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曾在1995年第9期及1996年第8期分別以《安徽打工仔娶了個美國留學生》、《打工仔和洋媳婦的跨國情懷》為題,追蹤報道了安徽省懷遠縣初中畢業的打工仔吳保傳與在南京大學學漢語的美國布朗大學女留學生丹妮(中文名)喜結良緣的故事。文章在讀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人們在贊揚這一真摯愛情的同時,也擔心民族、語言、文化等巨大的差異,讓這樁跨國婚姻難以持久。甚至有傳聞吳保傳被洋媳婦拋棄,流落美國街頭,靠乞討為生。如今,十年過去了,吳保傳的生活究竟如何?他和洋媳婦的感情還是一如當年嗎?
2006年7月17日,從美國回鄉探親的吳保傳攜洋媳婦、洋千金來到筆者家中,與筆者談起了他在美國拼搏進取,由一位打工仔成為美國電力工程師的苦樂人生。
1996年5月16日,一封電報從大洋彼岸飛到安徽省懷遠縣看疃鄉大郢村。“保傳,機票5月16日寄到上海,你乘5月20日10時10分航班赴美。梅丹妮。”因治療眼疾而債臺高筑的吳保傳接到洋媳婦從美國發來的電報,欣喜若狂,旋即與家人告別,趕赴上海,飛往美國。
到達波士頓后,吳保傳感受到了丹妮家人的熱情。他們不僅按照美國風俗重新為他和丹妮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婚禮,而且還為保傳購買了多種保險。
然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此時,丹妮已在波士頓一所大學任助教,面對這樣一位大學畢業有留學經歷、擁有理想工作和穩定收入的妻子,保傳如坐針氈。“我也要工作、創業!”丹妮笑了:“你想做什么工作啊?在美國,過不了語言關,別說是打工,出門也寸步難行啊!”“可我長這么大從來沒有學過英語,從頭學能行嗎?”“你才二十多歲,這么機靈,怎么能學不好呢?我看先學英語,再上大學。學費和生活費,你不用擔心,我的收入咱們節約點花就省出來了。”丹妮的一番話,說得保傳心里熱乎乎的。“好,就照你說的辦!”
然而,第一天從美國社區大學英語考級班學習回來,保傳的心沉甸甸的,從頭學英語實在太難了。丹妮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說:“咱們來個競賽吧,我幫你學英語,你輔導我學漢語,看誰學得快!”“競賽就競賽,我就不信學英語比登天還難。”保傳仿佛吃了秤砣鐵了心。
就這樣,不懂就學,不會多問,世上沒有越不過的火焰山。別人讀寫一遍的英語單詞,他讀寫八遍、十遍、二十遍……那段日子,他滿腦子都是英語單詞和詞組,甚至睡夢中還念叨。
保傳是個吃不得閑飯的人,在英語成績日漸進步后,他就在當地的圖書館和“麥當勞”找了兩份工作。看到丈夫紅腫的雙眼和消瘦的面孔,丹妮心疼地說:“保傳,這個工就不要打了。”保傳卻堅定地說:“漢字這個‘男’字,就是田下放個力,男人就要下田勞動養活太太。靠太太掙錢養活我,我坐在課堂里心也不安啊!”
寒來暑往,保傳憑借頑強的意志順利通過了英語三級考試,并于1997年直接升入社會大學電力工程專業大專班。1999年又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專科學業,進入麻州大學(后轉入伊州大學)攻讀電力工程本科專業。
“如果說英語考級是我保傳在美國人生搏擊的一級跳,那么兩年專科、三年本科的大學學習則是我人生拼搏的二級跳。我曾立下誓言:不完成大學學業,我就不配當個中國男子漢!”
話雖這么說,可做起來真是太難了!老師在課堂上講數學,保傳還能聽個八九不離十,可一講到物理公式什么的,保傳就感覺腦袋大了。他問老師:“我怎么聽不懂,請你再給我講一遍!”老師說:“這可是高中時就學過的,你怎么能不會呢?”“我沒讀過高中!”“高中校門都沒進,怎么能上大學呢?”同學也好奇地哄笑起來。他們哪里知道,因家境貧寒,保傳十五六歲就不得不成了打工仔。
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保傳沒有畏縮,他從書店買來高中數、理、化書籍,補缺補差。不管是誰,能者為師,他都虛心求教。同學們放學后可以放松娛樂,他呢,除了打工就是學習。就連坐地鐵時那一二十分鐘,他也是捧著書本學習。
終于,苦盡甘來,1999年,在社會大學畢業的400多名同學中,保傳以每門功課均為“A”的成績名列前茅,并光榮地成為三名獎學金獲得者之一。校長高興地到處宣揚:“中國同學保傳可是我們從幾百名畢業生中挑選出來的尖子,他這個基礎,取得如此好成績,真不敢想哪!”
憑著這種不怕難的精神,保傳又讀完了三年本科學業,2002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伊州大學電力工程專業本科學歷。看到丈夫取得的這一切成績,丹妮激動得熱淚盈眶:“保傳,你不愧是我的好丈夫,我真的是越來越愛你!”
