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原則
總體來看,設置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應具有清晰的層次結構,在定量計算的基礎上,形成對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的直觀結論。在進行指標體系設計時應盡可能以現代統計理論為基礎,利用現有的統計數據。
系統性原則。應把社會經濟發展、金融資源、信用和法制環境視為一個整體的大系統,使得評價指標能夠客觀反映社會經濟與金融生態的內在聯系。
可比性原則。評價指標要便于進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所謂縱向可比,即與歷史數據可比,指標應相對穩定;所謂橫向可比,既相鄰區域之間可比,在一個地區內,評價指標至少應是80%以上省(市、縣)都有的項目,若只有幾個省(市、縣)才有的項目,其評價結果就沒有什么意義。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無法對所有指標逐一量化,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必須充分結合定性分析。但最終評價結果應形成一個明確的量化結果,以排除定性分析中主觀因素或其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國外通用的做法是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比例確定為4:6。
基本框架之一——定量計算
評價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的指標體系由經濟發展水平、金融資源水平、社會信用及法制環境等3個目標層、14個準則層和90項指標層組成。
經濟發展水平。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由經濟總量、產業結構、集約化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經濟開放度、人民生活及保障水平等6個準則層的40個正向指標構成(見表1)。其計算公式為:

P1表示一個區域金融機構與其生存和發展高度相關的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值;6個變量(Pet,t=1,…,6)分別表示經濟發展水平選定的6個準則層的綜合得分值; 6個系數(Set, t=1,…,6)分別表示經濟發展水平選定的6個準則層的經濟總量權重系數,且ΣSet=1。P1值越大,表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越高,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狀態相對越好,也越有利于金融機構生存和發展;反之則相反。
金融資源水平。反映金融資源水平的指標體系,由銀行業發展水平、證券保險業發展、風險抵補、盈利能力、金融業開放度等5個準則層的30個正向指標構成(見表2)。其計算公式為:

P2表示區域金融資源水平綜合得分值;5個變量(Pbr,r=1,…, 5)分別表示金融資源水平選定的5個準則層面的綜合得分值:5個系數(Ubr,r=1,…, 5)分別表示金融資源水平選定的5個準則層面的權重系數,且ΣUbr=1。P2數值越大,表明區域金融資源越豐富,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狀態相對越好,也越有利于金融機構生存和發展;反之則相反。
社會信用及法制環境。社會信用及法制環境選擇逆向指標,由商業與社會信用、銀行信用以及法制環境等3個準則層面的20個逆向指標構成(見表3)。其計算公式為:

P3表示一個區域金融機構與其生存和發展高度相關的社會信用及法制環境逆向綜合得分值(扣分);3個變量(Pzn,n=1,…,3)分別表示一個區域選定的準則層面的逆向綜合得分值;3個系數(VOn, n =1,…,3)分別表示一個區域選定的準則層面的逆向指標的權重系數,且ΣVOn=1。P3數值越大,表明區域社會信用程度及法制環境越差,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狀態相對越差;反之則相反。
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定量計算綜合得分模型。上述3個指標體系,分別從3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有關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方面的狀態特征。要總括揭示和反映有關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方面的運行狀況,還需計算出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狀態綜合得分值。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P表示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定量指標綜合得分值; d1、d2、d3分別表示目標層面的經濟發展、金融資源水平、社會信用和法制環境的權重系數,d1+d2+d3=1。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定量綜合得分值P的數值越大,表明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狀態相對越好,對金融機構經營活動也越有利;反之,數值越小,則質量狀態相對越差,對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益處也相對越小。
基本框架之二——定性評價
評價方法。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的好與壞,除了上述進行定量的比較外,還應結合法律環境、政策環境、信用環境和政府對金融業的支持和干預程度進行定性評判。指標的數據應從廣泛的社會問卷調查中獲得,并且問卷對象應包括社會各個層面與領域的人士,如知名學者、專家、銀行行長(經理)、企業家和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等。在具體操作程序上,為了確保各類子因素的公正性和代表性,可以將各類因素設計成調查問卷,組織有關專家、各金融機構、社會中介機構進行打分,然后以樣本均值作為定性評判的總分。
四個標準
金融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和執行狀況。主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是法律體系是否健全,二是各項法律法規是否真正得到落實。
政策對金融活動的支持程度。主要看三個方面,一是政策對合法金融活動的支持力度;二是政策的穩定性;三是政策的透明度。
信用機制的健全程度。信用環境是衡量金融環境好壞的一條重要標準,一般包括信用文化和信用制度。信用文化的核心是講不講誠信,信用制度則是信用文化的具體表現,包括信用評級制度、征信制度、公證制度等制度以及由此產生的中介機構。
政府對金融業的支持和干預程度。可從三方面考察:一是政府對金融業的重視程度;二是地方政府對金融業的支持程度;三是政府是否尊重金融機構的自主經營的權利,不利用管理者的權利隨意干預金融活動。
結論
我們認為,綜合評價區域金融生態環境,應依據前述定量指標的評價模型得出的總分值P和定性分析的總分值Q合計得出評價結論。綜合得分可用公式表示為:R=0.6P+0.4Q。
式中R代表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綜合得分,P代表定量指標得分,Q代表定性指標得分。評價標準采用指數評價法,指數計算公式為:指數=實際總得分R÷(定量指標+定性指標)滿分合計。即:指數最高為1。指數0.8~1的為優;指數0.6~0.8的為良;指數0.4~0.6的為中;指數0.2~0.4的為差;指數0.2以下的為劣。最終將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狀態劃分為5級:好、較好、一般、較差、差。
(課題組成員:劉文生李奇朋牛世杰王建亞劉獻利執筆:程亞男 劉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