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下旬,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作為該省人大代表,身價數億的亞洲最大的保齡球制造商、北京希瑪保齡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裁、安徽希瑪偉業科技促進會副會長何幫喜,回到了故土安徽。
2月24日清晨,何幫喜乘坐自己的汽車經過合肥街頭赴會。當車行至市中心一十字路口時,他忙叫司機減慢了車速。緩緩打開車窗,他看到,在街頭拐角處,正站著一群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友們,他們年齡與自己相差不多,衣著粗樸,胸前斜掛著寫有“木工”、“水電”、“瓦工”等字樣的木牌,正神色焦急地等待新一天的雇主。初春的合肥乍暖還寒,寒風掠過他們飽受風霜的臉,掠起他們單薄的衣襟……
何幫喜的雙眼有些濕潤。就在18年前,在北京街頭站著的待工的農民工中,就有著他的身影,那時,他是一名木工,睡京城西直門的菜場鐵棚,吃饅頭……
2元4角錢的困境,不是夢想折翅的理由
何幫喜是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十里墩鄉人。1982年,初中畢業這一年,家里出現了一場變故,他只得回家做農活。空閑時,他常躺在屋后小山坡上,望著高遠的天空發呆。思來想去,少年的他覺得自己總不能一生都像父母一樣被幾畝田地拴住了手腳,至少要學一門手藝,日后也吃點輕松些的飯。于是,在家干農活不到一年,他就找到村上技術最好的一位老木匠,纏著他學上了木工手藝。
何幫喜悟性很好,2年之后,就成了,十里墩有名的木匠。5年木工活干下來,何幫喜帶大了弟弟,還清了父母欠的賬,這時,他開始不滿足于現狀,有了走出鄉村,趁年輕到大城市闖蕩的想法。1988年2月16日,鄉下年味正濃時,2l歲的何幫喜揣著120塊錢,帶著一把木鋸,與弟弟一起從安徽來到北京。
走出北京站,何幫喜當時就感到一種興奮。京城之大,讓他驚訝。他隱約感到,生活也許從此就要改變了。
然而,接下來的日子里,何幫喜感到的卻是城市生活的殘酷。先是找不到住處,租房沒錢,好不容易,在老鄉介紹下,他才在西直門菜場里找到一個鐵棚,以晚上照管好攤主的蔬菜為條件,換得免費的棲身之處。北京的夜晚很冷,時令又是早存,鐵棚里冰冷刺骨。一個個夜晚,在狹窄的空間里,兩兄弟蜷縮著身子,緊緊抱在一起、相互取暖。120塊錢,兩人來時車費就用去了80塊,只剩下了40塊錢,當錢越來越來少時,兩兄弟只好每餐都吃饅頭,無菜可就,就沾上醬油調味,即便這樣,一個月后,何幫喜的身上也只剩下了2.4元錢……
反反復復搓摸著這2.4元錢,何幫喜急了,他的弟弟甚至哭了起來,說要借錢回家,家里反正不會餓死人的。這時,何幫喜“犟”了起來。他說:“我就不信偌大一個北京城,就沒我立腳之地,不要說身上還有一餐飯錢,就是身無分文,也還沒到打退堂鼓的時候。”在他的堅持下,兄弟倆來到火車站,舉起了尋工的木牌……
