兒子10歲那年,我們決定把離婚的事情向他徹底挑明了,畢竟這事遲早是要公開的,何況他爸爸與那個女人再婚后,已經有了他們共同的親生骨肉。實際上,即使我們還想繼續遮遮掩掩,但漸大的兒子不再是一個好哄瞞的小孩了。
那天,兒子的爸爸陪他游泳后送他回到家,看著玩得興高采烈的兒子,我說:“麟麟,今天當著你爸爸的面,媽媽想跟你說個重要的事。”話說出口的那一瞬間,不知怎么,我忽然聯想到了小時候看樣板戲《紅燈記》,鐵梅的奶奶向她訴說家史的情景——“閨女呀,你爹不是你的親爹,奶奶也不是你的親奶奶……” 雖然對兒子來說,媽媽是他的親媽媽,爸爸也是他的親爸爸,但在窗戶紙被完全捅破前,我的心里還是不由涌出一股酸楚。
沉默片刻,我告訴了兒子現在這個家庭的真實結構。我強調說:“爸爸媽媽以后永遠不能再在一起生活了,但我們對你的愛不會變。至少,媽媽會比以前更愛你,你也有權選擇今后和誰在一起生活。”那一刻,兒子愣了一下,靜默之中兩行眼淚撲簌撲簌地滾落下來。那種沉穩簡直不像是個年僅10歲的孩子!他爸爸見了,一把摟住兒子,淚眼朦朧地說:“麟麟,爸爸舍不得你,爸爸今后一定永遠對你好……”兒子抹著眼淚,輕輕地說:“我其實已感覺到了。我只是不敢問你們,我覺得媽媽……太可憐了……”
多懂事的兒子啊!那一刻,我心中忽然有一種深深的震撼!
歲月荏苒,單親家庭的兒子正在成熟
離婚“透明”之后,曾有女友憤憤不平地對我說,那個花心男人對你那么絕情,你就不應該讓他來看兒子,連兒子的姓都改了最好。雖然我也很怨恨前夫的見異思遷,但我不想這樣做。畢竟,兒子和他爸爸天然的血緣關系和感情,這是無法割斷的。
而且,我認為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要讓孩子真切地感覺到:爸爸媽媽雖然因為某些原因永遠不是一個家庭里的了,但這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因為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生活選擇,這種選擇既然不會帶走爸爸媽媽給予他的關愛,所以也就不該影響他成長過程中的心境。其實,不少破裂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性格變異和情緒壓抑,就是因為他們對父母的分離可能帶給自己的“感情缺損”看得過重了(常常大于實際的“感情缺損”)。而父母因為彼此的怨艾,又在孩子面前有意無意地渲染了這種缺損。
如今,兒子已經讀初三了。在兒子的一再敦促下,我也覓到了再婚的幸福。這些年來,我和兒子一起經歷了家庭裂變,并一起很好地面對了這種裂變,我變得堅強了,他也變得成熟了。他不但在學習成績上不讓我操心,而且性格開朗,有愛心,體貼人。在學校他和同學相處愉快,在家中對繼父(他喊楊叔叔)也非常尊重。有了什么高興的事情和好吃的東西,他總會想到讓媽媽和繼父一起分享。
今年放寒假時,兒子從學校回來,一進門就叫著:“媽媽,我被評為學校的優秀學生了,你看,這是我的獎狀。”我高興極了,說:“還是我兒子給媽爭氣啊。”兒子得意地說:“那當然啦,我都快成男子漢了嘛。不信,看我來背背你。”說著,一下子把我背在他的背上在屋里一溜小跑。嚇得我使勁捶著他的背直嚷嚷:“哎呀,麟麟,快把媽媽放下來,看把媽摔著了……”兒子很男子漢地大聲回答:“放心吧,媽媽。我現在長大了,我就是你的保護神了。”匍匐在兒子正逐漸變得寬厚的背上,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農婦伏在即將收獲希望的土地上,心里有說不出的感慨!
今年春節期間,我和兒子到他大姨媽家玩,大姨媽問他:“麟麟,你喜歡媽媽不?”兒子聽了,沉默片刻,眼圈紅紅地回答:“媽媽這些年為我吃了很多苦,對我來說,媽媽已經不是喜歡與否的問題了,而是我今生永遠也無法報答的、最親的親人。”姨媽又問:“對姨媽說心里話,你喜歡楊叔叔嗎?”兒子很爽快地回答:“肯定喜歡啦。因為楊叔叔對這個家、對我和媽媽很無私,他沒有自己的親生孩子,我也沒喊過他一聲爸爸,但我就是他的兒子,今后一定會對他好。”再問:“那你還喜歡自己的親生爸爸不?”兒子沉默了一下,說:“也喜歡。爸爸和媽媽早都說過,雖然爸爸不能和我們在一起了,但他還是愛我的。既然爸爸愛我,我能不喜歡他嗎?”
聽著兒子這一連串發自內心的話,我的淚水忍不住滑落下來……
(責編/陳穎)
E-mail:amfc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