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群
隨著計算機技術進入藝術設計領域,它強烈地沖擊了傳統的設計教育模式。近年來,作為探索和實驗,電腦設計軟件已進入了多數藝術院校,很多院校在不同學歷的層次上開設了“電腦美術設計”、“動畫”、“多媒體藝術設計”、“數字藝術”等專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是不同的。
我校的“電腦美術專業”主要面向成人學生培養三維設計人員,基于學生狀況和市場需求,我們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一定美術基本技能和計算機技術的三維設計人員。一般來講,這方面的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藝術能力),否則在制作場景、模型或特技時,很難設計出符合設計要求的作品。
基于我校的培養目標,我們將課程設置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課,主要開設素描、色彩、速寫、藝術概論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寫實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第二部分是專業基礎課,主要講授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裝飾畫、攝影、透視等,并介紹Photoshop等平面設計軟件,這部分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掌握藝術的基本設計原理、設計的基本規律、設計的基本方法,內容安排上以淺顯易懂為主,要求學生在完成手繪作業的同時,用相關的設計軟件完成一定數量的課程作業;第三部分為專業課,這部分的教學在講解三維軟件(Maya)的同時,分階段完成各類藝術作品的設計。
本文以三維軟件(Maya)為例,討論基礎繪畫在藝術設計中的教學意義。
一、藝術技巧與技術的平衡
這里講的三維藝術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但是它的總流水線可總結為:建模、動畫角色、材質紋理、燈光和攝影機、效果、渲染和合成,可以看出一套工作方案是需要團隊合作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基礎繪畫的相關知識貫穿于流水線的每一個部分,掌握藝術技巧和技術技巧的平衡是十分必要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從根本上講,設計者必須具備兩個能力: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和表達設計思想的能力。拓寬繪畫和藝術欣賞力可提高設計思想能力,而電腦能力又可激發設計者的靈感創新能力,二者的平衡即可完成更完美的藝術作品。
二、基礎繪畫在藝術設計中的教學意義
從教學意義上講,引進計算機技術其實是藝術設計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數字藝術設計實質上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對藝術設計教育有著很深刻的意義。然而,電腦畢竟不是人腦,人在繪畫創作過程中與觸摸感、線條、色彩的運作所產生的直接性、隨機性、親和感以及繪畫動作的速度、節奏感帶來的愉快是電腦所不能給與的。可見,基礎繪畫技能及藝術欣賞力在三維設計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
1.徒手繪圖能力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計算機雖然可以在屏幕上精確地表示形體的點、線、面,但它不能完成作品構思設計階段的設計思維的模糊性和隨機性,也不符合設計階段的設計表達,無法替代創造性思維活動。對于缺乏想象構思和創造能力的學生,利用設計手繪稿的訓練,即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和開拓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首先要讓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手繪初稿,讓他們將頭腦中的形象勾勒得愈加豐滿后,再進行角色的形象設定、場景設定、色彩稿的制作,然后才可以上機完成美術作品。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手繪這一環節是很重要的,手繪稿的完成完全依賴于基礎繪畫課程中繪畫技能的訓練。學生剛開始設計作品時,并不認同這樣的做法,認為手繪是在浪費時間,但是當他們完成一定數量的手繪稿后,才發現許多成熟的作品就是從最初模糊不確定的構思通過手繪修改得來的。如圖1和圖2所示,從手繪稿和最終作品的對比可以看出設計者手稿的重要性。

手繪設計稿的訓練,無疑是培養學生形象化思考、設計分析及方案評價能力、開拓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手繪能力的提高來自于基礎繪畫中素描和速寫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學生經過訓練可以深刻認識到:基礎繪畫是藝術設計的基礎,對作品主題的選擇和定稿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2.造型能力的培養
Maya軟件利用數學理論中的點、線、面來完成角色的三維模型,角色模型制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設計者如何把握角色的造型特點,即“角色”的“基本型”的捕捉。這種基本型的捕捉能力主要來自于基礎繪畫中素描、速寫技能的培養,即在完成素描作品時,畫面的比例、動勢和體積的關系合理協調。如果說素描是用手中的畫筆通過線條來描繪作品的三度空間的效果,那么Maya軟件就是利用計算機通過點、線、面來塑造角色的。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學習使用軟件的基本方法,然后制作角色模型,制作模型的前提是要求學生熟悉角色的生理結構,一個角色形象可能很夸張,但這種夸張必須建立在對角色準確把握其生理結構上,這樣設計的角色造型才能生動,打動觀看者。
如圖3所示,這是烏克蘭的一位數字藝術家的三維作品“Giraffe”,這個長頸鹿的形象非常的可愛,很吸引人,它的形象被人性化,變形雖然大膽夸張,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變形是根據長頸鹿的基本生理結構而變化的。
如圖4所示,在人頭部建模的教學中,人的頭部的顎骨、顴骨、下頜骨和顱頂后腦勺這些骨點面片相互組合而構成。在制作中,角色人物的“五官”比例、頭部面部的分布直接影響角色模型的靜態藝術效果和以后制作動畫的布局,另外人種的不同也直接影響到人物面部五官的比例。圖4是歐洲人的頭部模型,大家可以看到與亞洲人的骨骼分布是有區別的。教學時,學生開始不太理解人頭部的塊面分布,后來將素描教學中的造型知識用于三維設計的教學中,學生能夠理解兩門學科的關聯性,并利用這個特性完成自己設計角色的造型。
3.色彩的運用
造型藝術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思想內容的藝術。塑造形象需要有點、線、面、色彩等因素,如果沒有點、線、色塊等諸種造型要素,任何形象是無法塑造的。色彩是數字藝術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產生獨特的心理效應,令作品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在三維設計的教學中,我們利用基礎繪畫中的色彩知識要求學生在三維設計的渲染模塊中學會綜合運用顏色、光照、輪廓、外形和構圖等技能來做好場景模型、創建紋理映射、進行燈光位置的設定及合成場景,這一部分的教學不僅要介紹色彩、紋理貼圖,還要介紹燈光、攝影的知識,因為我們對色彩的感覺認識完全借助于光線。
由于數字藝術作品的色彩受軟件技術的影響,不同于繪畫中色彩的使用全憑藝術家主觀對色彩的把握,作品的創作需要藝術家借助于燈光、材質和環境制作理想的色彩效果。有些燈光會被吸收,有些則被反射,光亮的地方可以直接反射光線,而粗糙的物體則是散射光線。例如,Maya造型被反射的光線不會照亮其他表面,但是在制作中可以設置材質和紋理,用來模仿真實世界的表面光線反射,這種真實圖像的創建必須設置所有的材質,如顏色、鏡面反射、反射率、透明效果及表面細節等。
可以說,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學生所學知識的總括,即將基礎繪畫中的色彩知識應用于三維設計中并完成作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
三、結束語
從當今數字藝術設計的發展來看,高科技手段的確給設計及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但它無法替代我們的大腦,無法具備設計的創造性思維,在數字藝術設計中,“人腦”和“電腦”是缺一不可的,設計者既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寫實表達能力,能夠用繪畫的技能表現設計內涵,為設計作構思,又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平面、三維設計軟件設計產生出優秀的作品,即基礎繪畫和計算機技能在數字藝術設計中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