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新進展
遼寧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最近成功地為一名晚期肝硬化患者實施了骨髓干細胞肝內移植。該患者43歲,有10余年乙肝病史,5年前被確診為肝硬化,經脾切除和斷流手術,病情稍有緩解。但術后經常發作肝性腦病,已經到了肝功能衰竭的晚期。醫生們采取患者自身骨髓干細胞移植,注入患者發生壞死的肝臟。術后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原來經常發作的肝性腦病術后未再發作,肝功情況有所改善。據悉,待患者的骨髓干細胞恢復和增生到一定程度時,醫務人員將擇期為其再做一次干細胞移植手術,使患者受損肝細胞進一步恢復。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最近為一名3歲的類風濕關節炎患兒實施骨髓干細胞移植,成功地挽回了患兒的生命。這名患兒治療前持續低燒后繼而高燒,四肢關節紅腫,疼痛難忍,無法行走,被確診為小兒類風濕性關節炎,生命垂危。醫務人員從患兒體內抽取140毫升骨髓,凈化處理后又移植回患兒體內,使患兒成功重建了正常的免疫系統,抵御有害細胞繼續攻擊患兒關節,健康地走出了無菌病房。
運用腹腔鏡切除病腎
北京友誼醫院近日應用腹腔鏡微創技術,為一位曾在外院做過兩次外科大手術的腎病患者,成功實施了腎臟切除手術。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7年前因患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在外院做過兩次手術。近年來患者左腎萎縮、積水加重,腎功能逐漸喪失并伴發高血壓體征,住進北京友誼醫院泌尿外科。專家診斷后認為,需要再次手術切除已失去功能的腎臟。但患者此前已做過兩次大手術,再做開放性手術十分困難。經過認真慎重的研究.醫生決定采取經腹腔入路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摘除腎臟。專家按照預定的方案,將內視鏡和超聲止血刀沿著患者左側腹部兩個約1厘米的切口進入腎臟病灶區域,在電視直接監視下,專家饒開病灶周圍重要的神經和血管,游離腎蒂,暴露腎動、靜脈,分別結扎、切斷腎臟血管,然后剝離腎臟和榆尿管,吸除腎內積水,把縮小的腎臟從腹部切口取出。手術共進行了3個小時,術中出血極少,未進行輸血。經過短期住院觀察后,患者恢復良好,各項體檢指標均正常,已平安出院。
據悉,像這樣復雜的病例手術成功,在國內尚屬首次。
北大醫院完成首例肺移植術
近日,北大醫院胸外科成功地為一位18歲的女性患者實施了肺移植術,這也是我國首例成功的肺移植術。
患者因髓母細胞病在外院手術后化療,引起雙肺纖維化,導致進行性呼吸困難,住進北大醫院胸外科。鑒于患者情況,專家認為必須進行肺移植術,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經過認真研究,北大醫院胸外科提前兩個多月開始了積極籌劃和周密準備。一方面積極聯系肺的供體,一方面成立了以胸外科李簡主任為首的肺移植小組,開展理論學習、討論和大量的動物實驗。取得供體后,立即為患者進行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麻醉科、心外科、心內科的專家積極予以配合。鑒于患者術前肺功能差、氧合低,心外科提前準備配合體外轉流。手術開胸后發現患者左側胸腔內粘連嚴重,肺切除遭遇困難,在麻醉醫生和體外轉流支持下,病人度過最艱難的時刻。術中,心內科經食道超聲嚴密監測患者的心功能和循環情況。肺切除后,供體肺吻合、支氣管和肺動、靜脈均一次吻合成功。手術后患者轉入監護室,循環、呼吸狀況平穩。目前病人恢復良好,已開始進行功能鍛煉。
粉碎性骨折可以復原
粉碎性骨折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是不可能完全復原的。但不久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近乎完美地創造了奇跡,成功挽救了一名全身八處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的生命,并用40多個釘子對其粉碎性骨折進行拼對,使其肢體得以重組完整。
患者是在外地發生車禍導致粉碎性骨折的,并當場昏迷。當地幾家醫院均診斷為“失血性休克,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并告知患者親人,即使手術保住生命,將來雙腿也不能彎曲和自主活動。患者被急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周方主任醫師檢查發現,患者左股骨粗隆間、左股骨下段、左脛骨、左尺骨、右股骨下段、右脛骨、右髕骨等八處粉碎性骨折,需立即手術。術中醫生認真仔細地清理每一處骨折區域,拼接斷裂的碎骨頭塊兒,一點一點地固定,盡量保全復位。并把骨折斷端依次鉆孔,旋入螺釘……經過十幾個小時精心細致的拼裝復位和內固定,患者多處粉碎性骨折一個個被組裝固定好,重組完整。經過精心的護理和康復,術后一周,患者的雙上肢已能靈活運動,下肢知覺也恢復了許多。目前,該患者已出院。醫生告訴他,只要經過一個時期的康復鍛煉,下肢功能也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