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湘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后打敗如日中天的太平軍,如同創業之路,自己干有自己干的門道:
一、創業之本。咸豐皇帝、慈禧太后、六王爺幾個董事會老板不給錢,也沒有指導,盡管耍了些小心眼。起初基本抱著死馬當活馬醫,后來有一些責難,但是也沒有多礙事,對以曾國藩為首的管理層的一些抗旨也沒有深究,創業這伙人有很大的自主權,創業者與股東利益基本一致:從肉體到精神徹底消滅競爭對手——太平天國。曾國藩始終貫徹了兩個堅持:堅持讓老板放心、堅持為股東謀利。完事了,股東們要解散也就解散了,沒有自己當反賊,這才沒有被稱為梟雄,成為典范。
二、企業使命。不用太平天國搞的那套弄神弄鬼的把戲,講政治講得太洋氣,那是教育市場。曾國藩不費那個勁,講大家都懂的東西,四書五經改改就是,禮義廉恥,忠君愛國,不用多講,中國已經講了幾千年,拿起來多講,講成真的就好。太平天國,講基督教,不講禮義廉恥,不講忠君愛國,是賊,是賊就當剿滅。曾國藩創業有正當得不能再正當的道德理由。
三、商業模式。創業之初沒錢,董事會也沒錢給,打仗是個很費錢的事,得自己掙,孫子說“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沒本錢,江南被太平天國打得稀巴爛,農民都跑了,農業稅自然收不上來,人口稅早年被廢,收上來也是國稅,得上繳。打仗的錢得管理層自己解決,以曾國藩為首的管理層大力推廣厘金制,也就是商品流轉稅,曾國藩是中國公路設卡收錢的鼻祖,收來的銀子據稱有十億兩之多。
四、隊伍建設。中高層,曾國藩任命不得志的書生文人,反正科舉仕途沒希望,不得志的知識分子打起仗也不要命。當兵的只要農民、山民、土匪、地痞,城市出生的小資堅決不要,反正要的就是玩命的無產者,當兵有飯吃,打贏了有銀子分。貧窮有力量,給飯吃就玩命。
五、績效考核。初期,曾國藩只有2000來兵勇,正在鄉下練兵,朝廷急令曾去救急解圍,曾以兵未練好,拒絕出兵去以卵擊石,自己不打沒有一點把握的仗。曾國藩有個紀律很厲害,打了敗仗的團隊,不管是連級還是團級單位打仗不得力,從連長、團長等一鍋端一個不留,不講廢話,重新招人從頭開始練兵。打贏了,有酒有肉,有錢有女人,還給發中央級的獎狀,皇帝給的黃馬褂,有面子!
六、堅持致勝。曾國藩數度戰敗,數度覆沒,被太平軍干得沒脾氣,輸得幾乎沒有褲子穿,以至于幾次惱羞試圖自殺,如果當初殺身成仁,擱屁了,也沒有后來攻下金陵城。沒有過不去的坎,對手一定會犯錯誤,創業不能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