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歇斯底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般可從軀體功能障礙和精神障礙兩個方面觀察。一般首次發病有較明顯的精神因素,如憤怒、委屈,長期的壓抑,突然失去親人等,以后當遇到相同的情境,或因人因事引發了相同的情感體驗,病人會再次發病。過度勞累、睡眠不足、軀體疾病也是本病的促發因素。
精神障礙主要有情感和行為兩個方面。癔癥病人受到刺激后,會大哭、大叫、捶胸頓足,甚至躺地打滾、撞墻等;發作時間十幾分鐘到一兩小時,圍觀的人越多病人發作越厲害。但病人一般不會給自己造成太大的身體傷害,事后常說不記得發作時的情況。行為障礙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病人可能出現肢體僵硬,一般數十分鐘可自行緩解;也可能出現假性癡呆,感覺病人變“傻”了,對自身狀況和最簡單的問題不能正確回答,或只做近似的對答。例如讓病人穿鞋子,病人將左腳的鞋穿在右腳上,將右腳的鞋穿在左腳上,但病人卻能打電子游戲機。在文化不發達或相信迷信的地區,有些病人會表現出“神鬼附體”,用已死去的人的口氣說話,或用兩種不同身份或性別的口氣說話,常使不明真相的人驚訝不已。
癔癥在軀體功能方面的障礙可從運動、感覺和軀體癥狀幾方面觀察。病人可表現出痙攣發作,常在受暗示或精神刺激后突然發作,表現為躺倒,全身僵直,肢體抖動,或不停地翻滾,或呈角弓反張狀;但往往無咬破唇舌和大小便失禁,也無意識障礙,歷時數十分鐘可自行緩解。病人也可表現出肢體癱瘓,可以是一側或雙側的肢體;也有的病人下肢雖能活動,但不能起立和行走。還有的病人不能發聲說話,只用手勢和文字表達。有的病人訴說感覺過敏或缺失,但病人自訴的感覺障礙范圍與神經分布不相符。有的病人自訴看不到了,但走動和做事時可以繞開障礙物;也有的病人覺醒時聽不到聲音,但卻可以用聲音將病人從睡眠中喚醒。還有的病人會感到咽喉部有異物感,很不舒服。
軀體化癥狀指病人會經常出現變化多端的軀體不適癥狀,可以是身體上的任何部位,如胃腸道、泌尿生殖系統等,病人會求醫治療,但往往并不真的積極配合治療,與人訴說時反顯得津津樂道。
不過,不論病人具有哪種軀體功能方面的障礙,均不伴有相應的器質性改變,任何檢查也沒有相應的陽性結果,亦或病人的陽性體征不足以引發如此癥狀。若懷疑某人有癔癥,最好的辦法是看精神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