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2000多年前就已發現了蘊藏在地下的煤,但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人類一直采用直接燃燒的辦法來獲得熱量,就像燒木柴那樣。這么做不僅沒有充分利用煤的價值,而且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今天,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人們已經普遍使用煤氣作為能源。把煤變成煤氣的實現,給人類帶來了諸多的方便。與此同時,人類也將永遠記住煤氣的發現者,英國化學家威廉·梅爾道克。
梅爾道克從小就很好動,常常挖空心思要做些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尤其那些讓大人們吃驚的把戲。
有一天,小梅爾道克在山坡上挖到一些頁巖。當地人都知道,這種石頭可以用火點著,村里人經常把它們撿回家當柴燒。當時誰也沒去想這種石頭為什么可以燒。其實,這種“石頭”就是煤,只不過它們就在地表,不用人們去挖。
然而,小梅爾道克突發奇想:假如把這些“石頭”放在水壺里煮,會煮出什么來呢?他把這些“石頭”帶回家。之后,他找來一個水壺,把“石頭”放進壺里,然后給水壺加熱。
“把它加熱后,會變成什么呢?還能點著嗎?”小梅爾道克邊想邊認真觀察水壺里的變化。
過了一會兒,水壺嘴里開始向外冒出氣體。小梅爾道克打開壺蓋,然后劃了一根火柴,想看看頁巖還能不能點著。沒想到燃燒的火柴剛一伸到水壺上面,火焰就猛地往上竄了起來,氣體燃燒了!
這突然竄起的火焰差點燒著了小梅爾道克,但是他卻開心極了——又有一種新玩法了。
長大后,梅爾道克走上了化學研究的道路。1792年的一天,梅爾道克在研究煤礦物質時,想起了童年時代玩煤的游戲。他想:“能使火焰突然竄高,說明氣體燃燒了。這種氣體也許有些利用價值。”
于是,他邀請了幾位朋友來到家里,神秘兮兮地對他們說:“今天請大家來看我變個戲法。”
只見他把一塊重約15磅的煤放進水壺里,并在壺嘴上接起一根長長的鐵管,鐵管另一端引到客廳。然后,他拎著水壺進了廚房,點火給水壺加熱。
客人們端坐在客廳里,瞧著梅爾道克奇怪的舉動,打趣地說:“梅爾道克,是不是要變些美味佳肴招待我們啊?”
“不過,我們可吃不下煤做的食品。”
大伙哄地大笑起來。梅爾道克也被逗樂了,但見他不慌不忙地說:“別急,一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過了一會兒,他彎腰從地上拿起鐵管,把手放在管口片刻,笑著說:“好戲就要開場了!”
只見他拿出火柴,劃著一根放在鐵管口。客人們只聽得“撲”地一聲,客廳里充滿了光明——鐵管口居然跳動著藍色的火焰!
“天哪!這是怎么回事?太奇妙了!”客人們驚訝地贊嘆道,“難道這就是把煤加熱的結果?”
“不錯,我把煤加熱后,使它變成氣體——我們姑且稱之為‘煤氣’吧,它是一種可燃的氣體。只要鐵管中還有這種氣體,火焰就不會熄滅。”
就這樣,梅爾道克第一次把煤氣投入實際應用中。后來,他曾經在自己的公司大樓里舉行煤氣燈照明活動,只見樓頂上一排煤氣燈在濃濃的夜色中大放光芒,引得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流連忘返。同時,把煤轉化成煤氣,不但比煤更方便使用,而且更加環保。
把煤轉化成煤氣,再作為能源加以利用,是人類用煤方式上的重大進步,它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