也許真是天無絕人之路。沒過多久,住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對老年夫婦找到了他們,說是廚房有木工活要做一下。何幫喜見轉機來了,忙對兩位老人說:“我們不談錢,做得不好你馬上叫我們停工,做得好你安排個飯就行。”兩位老人見兩位小伙子如此坦誠,當即同意了。
一天下來,何幫喜兄弟倆做完了廚房的活。兩位老人十分滿意。結束后,何幫喜見殘留了一些垃圾,他想到兩位老人上下樓也很不便,就幫忙弄得干干凈凈。兩位老人更高興了,當晚留他們吃了一頓飽飯,并付了40元工資。
以后的日子里,何幫喜送走了執意要回家的弟弟,獨自舉著“木工”的木牌,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靠手藝生活。
1988年下半年,海淀區一家公司要研制臺球桌,在社會上招優秀木工。何幫喜成功應聘。在現場,公司負責人指著新購進的一張球桌說,到目前為此,英國人做的司諾克球桌我們還做不出來。何幫喜一聽就急了:“怎么可能?中國人故宮都修成了,那是多復雜的結構呀!一張桌子卻做不出來?我不信這個邪!”當即,他圍著球桌轉了起來……一周之后,何幫喜做成了該公司的第一張臺球桌。
這張臺球桌,因為特殊的紀念意義,擺到了釣魚臺國賓館。何幫喜由此聲名大振。
1989年,北京大興區一老板相中了何幫喜的手藝,邀請他以技術入股組建星偉體育用品公司,專門制作臺球桌。公司成立后,何幫喜傾心鉆研,兩年之內在該技術下拿下四項國家專利。當時,京城正籌辦亞運會,在他建議下,公司抓住商機,用自己的產品全部替下了原計劃進口的產品。由于對公司發展貢獻巨大,1992年,何幫喜被公司任命為管生產的副總經理。
初中文化的小木匠當上了副總經理,不久,《北京日報》在頭版對何幫喜進行報道。作為優秀外來務工人員,北京市人民政府還一次獎勵了他四個戶口及一套住房。
夢的天空無止境:窗外有風小木匠想飛翔
成為副總經理并讓一家四口成了北京人后,何幫喜的社交面加寬了。1993年年底,受人之邀,他來到北京有名的麗都飯店吃飯。在當時,麗都飯店是京城里惟一擁有全自動保齡設備的場所。席間,有人談到了保齡球。何幫喜得知,一套保齡設備當時的市場價為75萬元人民幣,且國內沒有一家生產基地,所有設備都靠進口。
后來,何幫喜又在《國際商報》上看到,我國每年都要花費60億元從國外購買保齡設備,這個數字相當于我國進口飛機和大豆的數字,該領域一些專家甚至斷言,5年之內,中國人是造不出保齡球設備的。何幫喜萌發了要造中國的保齡設備的念頭。
但是,制造保齡設備,除了需要很高的技術,還需要大量的資金。
何幫喜向星偉公司提出了生產保齡設備的大膽想法,不料,這建議遭到公司領導層的集體反對。熊熊燃燒的夢想烈焰,讓何幫喜欲罷不能。
1995年2月16日,何幫喜忍痛辭掉了人人羨慕的星偉公司副總經理職務,準備潛心研制保齡設備。
辭職之后,積累保齡設備生產資金成了何幫喜最大最緊迫的事情。他痛苦地發現,沒有了總經理的身份,他只不過是京城里眾多木匠中的一員,要籌借資金幾乎無望。在現實的逼迫下,他想到了“曲線救國”的路子。
1995年年底,北京市大興區一家生產席夢思床墊的鄉鎮企業因經營不善。面臨倒閉。何幫喜聽說后,馬上以較低成本接手了這個廠。他依靠自己的木工技術功底,迅速恢復生產。憑著良好的產品質量,何幫喜組織生產的床墊迅速收復市場。當月,實現銷售額超過100萬元。之后,銷售額節節攀升,高時每天收入達到了3萬元。兩年下來,奇跡產生了,這家企業竟實現利潤近2000萬元!
