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6年前,我與前夫郝某協議離婚,雙方約定5歲的兒子由郝某撫養,我每月支付撫養費260元。今年春節期間,兒子燃放鞭炮時炸傷了鄰居孩子的眼睛,為此鄰居花去了醫藥費15260元。鄰居要求郝某賠償,可郝某已下崗好幾年,一時無法拿出上萬元的賠償費。于是,鄰居又找到我,要求我賠償。可我認為,兒子未同我一起生活,我無法盡到監護職責,兒子致人受傷,是因郝某監護不周所致,與我沒有關系。請問,不隨我生活的兒子闖禍后,我要賠嗎?
讀者:吳海云
吳海云讀者:
你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我國《婚姻法》第36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婚姻關系的解除,只是夫妻雙方之間基于婚姻關系人身財產關系歸于消滅,父母子女之間的血緣關系仍然不變,仍有權利義務關系。離婚后的父母,仍然都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基于客觀條件的限制,確實難以隨時照顧未成年子女的生活。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8條規定:“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所以,未成年人侵害他人權益時,若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有困難,未與子女生活的一方應當共同承擔民事責任。
吳海云讀者,你的兒子雖與其父郝某共同生活,但郝某已下崗好幾年,要承擔上萬元的賠償費用確有困難。你作為孩子的母親,有義務也應當與郝某共同承擔兒子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賠償費用。當然,至于你承擔的份額,可由你們協商確定或者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江蘇省東臺市臺南律師事務所 單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