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熱療技術治療肝癌
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一項創新技術,為當代醫學治療肝癌增添了一個新的“武器”。該院介入放射科在采用藥物栓塞、無水酒精注射、植入放射性粒子、冷凍等多種方法治療肝癌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微波熱療技術應用于肝癌治療,并取得成功。
據中大醫院放射科主任、中華放射學會全國介入學組副組長滕皋軍教授介紹,微波熱療治療肝癌需要在局麻下進行。醫生借助超聲或CT定位后,將直徑只有2毫米粗細的特殊穿刺針,準確地穿刺到肝癌組織內部。這時,與微波相連的電極針迅速產生熱效應,在腫瘤組織內部產生高溫,不僅能夠將癌細胞殺滅,而且可以導致腫瘤組織凝固性壞死。目前,他們已經為3名晚期肝癌患者進行了微波熱療治療,效果良好。
滕皋軍教授介紹,超過45攝氏度的高溫就可以殺滅腫瘤細胞。這種微波熱療新方法對肝癌病人損傷很小,可以直接導致癌細胞凋亡,而且沒有毒副作用,遠期效果較為理想。微波熱療適合于治療肝癌數量小手3個,肝癌大小在5厘米以下的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患者。
全離體肝臟腫瘤切除重建術
最近,解放軍總醫院肝膽外科成功施行了全國首例全離體肝臟腫瘤切除聯合肝段下膊靜脈切除重建術。接受手術的患者患有肝臟左葉、尾葉膽管細胞癌,癌腫已侵犯左肝蒂和肝后下腔靜脈,患者需要切除左半肝、肝后下腔靜脈、左肝和中肝靜脈、肝門部受累膽管和血管,這是常規手術不能完成的。經過認真的檢查和專家會診后,該院黃志強院士、董家鴻教授、劉榮教授大膽提出了全離體肝臟腫瘤切除聯合肝段下腔靜脈切除重建術,并精心設計了手術方案。
手術時首先將患者的肝臟及肝段下腔靜脈完整切除,移出體外。在體外受冷狀態下將肝臟腫瘤及受累血管、膽管結構切除、修復。然后將修復的剩余肝臟再植入患者體內。手術過程包括全肝血流阻斷、全肝切除、肝臟體外灌注、肝臟腫瘤切除、受累下腔靜脈切除、肝門部受累膽管和血管切除、肝臟修整及下腔靜脈重建、自體肝臟再植等步驟,是肝移植手術、肝切除手術與血管外科技術的融合。手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目前再植后的肝功能已基本恢復正常。
據悉,此手術此前只有法國、德國、美國等少數國家有過報道。
直腸癌新輔助同步放化療
傳統對直腸癌的治療方案,是先手術切除,然后再進行放化療。這樣做的結果,一是手術范圍較大,對病人的損傷也較大,影響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二是手術后病人需要一個時期的恢復,而術后的放化療又加重了對病人的損傷,不利于病人的康復。天津市人民醫院肛腸外科采用目前國際上先進的“直腸癌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據該院肛腸外科專家張培達介紹:“直腸癌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是目前國際上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該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在發現腫瘤后,特別是對中晚期的直腸癌病人,先給予適度的同步放化療,以期局部殺滅癌細胞,降低腫瘤細胞的活性,減少腫瘤細胞在術中的播散和轉移,縮小腫瘤病灶,提高手術切除率。據他們對100余名中晚期直腸癌患者的醫療實踐,患者切除標本中的癌細胞完全消退率最高達到28%,腫瘤分期降低率最高可達78%。隨訪
證明,傳統治療方案治療中晚期直腸癌病人,5年生存率為40%~50%,而“直腸癌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直腸癌病人,5年生存率可以提高到60%~70%。同時大大降低了腫瘤的局部復發率,只有2%~11%。
全離體腎動脈廇切除重建術
最近,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血管外科成功地為一位獨腎患者實施了國內首例全離體腎動脈瘤切除重建術。接受治療的患者2004年曾因右腎囊腫破裂大出血,手術切除右腎。2006年5月,
患者僅余的左腎又發現長達4厘米大小的巨大動脈瘤,而且深入腎臟內部。如果不及時切除,短期內就可能因動脈瘤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經過多方會診,專家為患者確定了包括孤立腎遠端動脈切除術、大隱靜脈腎動脈成形術以及自體腎移植術“三合一”的手術方式。
據長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教授介紹,手術最大難點是腎臟取下來后,再行自體移植能否恢復腎功能,以及腎動脈能否與大隱靜脈成功對接。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先將患者左腎取出,在保護狀態下行動脈瘤剝離術:同時,從右大腿取兩根10厘米的大隱靜脈血管,分成3根,將3根腎動脈與靜脈對接。最后再將已離體達8個小時的左腎重新植入患者體內。手術縫合后,患者當時即有尿液排出。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再植腎臟已經恢復功能。
據悉,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開展此類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