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X于”指的是“有利于”“有損于”“有志于”“有別于”等詞語形式。有的“有X”形式在一些辭書中有所收錄,如《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有賴”“有利”“有益”等等,這些詞要么在注釋中注明常跟“于”連用,要么在例證中加“于”使用。因此有必要把“有X于”作為一種格式提出并加以考察分析。
一、結構構成
“有X于”由三部分構成:“有”+“X”+“于”。“有”表示“領有、具有”,后面不能加“著、了、過”?!坝小备盁o”相對,也有“無X于”的形式,如“無益于”“無濟于”“無損于”“無愧于”“無異于”等?!癤”經常由單音節的名詞性成分或動詞性成分充當,有的“有X”已經比較凝固,基本成詞,不能擴展或替換,如“有賴”“有利”“有益”“有損”等;有的“有X”比較松散,“X”可以進行擴展,如“有貢獻”可以擴展成“有較大貢獻”。例如:
⑴所以在抗敵衛國的大目標下,大將和小卒在與敵作戰的軍隊里雖各有其機能,但是同有貢獻于國家民族是一樣的,在本質上,工作的大與小,貢獻的大與小,原來就沒有什么分別的。
⑵我們當然希望社會上人人都有較大的貢獻,于是對于能夠有較大貢獻于社會的人們,特別歡迎。
大部分“有X”可以自由成詞或組成短語,如“有利”“有益”“有損”“有傷”“有志”“有意”“有別”“有背”等。
二、語義類型
“有X于”有三種語義類型:
(一)表示客觀影響。請看例子:
⑶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
“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意思是“對人民有利、對國家有利”?!坝欣凇币活悺坝蠿于”,重在表達對事物具有怎樣的客觀影響。客觀影響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像“有利于”“有益于”“有助于”“有貢獻于”等都是積極的客觀影響;像“有礙于”“有損于”“有傷于”等就是消極的客觀影響。
這類“有X于”后續的影響對象或涉及事物往往可以用“對”“對于”引帶提到“有X”的前面,格式轉換成“對/對于……有X”。如:有益于人民→對/對于人民有益|有利于國家→對/對于國家有利|有貢獻于社會→對/對于社會有貢獻。例如:
⑷但是有的人要想做大事,不滿意于做小事,不一定出于個人的虛榮心,也許是出于很好的動機,希望由此對于社會有較大的貢獻。
例⑷中的“對于社會有較大的貢獻”是“對/對于……有X”的形式,所表達的意思與“有較大貢獻于社會”基本相同。有的“有X于”轉換成“對/對于……有X”時,“X”要作適當的變化,或者擴展成復音節詞,或者換成另外一個同義詞語。例如:
⑸豌豆是豆科植物,根上長有根瘤,它能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補充土壤中的氮素,對小麥的發育生長有好處。
⑹這對于教學改革和指導青年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⑺因為這種嚇人戰術,對敵人是毫無用處,對同志只有損害。
“對小麥的發育生長有好處”與“有益于小麥的發育生長”相當;“對于教學改革和指導青年學習都是有幫助”與“有助于教學改革和指導青年學習”相當;“對同志只有損害”與“有損于同志”相當。
(二)表示主觀意愿或主觀反應。請看例子:
⑻不過學術界的許多朋友已開始重視這個萌芽,有關的一些著作也將陸續翻譯出版,這對有志于漢學研究的青年朋友們,將會有一定的幫助。
⑼如若怕這怕那,以致玩忽職守,那就有愧于黨,有愧于人民,有愧于自己的天職。
⑽年輕的管理干部在各自的崗位上,一定要有一種干不好工作、完不成任務有負于黨、有負于人民,有負于廣大職工的憂患意識。
“有志于漢學研究”的意思是“具有研究漢學的志向”;“有愧于黨”的意思是“對于黨有愧疚”或“對黨感到愧疚”;“有負于黨”的意思是“辜負了黨”。“有志于”一類“有X于”重在表達在某方面具有怎樣的主觀意愿或主觀反應。這類“有X于”的“于”介引的是意愿范圍或引起反應的對象,有的可以轉換成“對/對于……有X”格式,有的也可以轉換成“在……(方面)有X”。如:有意于從事教育事業→對/對于從事教育事業有意向→在從事教育事業方面有意向。類似的詞語還有“有求于”等。
(三)表示關聯。請看例子:
⑾字面上的簡不等于精練,藝術表現上的繁筆,也有別于通常所說的羅嗦。
“有別于通常所說的羅嗦”的意思是“與通常所說的羅嗦有區別”?!坝袆e于”一類“有X于”重在表達與事物具有怎樣的關聯,帶有比較的意味。這類“有X于”不能轉換成“對/對于……有X”或“在……(方面)有X”,只能轉換成“與……有X”格式。例如:
⑿副刊有別于新聞版面。
→*副刊對/對于新聞版面有區別。
→*副刊在新聞版面方面有區別。
→副刊與新聞版面有區別。
三、語用價值
現代漢語的修飾語傾向于前置,如定語、狀語等?!坝蠿于”所表達的意義,現代漢語有“對/對于/與……有X”的常規形式。那么“有X于”還活躍在現代漢語中,肯定有它的語用價值。從信息結構的角度來看,新信息和常規焦點往往在后,出現在句末。“對/對于/與……有X”強調的是“有X”,即所具有的影響、意愿、反應、關聯,“有X于”強調的是“于”的介引成分,即影響對象、意愿范圍、引起反應的對象、關聯事物等。試比較:
⒀笑對/對于健康有益。
⒁笑有益于健康。
前一例強調“有益”,回答的是“笑對(于)健康怎樣”;后一例強調“健康”,回答的是“笑有益于什么”。
為了特別強調“對/對于/與……有X”中的“有X”,可以使用有標記焦點模式“是有X的”,例如:
⒂笑,是人們心情愉快的表現,對于健康是有益的。
也可以使用有標記焦點模式“是……的”強調“于……”,格式是“是有X于……的”,例如:
⒃笑是有益于健康的。
由于“是……的”的強調焦點可以是“是”后的任何成分,“笑是有益于健康的?!奔瓤梢詮娬{影響對象“健康”,也可以強調影響活動“有益”。
四、“于”的缺省
“有X于”里的“于”省缺的可能性大小順序與“有X于”的語義類型有關,大體順序是:
客觀影響>主觀意愿或主觀反應>關聯
從左向右,及物性由強變弱,“于”省略的可能性由大到小。比較:
⒄運動有益健康
⒅有愧人民
⒆電影有別電視劇
前一例,搭配很自然,中間一例一般不說,后一例肯定是不能說的。
(伍依蘭,華中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