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朱镕基同志相識是在20年前的1980年,當時朱任國家經委副主任,我是經濟日報副總編。經濟日報社當時與國家經委同在西黃城根九號院(中南海西院)辦公,我們見面比較容易。國家經委黨組經常開會,朱出席,我列席,我們每每坐在一起,話起家常。我倆同年,1947年同時高中畢業,他從長沙考入北平清華大學,我從北平考入廣州中山大學。1947年同時參加革命。因同是知識分子,有共同的經歷和語言,我倆恰巧又都喜歡京劇,談資很多,感情十分融洽。每當張勁夫、呂東主任宣布開會時,談話才終止。
后來,朱出任上海市市委書記、市長,見面少了。我聽說他上任后,雄心勃勃,勵精圖治,正在大干一場,因而很忙。有一次他的老領導呂東主任、袁寶華副主任到了上海,他居然沒有時間會面,只是在一次會議上三人見面,他拱拱手,請兩位原諒。他對己對人都十分嚴格,佳話很多,上海人戲稱電視上只有兩個人沒見過笑容,一是中央臺的羅京,另一就是朱市長。
1986年末,我奉調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局(原建材部),出任中國建材報社長兼總編輯。大約在1990年春季,我出差到上海。我的老部下、經濟日報上海記者站站長陸繼農告訴了朱市長,他當即決定次日上午接見我。那天,上海下著大雨,在經濟日報記者陸繼農、中國建材報記者李維雄陪同下,我乘坐上海市建材局的汽車來到康平路朱的辦公處,他正在主持一個有六十多人參加的會議,聽說我的到來,他把會議停下來,到會客室滿面笑容地同我握手,并暢談別后種種。他謙虛地說:“我不會工作,每天只有一個字,‘忙!’幾乎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他說,我們的青春浪費了多少!現在要抓緊時間多干點事!他說,你辦建材報,能多接觸一些企業和職工群眾,要多聽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意見。最后,他向我提出一個問題:大城市多蓋高層樓房利弊如何,可以研究一下。遵照他的意見,我回京后,中國建材報就此展開了一次筆談討論。
不久,朱镕基調京,先后出任中共中央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總理。他離開上海,老百姓們說當時上海有“兩口氣”:官員們普遍松了一口氣(朱要求干部很嚴格,經常開展批評),而廣大市民則“嘆了一口氣”(走了好市長)。朱在上海任職時間并不長,但政績斐然。工業發展了,市場繁榮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更重要的是他一手搞起了浦東特區的大發展,很快出現了新面貌。上海人說解放幾十年,上海市有兩個好市長,一個是陳毅,另一個就是朱镕基。
人們還稱贊朱镕基為“布衣市長”、“魅力市長”。
他到中央任職后,我和他見面多在公開場合。他悄悄地跟我說,調中央后,他“失去自由”了。的確,他要日理萬機,哪有時間處理個人的事情。對此,我充分理解,因此平時決不打擾他。
朱總理工作繁忙,他對宣傳報道工作極為重視。1993年春,為了宣傳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中國建材報連續發表了五篇評論員文章,同時配合發表了四十多篇各地建材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新聞報道。在這一宣傳活動即將結束時,我于9月15日給朱總理寫了一封信,請求他就此寫兩句話,給予鼓勵。沒想到他在9月17日即在我的信上用毛筆批示:“宣傳抓住了重點,很好。可以再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廠長提問題,并加以解答。朱镕基九月十七日”。
1994年下半年,各地企業對亂集資、亂攤派、亂收費苦不堪言,因此,中國建材報開展了“反三亂,興企業”的連續報道。但在進行了一段之后,企業害怕打擊報復,欲言又止,不敢把“三亂”實情和盤托出。在這種情況下,報社感到宣傳報道難以為繼。我再次給朱總理寫了一封信,請求他給予支持。朱總理當即又在我的信上批示:“中國建材報的做法值得推廣,應予支持。”并批示:請國家經貿委主任王忠禹同志閱處。王忠禹同志批示:“現在到了解決這方面問題的時候了,請有關新聞單位介紹情況,并就這一問題作些專題報道。”五天后,他又批示:“研究室約請首都幾家新聞單位同志,傳達镕基同志批示,并要開展這一方面的報道,還可請中國建材報介紹情況。此事要搞就一定搞好,千萬別開個頭就停下,切切。”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朱镕基同志對宣傳報道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是對我的工作的極大關懷。
朱告我,有事可找他的秘書李偉,我和李偉也熟悉。可能是出于知識分子的清高思想,我不曾因個人的事找過他。大約是1995年春節前,李偉主動打來電話,說朱總理想念老朋友,向我問候,并問有什么事情要辦嗎。我回答:“謝謝總理的關心,我沒有任何事情要辦,請總理多多注意身體!”
2004年8月,廣州詩社出版的《詩詞》第15期發表了北京歐陽鶴先生的116行長詩《贊镕基》,最后寫道:“五年總理豈尋常,華夏中興國有光。人大掌聲民譽在,英明贏得五洲揚。誠如說項難為聽,人心自有公平秤。聊歌一曲贊镕基,功過千秋留史定。”同時發表了湖北李慕偉先生的《讀〈贊镕基〉》,指出全詩以真情實例,藝術地再現了主人公的氣質、才華和人生經歷,交織著詩人愛而憐之,敬而佩之,感而慨之的復雜心情,使人讀后不得不隨著詩歌的旋律、作者的心緒回環起伏,產生難以平靜的共鳴。
的確,朱總理離任后,許多人都在懷念他的為人、他的清廉和他的政績,把他與周恩來總理相提并論。作為他的一個朋友,我更深深地懷念著他真摯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