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婧
目前,隨著電腦動畫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該領域的教材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壯大。然而,面對市場上五顏六色的書籍,學生們往往難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這里,《計算機教育》雜志特別邀請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趙子江老師就平面設計領域的教材建設談談自己的感受。
記者:多年來您一直從事電腦動畫及多媒體課程的教學工作,也出版過不少相關書籍,您認為讀者喜歡什么樣的教材?
趙老師:首先,對于任何一種教材來說,教學大綱要相對穩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承受能力;其次,教材建設要突出重點,要講究配套性、層次性,還要講究厚基礎,要有足夠寬的應用范圍;再次,教材所使用的語言應是面向用戶的,是讀者容易理解的;最后,要有足夠多的案例。
記者:應當如何理解“語言應是面向用戶的,是讀者容易理解的”和“足夠多的案例”?
趙老師:目前,市場上的相關書籍比較多,有的書鋪天蓋地都是理論,一味地高高在上,沒有實例,離讀者、學習者很遠,這是不正確的。作為書本,理論是必須的,但是如何把高高在上的理論演變成通俗易懂的大眾化語言,這是我們需要把握的。
比如平面設計屬于美學范疇,是體現美的一門學科,是視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研究如何用繪畫、構圖和色彩為各種形式的平面賦予自然美。然而有的書本非但沒有實例,還將簡單的理論復雜化,增加了讀者學習和理解的困難;倘若能將復雜的理論降格成簡單應用領域的內容,把一個很高深的理論用最通俗的解釋表達,大眾才能夠接受,才能夠從書本中有所得。
在教學案例方面,比如在平面設計課程中講解色彩時,可以在大紅中套嵌一小塊綠,此時的效果是:綠色會偏色,紅色有點偏紫。而且由于面積分布的不一樣,其長調色和短調色就不一樣,得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樣。如果一味地在書本中空講色彩的概念,讀者是很難了解的,但是如果用這類例子來展示,讀者就能夠很容易地把這些指導性的原理弄明白。
記者:能否舉例說明您是如何進行教材寫作的?
趙老師:一般而言,學習電腦動畫和多媒體技術的人員大多是未來打算從事計算機設計的人員,或者是已經從事該職業的人員。對于他們來說,由于設計理念是平面設計的精髓,它能夠賦予作品充分的表現力和內涵,學習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涵養。
比如我在寫《平面設計藝術》時,首先明確了“學習平面設計實際上就是學習兩個重要的知識點:平面設計理念和如何使用工具”,然后在寫作時,運用大量的圖片向讀者形象地展現平面設計理念、計算機相關概念和軟件使用技巧,力求在平面設計技巧和電腦應用兩方面滿足讀者的需求,使讀者真正具備平面設計的基本能力。
這本書從設計角度詳細介紹了美學概念、設計理念和印刷知識等內容,并以這些理念和知識為主線,展開電腦相關概念和設計技巧的闡述。這本書共分10章,在每章后,都配有習題供讀者練習。此外,在語言方面,盡量使敘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令每章的知識點適當,重點突出,習題接近實際。
總的來說,只有既注重言語的通俗性,又注重教學案例的引用,書籍才能夠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