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上規定凡物質在溶液中釋放出氫離子(符號是H)者為酸,凡接受氫離子者為堿,所以酸是H的供給者,堿是H的接受者。酸堿度用pH表示,正常人的酸堿度范圍是pH在7.35-7.4之間,平均7.4,微偏堿性,為堿性體質,是健康的體質。如果pH值在7.35以下,那就是酸性體質,是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據醫學家觀察統計,堿性體質的人只占10%左右,大多數人的pH值都在7.35以下,屬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與堿性體質相比,酸性體質的人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甚至神經衰弱。最明顯的是體重的變化,即使把體重降下來,很快又會升上去,甚至比原來還要高。酸性體質的人易滯留毒素而致病。脂肪酸和膽固醇都可形成酸性物質,而且會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產生高血壓、中風和心臟病。酸性體質的人還是糖尿病的高發人群,日本醫學家研究表明,人體的pH值每下降0.1個單位,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酸性體質的人還可使血鈣濃度降低,出現骨質疏松,骨病增多,有利于癌細胞的生存。高加索地區許多聞名于世的長壽村中,沒有什么特別好的食物和補品,惟一不同的是那里人飲用的是微堿性的水,使他們呈堿性體質,使得血管柔軟不硬化,血壓偏低,脈搏正常,很少發生疾病而長壽。可見人體保持酸堿平衡,對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人們可以自我測試體內是否酸堿平衡,或是否是酸性體質。(1)皮膚沒有彈性,暗淡無光澤;(2)臉上容易長痘、粉刺:(3)容易疲勞、嗜睡,稍活動就累;(4)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5)牙齦經常出血,外傷容易瘀青,傷口愈合慢;(6)感冒頻繁;(7)胃腸、肝、腎功能不好;(8)常有便秘;(9)愛吃甜食,口中有異味;(10)四肢冰冷,汗腳。以上情況有5種以上存在,就可以判定是酸性體質。
人體保持酸堿平衡,主要依靠人體自身的血液和細胞緩沖系統、肺的呼吸作用、腎臟的排泄來進行自我調節,但外在因素也不可忽略。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飲食的攝入,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工作、學習和快節奏生活產生的壓力,不良生活習慣和環境污染,也使人容易形成酸性體質。其中應特別指出的是飲食。有人少吃主食,幾乎只吃瘦肉、魚、蝦,或不吃植物性食物和蔬菜,不重視食物的品種、質量等,這些都是造成人體酸堿平衡失調,形成酸性體質的重要因素。
判斷食物的酸堿性,并不是根據人們的味覺,而是根據食物進入體液的最終形成物是酸性還是堿性而言。有些食物吃起來很酸,如山楂、西紅柿、醋等,其實這些是典型的堿性食物。一般來說,含磷、硫、氯等元素的食物,能在人體內形成酸,屬酸性的食物,如白糖、谷類、精面粉、巧克力、肉類、蛋類、豆類、汽水、啤酒、油炸食品、奶油等。其中蛋黃、奶酪、白糖做的西點、柿子、烏魚子等是強酸性食品;火腿、雞肉、豬肉、牛肉、面包、小麥、奶油等是中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文蛤、章魚等是弱酸性食品。而含鈉、鉀、鈣、鎂等元素的食物,在體內代謝中表現為堿性,屬堿性食物,如蔬菜、水果、海藻、堅果、發過芽的谷類和豆類等。其中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等屬強堿性食品;蘿卜干、西紅柿、紅蘿卜、香蕉、橘子、檸檬、菠菜等是中堿性食品;蘿卜、洋蔥、蘋果、豆腐等是弱堿性食品。有些食物,如提煉得很純的油脂、糖、淀粉等,基本上不合上述兩大類元素而屬中性食物。
保持人體的酸堿平衡,除了注意飲食外,要加強運動鍛練、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情、按時睡眠和杜絕抽煙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