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生,耳聞目睹腎衰(透析)病人所面臨的種種痛苦實在是太多了。他們長年被捆綁在透析機上,沒有假日,沒有年節;要做腎移植,又苦于沒有腎臟來源。而且以上各項需求都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后盾。目前全世界有將近90萬人患有終末期慢性腎衰,預期在2010年還會翻番。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病家,還有世界各國政府的醫療保健部門都承受著巨大的負擔和壓力。
盡管近40年來有透析和腎移植這樣的方法用于維持病人的生存,但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健康狀態并不好,而且死亡率也很高。現在這些病人可以松一口氣了,美國人已經利用納米技術開發出了仿人類腎單元的濾器,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可以依據病人個體情況連續工作、可以攜帶、甚至植入人體的“人工腎臟”。
腎單元是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它包括腎小球和腎小管二部分。美國利用納米技術開發的模仿人類腎單元的濾器,是在一個卷筒里面安裝二個膜,它們分別模仿腎小球和腎小管的功能,依次進行工作,因此在功能上成為一種可以連續工作的精巧的“人工腎臟”。濾器被計算機按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7天的模式設計工作程序,腎單元濾器能提供30毫升/分的腎小球濾過率,而每周三次的傳統血液透析所能提供的腎小球的濾過率只是它的一半,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腎單元濾器是一個建立在以天然腎臟功能為基礎的新裝置,這里不再用透析液,又增加了溶質清除率,并可為病人佩帶或植入使用。治療中的病人可以照常工作,生活不受干擾,最終將使病人不再需要透析和腎移植。這無疑會明顯的改善病人預后和生活質量,成為腎功替代治療領域的一個突破。
據報道,在今后1~2年內將開始對人工腎臟原型的動物實驗研究,緊接著就會進行臨床實驗,預期可能于2010年開始臨床應用。所以說,可植入式人工腎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由于此裝置不能夠像真正的腎臟那樣產生出碳酸氫鹽,不能對身體的酸堿度實行有效的調節,所以接受治療的患者需要補充碳酸氫鹽。再者,用這種裝置治療的病人可能照樣貧血,因為它沒有天然腎的內分泌功能,不能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需要定期予以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