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是決定男性生育力的生殖細胞。男性性發育成熟后,睪丸就持續不斷產生精子,每日睪丸可以產生7000萬—1億個精子,但睪丸的精原細胞發育成為精子需要74天,精子在附睪中成熟約需12-25天。精子由精原細胞發育成為成熟精子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受到影響,均會影響精子的質量和數量。此外,體外檢查的環境,不規范的檢查方法,檢查者的水平等,也會導致精子分析誤差。
標本采集及送檢 精液采集規范化是做好精液分析的前提條件。標本采集前最好禁欲2-5天,但不應超過7天。如果禁欲時間不夠則不成熟的精子較多,而且精子數量可能受影響;時間過長則死精子、異型精子可能增加。精液采集一定要完整,射精最初部分精子密度通常最高,如果丟失將會影響精子的密度。最好用手淫的方法取精液,收集精液要用對精子無毒性作用的廣口玻璃或塑料容器。如手淫取精有困難,可用特制的避孕套進行精液采集。因日常用的乳膠避孕套會影響精子的存活,故不能用于采集精液。
精子分析中的環境溫度 標本的采集最好在實驗室附近的取精室內單獨進行。否則應在采集后30分鐘內保溫送到實驗室。精液分析最好將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不低于20℃,不高于40℃),溫度過高或過低將會明顯的影響精子的活力。精液液化時間是指精液在一定時間內不呈凝膠狀態。精液最初排出為液體,排出后立即變為白色黏稠膠樣半流體。在室溫(25℃左右)下放置5-25分鐘內可見其液化。若超過30分鐘以上不液化可視為液化異常。精液液化主要是由于纖維溶酶的作用,溫度與其也有關。溫度最好保持在30℃左右,過高或過低都可影響其液化的時間。
精子活力及密度 精子密度是指1毫升精液內精子的數量。目前國內較多檢驗科室采用粗估計法,而這種方法誤差較大,觀察視野較少或精液液化不均都可發生少精子癥。精子“強”或“弱”是以精子活力來表示的。目前大多數單位已采用四級分類法,即在普通顯微鏡下進行a、b、c、d分類,并計算出百分率。此法也存在誤差,因用肉眼很難精確得出a、b、c、d各級的百分率。采用計算機輔助的精子分析法(CASA)可避免這一問題,但因精子中圓細胞(精液中常含有一定的非精子細胞成分,包括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細胞、前列腺細胞、生精細胞和白細胞)影響其密度。采用CASA法結合人工精液分析法,可以避免兩種檢查方法存在的誤差,能較準確地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
客觀翔實分析的重要性 精液分析中存在著眾多的影響因素,都會對精子分析參數造成波動。故此在精液分析報告評估中應客觀翔實。如無精子癥一般分為梗阻性、非梗阻性(睪丸前性、睪丸源性)二類。梗阻性是指輸精管道有阻塞或有缺如現象而不能使精子排出;非梗阻性是指腦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不足或睪丸本身無生精能力或無生成成熟精子的能力。無精子癥尚有不射精、逆行射精等復雜原因,所以臨床醫師不可輕易作出“無精子癥”的診斷。
此外,根據一次精液檢查判定也易出錯。人的精子生成變化范圍較大,僅根據一次精液檢查是不能作出結果診斷的,應間隔一周或兩周進行第二次檢查。如果兩次結果有明顯的差異,應再取標本進行第3次分析。綜合3次分析檢查結果,才能作出較準確的診斷。為了避免診斷失誤,不育癥患者一定要到大型正規醫療單位的男性專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