盡管剛到美國便與丹妮的家人相處甚歡,但要真正融入美國這個社會,保傳還是費了一番周折。最初人生地不熟,保傳不敢隨便上街,也不敢與美國人交朋友,更不敢參加美國的社交活動。為此,他的心情十分苦悶。這時,善解人意的丹妮不失時機地吹起了枕邊風:“保傳,美國人可不喜歡死讀書、讀死書的呆子,多參加社會活動有利于你今后就業和發展啊。”
太太一席話,徹底打消了他的顧慮。經過一番主動“出擊”后,生性活潑、天生社交家的吳保傳總算找到了施展才華的大舞臺。不管對方是哪個國籍、哪個民族、哪種膚色、多大年紀,他都能談得攏、處得來。
美國的大學有學生選舉產生、為學生服務的組織——俱樂部(相當于中國的學生會)。剛升入社會大學,保傳就報名參加亞洲俱樂部副主席的選舉,翌年又參加主席選舉。他在競選演講中承諾:“真情融入美國社會,傾情宣傳亞洲文化,傾力為亞洲同學服務。”情真意切的演講,博得陣陣掌聲,首次競選就一舉當選。在伊州大學讀電力工程本科,他又當選電力工程專業亞洲俱樂部的副主席。
任職期間,每逢春節、元旦、圣誕節等中西方節日,保傳都會在俱樂部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舞龍舞獅、品嘗亞洲美食等。每次他還帶頭上場跳起中國的花鼓,著實讓同學們大飽眼福。
搞活動自然離不開經費,保傳就想方設法與附近的大企業、大公司、大飯館聯系,請他們的老板或代表參加亞洲俱樂部同學聯歡會,介紹企業和企業的產品,以市場運作的形式收取部分贊助費或宣傳費。
這些廣泛的社交經歷,很快就讓保傳嘗到了大甜頭。由于經常與當地企業打交道,久而久之,他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人物。2003年,保傳從伊州大學電力工程本科畢業,應聘美國東北能源電力公司,招聘負責人看到“吳保傳”三個字,又看到他讀書期間獲得的各項榮譽,就說:“這不是那位亞洲俱樂部主席嗎?”當即就把他推薦給“供電保護與電廠設計”部門經理約翰。約翰惜才愛才,與保傳一見如故,談得非常投機。就這樣,一次面試就決定向老總推薦錄用保傳(在美國一般都是三次面試后決定取舍)。很快,保傳便成了能源電力公司的員工。
東北能源電力公司是美國較大的供電企業,員工福利待遇好,但責任重大。進公司后,保傳作為工程師助理,跟隨工程師設計圖紙、寫業務分析報告、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電力公司雖說每天工作8個小時,但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企業,碰到大風大雨或突發性供電事故,連續三五天加班不回家也是常事。保傳勤勤懇懇,毫無怨言,他常對丹妮說:“我在老家當農民挖溝犁田耙地的那個苦都能吃,如今上班有專車和電腦電話,多加幾個小時班對我來說那又算什么呢?”正是憑借著這股吃苦耐勞的精神,兩年后,工作出色的保傳晉升為工程師。
電力公司高壓線路繼電保護“線長點多”,范圍涉及兩個大州,面積相當于一個安徽省那么大,一旦跳閘停電,將影響千萬人的生產生活。因此每次對繼電保護器的安裝設計和檢修,保傳都是慎之又慎,再加上平常鉆得特別深特別勤,所以沒過多久,他便能獨當一面。
一次,承擔一條高壓線路施工的某工程公司的技術權威,由于一時疏忽,設計施工的繼電保護工程剛剛啟用線路就跳閘,影響了好幾個鎮、120多平方公里范圍的居民用電。保傳奉命巡查,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癥結。“經理,線路跳閘是施工單位圖紙設計出了問題!”“果真如此?那可是個權威的單位,請再查一下!”“沒錯,我查了幾遍,肯定是設計差錯!”保傳當即向供電公司部門經理做了匯報,建議施工單位立即修改圖紙。施工單位做夢也沒想到,一個初出茅廬的中國工程師處理問題竟這樣干脆利落,當即修改了施工圖紙。消息傳出,電力公司老總也頗為驚奇,沒想到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小伙子業務這么純熟,連施工單位有名的專家都感到棘手的問題,他也能順手解決。從不輕易表揚人的老總喜上眉梢,當即給保傳口頭表揚,并往他的信用卡上打了一個小小的“紅包”。紅包雖小,卻意義深遠。丹妮樂得給保傳一個甜甜的吻,同事們也紛紛道賀:“吳工程師真棒!”
“樹高千尺也有根,水流萬里也有源。”十年來,保傳在美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傳,你是中國人,你祖祖輩輩生息在安徽省懷遠縣大郢村這塊土地上。所以,無論是打工、上學,還是供職美國電力部門,保傳都沒有忘記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親們。
按照美國的規定,丹妮是美國人,作為丈夫的保傳可以申請加入美國國籍。但是,他只申請了綠卡,即在美國有永久定居的權利。畢竟,持綠卡,保傳就還是中國人,什么時候想回中國,隨時可以動身。就連給女兒起名字,他也是費盡心機。2001年,寶貝千金誕生,他給女兒起的中文名是吳海皖,中間的“海”字是中國吳氏宗譜的“海”字輩分,最后一個“皖”字,則代表安徽,讓孩子永遠記住自己是安徽人。
談起今后的生活,保傳說,十年出國,八年讀書,活到老學到老,越學越覺知識少。現在他有三方面的打算:一是邊干工作邊讀書,盡快完成選修的“商業碩士”和“供電工程碩士”兩個碩士學位,提高自身能力;二是當好漢語兼職教師,讓更多的美國朋友學會漢語,了解中國;三是努力打拼,積聚力量,爭取將來為家鄉辦實事。
讓我們衷心祝愿他美夢成真,在美國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開闊!
(責編/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