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自從到單位工作以來,我就一直感到上司對我另眼看待,老是不給我好臉色看。有一次,我和另外兩個同事一起做好事,可是到了每周例會時,上司只表揚了那兩個同事而單單漏了我。雖然我并不指望得到什么,但是心里總是感到不痛快。到了年終,我照例評不上先進工作者,即使我做得最好也是這樣的結果。你說上司為什么待我不公平?我該怎么辦?
A: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過一個“公平理論”,認為一個人的工作動機,不僅受自己所得的絕對報酬(即實際收入)的影響,而且還受相對報酬(即與他人相比較的相對收入)的影響。人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付出的勞動與所得報酬同他人付出的勞動與報酬相比較。經過這種比較,如果他覺得報酬不合理,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出現心理不平衡的現象。
不公平感的消極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它不僅壓抑了一個人健康向上的良好心境,而且扼殺了聰明才智與創造才能的發揮。的確,你工作十分刻苦,可是不如那些能力比你差,但會和上司搞好關系的人受重用,你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而煩惱不堪。其實,你的這一煩惱我想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有煩惱不可怕,關鍵是要想辦法消除它,以平衡自己的心態。從心理學角度看,你不妨從以下兩方面來面對自己的遭遇。
第一,不必事事求公平,接受現實。世界上本不存在絕對的公平,所以,我們不能事事都拿著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否則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接受這種狀況,接受現實生活的不完美,把一些不公平的事看得淡然些,對其產生的結果坦然些,一切就會自然了。
第二,改變對“不公平”事件的認知。不公平是一種進行社會比較后的主觀感覺,只要我們改變比較的對象和標準,也就能夠在心理上消除不公平感。比如,自己這次沒評上先進工作者,覺得很“不公平”。如果換一個角度,想想這次評選先進工作者的名額有限,許多和自己條件一樣甚至強于自己的人也沒評上,也許這樣想過后你就會心理平衡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