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以為“話到嘴邊留半句”這句話是貶義納,形容一個人城府太深。但前幾天的一次經歷改變了我對這句話的看法。
我那天坐公共汽車去辦事,車上人不多,但也沒有空位子,有幾個人還站著,吊在拉手上晃來晃去。
一個年輕人,干干瘦瘦的,戴個眼鏡,身旁有幾個大包,一看就是剛從外地來的。
他靠在售票員旁邊,手里拿著地圖在認真研究著,估計是有點兒迷路了。他猶豫了半天,問售票員:“去頤和園應該在哪兒下車啊?”
售票員是個短頭發的小姑娘,正剔著指甲縫呢。她抬頭看了一眼說:“你坐錯方向了,應該到對面往回坐。”
要說這話也沒什么,但人家售票員可還沒說完:“拿著地圖都看不明白,還看什么勁兒啊!”
小伙兒可是個有涵養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圖收起來,準備下一站下車。
旁邊有個老大爺聽不下去了。他對小伙兒說:“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換904也能到。”
要是他說到這兒也就完了,既幫助了別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他一定要再多說一句:“現在的年輕人哪,沒一個有教養的!”
我心想,這打擊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旁邊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爺,不能說年輕人都沒教養吧,沒教養的畢竟是少數嘛。您這么一說我們都成什么了!”
這位小姐穿得挺時髦,兩根紙帶子吊個小背心,臉上化著濃妝,頭發染了紅色。可您瞧這話,不像沒教養的人吧,跟大爺還“您、您”的。可她也非要再說一句“就像您這樣上了年紀看著挺慈祥的,一肚子壞水兒的多了去了!”
在咱北京,要沒有人出來批評她一下,那不正常。一位中年大姐開口了:“你這個女孩子怎么能這么跟老人講話呢,要有點兒禮貌嘛。你對你父母也這么說話嗎,”
您瞧大姐批評得多好!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氣兒了。要說這事兒就這么了結了也就算了,大家該干嘛干嘛去。可大姐又補充了一句:“瞧你那樣兒,估計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雞似的!”
后面的事就可想而知了,簡單地說,出人命的可能都有。這么吵著鬧著車就到站了。
車門一開,售票員小姑娘說:“都別吵了,該下車的趕快下車吧,別把自己正事兒給耽誤了。”
當然,她也沒忘把最后一句話說出來:“要吵統統都給我下車吵去,煩不煩啊!”
外地小伙兒一直沒說話,估計他實在受不了了,他大叫一聲 “大家都別吵了!都是我的錯,我自個兒沒看好地圖,讓大家跟著都生一肚子氣:大家就算給我面子,都別吵了行嗎,”
聽到他這么說,車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聲音很快平息下來,少數人輕聲嘀咕了兩句,也就不說話了。但外地小伙兒的“最后一句話”還沒說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這么一群不講理的王八蛋,我還不如不來呢!”
我那天的事情沒有辦成。我先到派出所錄了口供,然后到醫院外科處理了頭上的傷。
我頭上的傷是在混戰中被售票員小姑娘用票夾子給砸的。你們可別認為我參與了他們打架,我是去勸架的。
我呼吁讓他們都冷靜點兒,有話好好說,又沒什么大事兒,沒什么必要非打個頭破血流。
我最后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不就是售票員說話不得體嗎!你們就當她是個傻帽兒,和她計較什么,”
編輯/李小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