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全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由“數字”而衍生的藝術與設計滲透到大眾傳播媒體和視覺藝術的各個領域。相關業界的興盛,各類職業培訓的熱門亦直接反映了今天和未來社會對數字藝術人才的廣泛需求。數字技術對藝術與設計教育產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響。
一、數字藝術教育的特點
僅就美術與設計教育而言,數字藝術是一個充滿創新誘惑的平臺,而非一個獨立的專業,既定的美術與設計專業沒有容納它的胸懷,而數字藝術卻能依仗著數字技術的強力支持,無所不至地滲透、擴張,并可以寬容和介入所有專業。在這個綜合的數字藝術教育的平臺上,原有的專業界限被消解,單一的專業口徑被擴大,基礎的內容需要充實,對素質的要求更加全面。藝術與設計教育在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理念下,在學科交叉的環境中被加以整合與創新,這就使得數字藝術教育具有多專業方向、多層次培養、多樣化教育的發展選擇。
多專業方向是指:(1)學科發展取向所面對的多種選擇性;(2)經過專業整合的特定方向的數字藝術教育能有效地擴大專業口徑,學生可能具備更寬泛的適應能力,以面對更多的專業選擇和個人發展方向。
多層次是基于社會業界對不同層次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相應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數字藝術的職業教育是以藝術設計行業所需的“藍領”為培養目標,滿足較低層次應用設計類崗位需要,適應較單一專業方向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如一般的平面設計、熱門的室內裝飾以及動畫制作中的一些環節)。本科人才培養當屬承上啟下的重要層次,是推動數字藝術發展的最重要的專業教育,應以基礎素質教育為根本,為培養更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和個人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多樣化教學強調的是 “數字化生存”的狀況給藝術與設計教育帶來了全面而深刻的改變,傳統的觀念、老化的知識、落后的方法必然在和“數字化”的較量中被漸次淘汰與更新。數字藝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現有專業口徑的限制,在教育內容及方法上不可能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它所展現的新空間極大地推動著教學觀念及方法的創新,更有效的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將在專業整合的數字化平臺上不斷改進與發展。
二、當前數字藝術教育的兩個問題
1.始終把握培養藝術人才的基本方向
數字技術從根本上改變藝術與設計及其教育。新媒體藝術因此而享有更為綜合與多樣化的創新空間;藝術設計(包括動畫等)更是獲得解放般新生;數字藝術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在推動數字藝術教育的實踐中,由于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便利、快捷以及遠勝于傳統手工的品質的誘惑,不可避免地給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必要的審美基礎及能力的教育遭到一定程度的弱化以至于輕視。尤其在設計教育中的此類傾向不可不給予相應的糾正。過分倚重工具的功能,對技術至上的迷信,終究不利于數字藝術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如果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前提仍然強調“藝術”二字,最根本的還是全面審美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不管數字技術的功能如何的神奇,它也僅僅是一個工具平臺。審美的創意以及對效果的想象畢竟只能產生于人的頭腦,在鍵盤上是敲不出來的。
2.復合型人才與團隊合作能力
所謂復合型人才,多半是指在現有美術與設計類專業范圍內,由于數字藝術教育的多專業方向的整合,學生所具備的審美的基礎素質和能力與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結合,可能超越現有專業界限,擁有面對和適應多種工作選擇和綜合發展的能力。而關于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理想含義,即應擁有創意與表現的審美品格與能力,亦應具備操控數字化手段實現藝術理想的技能。但實際上,由于教育及思維方式的差異,這兩方面的高層次素質及能力對于大多數人都難以平衡與兼具?;蛟S有極少的例外,但對教育而言可能沒有普遍性。與傳統的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比較,數字藝術教育應該十分注重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所謂復合型人才,更應體現在團隊合作中既可和藝術家切磋又可和計算機專家溝通的本事,是一個可以把藝術的想象和技術的神奇揉捏在一塊兒的關鍵人物?;蛟S這就是“復合型”在數字媒體藝術事業中的真正意義。數字技術和藝術的聯手正在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虛擬的奇跡。當今數字藝術的大手筆,已然必須是一個團隊通力合作才可能攻克的工程,是一個多學科專家彼此發揮所長共同創新的事業,而非任何復合型的個人竭盡全力可以應對。
三、建設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的基本思路
200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計算機學院創建了新媒體藝術系。借用人類不斷反省與追問的那個基本問題,初創的新媒體藝術系同樣面臨“我們是誰(存在的意義)?我們在哪里(現實處境)?我們到哪里去(方向與前景)?”的分析與思考,以便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
新媒體藝術系選擇以動畫藝術與視頻處理、視覺傳達與應用設計、繪畫與影像藝術為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方向。本專業培養兼具藝術素質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造型藝術與藝術設計綜合基礎素質和能力,掌握相應的數字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具有以數字媒體為形式或手段進行創作或設計的實際工作能力,能夠在涉及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新媒體藝術、計算機網絡、廣告、影視動畫、大眾傳媒等相關領域從事專業工作。本專業要求畢業生在專業上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造型藝術和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具備一定的繪畫、攝影的基本技能;
(3)掌握藝術設計多方面的基本技能;
(4)掌握以個人計算機為硬件基礎的不同平臺的操作系統;
(5)掌握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專業圖形軟件的運用能力;
(6)具有綜合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應用藝術設計或藝術創作的能力;
(7)了解當代美術、藝術設計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
(8)在美術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而不斷創新的領域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根據學校的要求,本專業課程體系和結構由基準和拓展兩部分組成?;鶞什糠种饕獙I課程涉及中外美術史、設計藝術史、藝術概論、大眾傳播學、素描、色彩、藝用解剖與透視、構成基礎、數碼攝影基礎、設計技法與創意、動畫影片分析、三維圖形創意、應用設計基礎、繪畫技法、插畫與連環畫、Internet與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硬件基礎。
拓展部分專業課程涉及藝術文獻導讀、繪畫技法、裝飾繪畫、應用繪畫創作、視覺傳達與應用設計、Web與網頁設計、數碼動畫藝術、數碼視頻 (DV)、數碼聲響、動畫短片創作、數碼影像與視頻處理、影視編導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與數據結構、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藝術考察及專業實踐、畢業創作與設計。
數字技術在藝術領域的運用使新媒體藝術系面臨著種種實驗性的機遇和挑戰。從發展全局來看,新媒體藝術系的誕生也標志著學校朝著綜合性長遠目標邁進了一小步。走向綜合是實現“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必然抉擇。實現綜合性大學的理想,是為了努力創造多元學科共存互動的學術氛圍和多學科交叉互補的學習氛圍,以及濃厚而充滿生氣的校園文化氛圍,最終造就一個有利于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綜合性的大環境。因此一個藝術類專業的存在,應該并且可以在學校逐步走向綜合的進程中發揮作用、證明價值、體現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