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陳福新
“排憂解難”是我刊的保留欄目。
在這個傳遞愛心的欄目中,每期請一位主持人答疑解惑。希望我們的復信多一些人文關懷,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釋,多一些輕松的提示……
我們愿與讀者朋友們心心相通,努力成為您的,也靈之友。
Q:我6歲的時候父母就離了婚。我有個弟弟,今年18歲,從小就很受母親的偏愛,一直以來,我都在努力培養母女之間的感情,但收效甚微。
母親曾答應我會努力改善我們的關系。但事實上,每次我們談話,她總是在不停地談論我弟弟,而不是我。在我需要她的時候,她從未出現過。相反的,她把時間都給了我弟弟。我上大學后,她從不主動給我打電話或寫信,對此我很難過,因為我有母親卻等于沒有母親。我愛我的母親,但又討厭她。我知道她的健康狀況一直不太好,我想原諒她,但我知道她只會再次讓我失望,而我卻不知道自己能否再承受一次打擊。
A:你對母親的行為感到傷心、失望,我很理解。現在你想知道怎樣才能忘掉她的過錯并且原諒她,這種想法令人敬佩。很多人因為感到憤怒和傷心,很多年以后還只能停留在責備他人的階段,但你不是。
這些年我接觸過很多父母,包括一些經常對孩子又打又罵的父母。其實很多父母都希望能做得很好,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但是因為自身、環境和教育水平所限,缺乏充足的感情和能力,導致他們的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這并非是說這些家長沒有錯誤,但至少說明從他們的生活歷程來看,他們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這種錯誤不單是他們個人的錯誤,而是與時代背景、生活的整個大環境都有關系的。
如果你打算原諒你的母親,首先你要能認識到,很可能這些年來你母親并非存心想要傷害你,她的成長經歷、她所受的教育形成了她當前的觀念和重男輕女的看法,更有可能,盡管她意識到問題,但是自己婚姻上的傷痛已經使得她不能再為你做得更多了。其次,原諒一個人并不意味著那個人的行為就會因此而改變。你所說的“我想原諒她,但我知道她只會再次讓我失望,而我卻不知道自己能否再承受一次打擊”,表示你希望如果你原諒她,那么她就會改變自己,一切就會煙消云散。但我認為,要想保護自己的情感不受傷害,你對你母親的期望就要實際一些——也就是說,不要期望過高。你的期望越高,你受到的傷害就可能越多,一定要一點點兒來。試圖去改變一個人很難,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人們一心想改變身邊的人,但往往是做不到的。
還有,你可以增加與你母親之間的溝通,多跟她談談,讓她能夠更多地了解你。你可以向她說明你矛盾的心理——你對她的愛以及你害怕被她再次傷害。你也可以向她提出你希望她怎么樣對待你,因為有的時候不是父母不愛我們,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