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早在1998年第2期,就率先報道了天津市武清區大友垡村農民兒子安金鵬代表中國參加第38屆國際數學奧賽奪得金牌的故事。安金鵬和母親感人的經歷催人淚下,動人心弦。據不完全統計,包括《讀者》在內,全國有四十余家報刊、電臺相繼轉載、轉播,引起極大反響。
2006年7月,安金鵬在北大取得數學博士學位。8月,他在哈佛大學導師的精心安排下,飛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后。
“幾年勤奮有幾年的收獲,一生勤奮就有一生的成果”
1997年9月5日,安金鵬懷揣著“北京大學數學研究院”的大學通知書,開始了全新的大學生活。
大學學習全憑自覺,不像高考沖刺那樣科目多、時間緊、壓力大。有些同學興沖沖地從圖書館抱回一套武俠小說,聲稱要好好補補這些年的虧空;有些則借回一摞言情小說,聲稱要好好體味一下纏綿悱惻的夢幻味道……面對同學送到手里的武打或言情小說,安金鵬趕緊站起身搖著頭,推說自己不喜歡。
因為安金鵬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來安排。就在1998年本刊報道出來后,一些熱心讀者就給他去信,盼望他成為華羅庚、陳景潤式的數學家。對此,安金鵬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那都是很遙遠的事,他們是我的奮斗目標。”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他在大學里恨不得一天當做兩天用,誰耽誤他學習的時間,他就會像紅了眼的牛一樣不客氣。
付出就有回報,大一第一學年期末考試,安金鵬以滿分的成績位居全班第一;緊接著申請參加數學系大二課程考試,結果又是滿分……就這樣,他越戰越勇,步步領先。本該4年學習的大學本科,安金鵬3年就拿到了學士證書,并以優異的成績輕松考取北大碩士研究生。研究生應該滿3年畢業,可安金鵬又只用了2年時間就取得碩士畢業證,并順利考進北大博士研究生班。安金鵬用4年時間戴上了博士帽。此外,這幾年,他不僅取得數學博士的學位,還學完了物理系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
不少人贊揚安金鵬是數學天才。可安金鵬說:“什么天才,主要靠勤奮,能吃苦,幾年勤奮有幾年的收獲,一生勤奮就有一生的成果。”事實也確實如此,安金鵬的家被稱作“津門首驛”,離北京只有百十里路程,乘車往返非常方便,可即使這樣,他在北大這幾年也很少回家,只為了全身心地學習。每年暑假基本上都在學校度過,寒假也就大年初一、初二在家過春節,初三就返校鉆進宿舍樓繼續他的學業或做課題研究。難得回家的時候,父母總希望金鵬能多住幾天說說話,但一想到兒子是趕時間去學習,最后還是戀戀不舍地送他上路。
“做自己的人,過自己的日子,走自己的路”
在本刊及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等多家媒體陸續報道后,安金鵬這個農家小院走出的孩子一夜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先是雪片般的讀者來信令他應接不暇,最多時一天抱回200多封!安金鵬就把看不完的來信捆扎在一起,讓母親帶回去,代他拆閱并回復。除了來信還有電話,常常是剛坐下來打開書本,走廊里就傳來門房老師傅的聲音:“安金鵬,接電話。”應接不暇的時候,他不得不離開宿舍,躲到圖書館、電腦房、甚至在校園的石凳石桌上看書學習。
最難處理的還是那些登門拜訪者,有的要求安金鵬建立青年朋友熱線,有的專程來接他去錄音做專題,有的還拉他回天津農村家中攝制節目,甚至還有十多個來請他去家里做家教……安金鵬性格內向,不喜歡拋頭露面,也不愿意應酬。他清楚地知道,學生就該以學為主,如果到處去應酬,荒廢了學業,這輩子就完了。同學們幫他出主意:你就不能心狠點回絕?“哪能啊,人家大老遠跑來,我怎么好拒絕呢。而且他們說的話都是那么懇切動人,根本也不容推辭。”無可奈何之下,安金鵬只好請求系領導幫忙,所有電話都由值班員處理,所有來訪都由領導擋駕。當然,公益性活動除外。
如果說應對上述情況已經很不容易,面對面謝絕捐助,拂人美意,對安金鵬來說更是考驗了。愛立信公司老板看到報道后,決心贊助安金鵬,承擔他所有大學期間和將來出國深造的費用,不求任何回報。北京大柵欄有一位搞服裝生意的溫州老板也找到北大,也同樣表示愿意資助他……但無一例外的,十多位老板級人物都遭到了安金鵬的拒絕。對此,他的解釋是“自力更生地活著比舒舒服服享受別人的施舍更能長志氣。一個人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社會的饋贈和給予,否則就等于剝奪了一個年輕人經歷磨難的機會。”