這時,何幫喜突然宣布,轉讓床墊廠。這個決定又一次讓所有認識他的人大跌眼鏡。弟弟從鄉下打來電話,勸哥哥別再冒險;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也不同意他這樣做。道理很簡單:一年能賺上1000來萬的好事,再到哪里去找?可是,心中燃燒著創業夢想的何幫喜堅定自己的態度,還是以廠換來了近4000萬資金。
1996年,何幫喜獨自投資4000萬元,在北京市大興區工業園建造占地5萬平方米的保齡全套設備研究、開發、生產基地——北京希瑪保齡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他要向世界證明:中國人也能造出自己的保齡球設備。
1996年春節剛過,何幫喜從全國各地請來了20多名退休的工程師。他先花了50萬元人民幣從英國買來兩套保齡設備,讓工程師們拆了裝,裝了拆,進行研究。在無數次拆裝之后,這年5月,中國第一套保齡球的排瓶系統終于在希瑪公司誕生了。
系統的誕生給何幫喜帶來了無盡的快意。然而,當新研制的設備進行運轉測試時,何幫喜卻再也笑不起來了——他們歷盡艱辛研制的保齡球排瓶系統,實際調試后一點反應也沒有。
這是為什么?在反復查找卻仍找不到原因的情況下,何幫喜只得重金從美國請來一位保齡設備工程師查找原因。可是,這位工程師來后,圍著機器轉了一圈,臉上露出怪異的笑,只是說:“這故障是一下子說不清的……據現在的水平,中國人在5年之內是造不出保齡設備的。”何幫喜被激怒了,當場與他爭執起來。
“開弓沒有回頭箭,難道就因為這個系統出錯就讓自己的保齡夢破滅嗎?并且,還有多少員工在寄希望于自己啊?!何幫喜終于振作起來。他一臉堅毅地說:“能造出排瓶系統,我們就成功邁出了第一步;而讓機器動起來,是我們要走的第二步;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隨后的幾個月,希瑪全體員工團結一心,紛紛獻計獻策,攻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這年10月,希瑪公司不但解決了排瓶系統的故障難題,而且研發出了電子自動回球系統——即拋出的球在電子設備控制下,會在10秒鐘內自動回到發球點。
當時,世界上僅有的5家保齡設備企業,采用的都是機械回球技術,自動化程度低,而且故障率高。希瑪獨創的電子自動解鎖功能,回球率達100%。這是希瑪為世界保齡設備生產所做的特殊貢獻。
一把木鋸的聲音有多大?希瑪保齡CHINA制造
希瑪產品投放市場不久,韓國一家保齡球企業就找到何幫喜,商談合作事宜。就在談判到了尾聲時,雙方在最后的產品品牌名稱上無法達成統一。韓方提出要使用他們的品牌,理由是他們所擁有的是國際名牌。何幫喜堅決不干,他要產品必須是用自己的“希瑪”商標。后來,韓國人在何幫喜超乎尋常的勇氣和自信面前退卻了,并取消了在京的建廠計劃。
1998年,原定由美國保齡設備生產廠商提供贊助的國際保齡球大賽在我國南京舉行。可是,在距大賽只有六天時,突然傳出我國駐南斯拉夫使館遭美軍轟炸,三名使館人員遇難的消息,中美關系由此驟然降到冰點。在這種背景下,美方廠商突然提出撤消對南京國際保齡球大賽的贊助。得知此事后,何幫喜提出,“希瑪”愿意贊助這屆保齡球大賽,這立即獲得了國家體委批準。5月15日,南京國際保齡球大賽隆重舉行。中央電視臺對賽事向全球進行了現場直播。“希瑪”投入了300萬,得到了3000萬都無法獲得的廣告效果,成了此次賽事賽場外的最大贏家。
2001年,“希瑪保齡”已獲得國家專利20多項,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獲得英國皇家質量體系和世界上最具權威的保齡設備認證機構美國保齡球協會的認證。
2002年底,何幫喜回到家鄉安徽無為縣二壩經濟開發區,投資4200萬元興建希瑪南方工業園,生產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專業保齡球球道板。年生產各種大規格板6萬張以上,年產值1.5億元左右。這個項目改寫了中國不能生產國際標準的3.6米保齡復合材料球道板的歷史。希瑪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惟一一個既能生產保齡球設備又能生產球道板的公司。
現在,希瑪保齡設備已經出口到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阿富汗、蘇丹等多個國家。希瑪年銷售收入過億,成為占據75%的周內市場和30%的國際市場、亞洲最大的保齡球制造商。何幫喜本人不僅拿下了中國民營企業家協會頒發的“新秀獎”,還當選為安徽省人大代表。
一把木鋸的聲音到底有多大?“安徽木匠”何幫喜作出了回答。不走出無為,說不定他還只是守著莊稼的一個農民;在京城面臨只剩下2元4角錢的困境時,他如果選擇逃離,他也還只是一名莊稼漢,或者是一名站立街頭的待工工友。何幫喜緊緊抓住命運給予的一點點機遇,堅定地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一位智者說得好: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何幫喜就用自己永遠向上的人生態度,讓生命壘就高樓大廈,發出了人生的強音。
(責編/張俊林)
E-mail:junlin@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