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幾年總有一些空穴來風的傳言,諸如:安金鵬是不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成了傻子?安金鵬神經出了毛病,現在北京住院治療;安金鵬的腦子讓外國人挖去搞研究去了……這些似假若真的傳言弄得安家父母心神不定,他們曾放下農活,專程去北大看望兒子。安金鵬安慰父母:“不要被無聊的傳言牽著鼻子走,做自己的人,過自己的日子,走自己的路。”
“要學習就要不怕吃苦,要時時讓生活簡單些”
2005年安金鵬以學生身份出席世界數學研究會時,一位素不相識的大學生到住處找他,請他看在同是學子的分上施以經濟“援手”。他以為安金鵬的腰包一定早被獎金撐得滿滿的了,殊不知事實恰恰相反。當年取得奧賽金牌,國家沒給一分錢獎金,家鄉也沒給一分錢獎勵,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政策規定。媒體報道后,讀者雖然紛紛寄來幾十上百的捐款,但安金鵬也基本上都退還給人家了。至于那些老板的大力贊助,他更是堅決拒絕。有人在電話里問安金鵬:“你現在生活好了嗎?”他坦然地回答道:“大概和我生長的家庭環境有關,我從來沒認為自己生活苦過。我受的那點苦和父母相比算得了什么?我還是過去的我,父親依然在那3畝地里刨食,母親仍然每天跛著腿汗流浹背地給羊割草……”
安金鵬從上研究生起,就沒再要家里一分錢。日常生活開支主要靠獎學金和幫導師做一些科研項目獲得的報酬。在北大的9年學習生活,他屬于“絕對型貧困生”,精打細算是他最突出的標志。始終面對衣食之憂的安金鵬,每個雙休日都去校園圖書館和印刷廠打工,掙來的錢加上國家給的每月60元副食補貼,是他吃、穿、用、買書等的全部經費。計劃不好便會出現赤字,于是在學校食堂,安金鵬今天買5角錢半份的豆芽菜,明天又買5角錢半份的土豆絲,改天又是5角錢的半份青菜豆腐。
考上博士研究生后,校方免除了住宿費,每月有300元生活補助,加上連年不斷的一等獎學金,這對安金鵬來說已經是最好的學習條件了。可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已是博士的安金鵬一年四季仍然不穿襪子,有一雙襪子只是出門有活動時穿的。因為他認為穿襪子是額外的浪費。所以即便是寒冬臘月,他也是光著腳套上旅游鞋,用褲管遮著。腳凍裂了,他也只是不聲不響地盼望著春天早點到來。
安金鵬一直以來都堅持認為,“一個人條件好了就坐不下來學習,要學習就要不怕吃苦,要時時讓生活簡單些,并培養自己吃苦的精神。”為此,即便是讀博士時,他也曾找校方承包每天清掃宿舍周圍衛生的活。這一舉動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生活所迫!
征服哈佛,農家窮孩子展翅高飛
安金鵬在北大有兩位指導老師,一位是北大數學研究院的張筑生教授,一位是美國哈佛大學來北大兼職的博士生導師。張筑生教授是1997年安金鵬在阿根廷參加國際奧賽奪得金牌時中國隊的主教練。上北大后,安金鵬直接在恩師的輔導下學習,情同父子。不幸的是2002年張教授因病逝世,后來這幾年,安金鵬一直在這位兼職導師的輔導下學習。
早在安金鵬研究生畢業時,兼職導師就建議他去哈佛讀博士。安金鵬征求父母意見,父母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堅持讓兒子在國內讀博士。今年7月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導師又和安金鵬商量,建議他去哈佛讀博士后,認為那里條件更好,更有利于學習和研究學問。這次父母沒有拒絕,讓他自己決定。
幾年的教學輔導接觸,美方導師早已了解了安金鵬的家庭情況。他很喜歡這個窮不墜志的數學天才,經常帶著他參加校內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引導金鵬與各地的老師、專家乃至國際友人溝通思想,交流學術。早在安金鵬還在準備博士答辯之前,導師就已將安金鵬的全部資料介紹到哈佛大學。哈佛大學挑選人才的眼光是面向全世界的,有一整套系統的情報資料,所有參加過世界奧林匹克數理化競賽并奪得金銀牌的學生,他們都有檔案跟蹤。9年前,美方就有數學探子在奧賽結束后要安金鵬去哈佛大學學習。如今安金鵬學成博士,美方更不會放棄這樣一個到哪里都能增加光芒并潛存著無限創造力的精英,自然愿意提供全額獎學金,接收安金鵬赴哈佛繼續學業,并且任由他在數學和高能物理專業中挑選。
安金鵬的導師深為自己為哈佛推薦這樣優秀的學生而興奮,所有出國的手續都出奇地快捷順利,就連機票和服裝都由導師包辦。
筆者還從安家獲悉,金鵬去年“五一”節前已同一位叫鞏郅幟的湖南女孩領取了結婚證。鞏郅幟小安金鵬1歲,去年在北大讀完碩士研究生,已先赴哈佛攻讀工商管理博士。如今,安金鵬也飛赴哈佛,踏上異國求學的新征程!讓我們衷心祝愿他展翅高飛,早日實現奮斗目標!
(責編/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