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沿海省份,環繞北京、天津,東臨渤海灣,人口6800多萬,面積18.8萬平方公里,是全國唯一兼有海濱、平面、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2005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一萬億元,全省財政收入突破一千億元,出口總額突破一百億美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突破一萬億元。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加強,全省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近幾年來,特別是商務廳組建以來,在國家商務部的關心指導下,在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的商務工作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好局面。一是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4年,全省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完成135.3億美元,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2005年進出口總值完成160.7億美元,比“九五”末期多108.3億美元,增長2倍,其中出口首次突破百億美元達109.3億美元,進口51.4億美元。“十五”期間,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年均遞增分別為25.1%、24.1%和27.4%,均比“九五”期間增幅高18個百分點以上。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2005年,工業制成品占出口總額的82.3%,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所占比重不斷提高。二是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十五”期間累計審批外商投資項目2721個,實際利用外資額78億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67億美元。其中總投資在1000萬美元以上利用外資項目共計456個,合同外資額55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超過3000萬美元45個項目。國有企業產權對外轉讓和民營企業境外上市取得實質性進展。樂凱膠片股份、保定依棉、邢鋼、石鋼等重點國有企業通過對外轉讓股權、產權,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推進了國有企業改革,增強了競爭力。中國制藥等10多家企業相繼在境外上市,共融資80多億元人民幣。三是“走出去”取得較大突破,帶動了出口,增加了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十五”批準境外投資項目47個,投資總額1.65億美元,是“九五”時期的6.9倍。唐鋼在澳大利亞、秦皇島鑫河礦業在老撾分別建立了鐵礦石原料基地,投資均超500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有較大發展。“十五”累計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咨詢合同額24.9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3.5億美元。分別是“九五”時期的5.1倍和4.6倍。外派勞務人員累計3.8萬人。四是流通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53億元,年均遞增12.8%。到“十五”末各類商品批發市場達4107個,年交易總額3310億元。超億元市場240個,超10億元市場46個,超百億市場3個,超200億元市場2個。7個市場進入全國零售百強。4家企業進入中國餐飲百強。全省連鎖企業總店達196家,分店2777個,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到120多家。自動銷售管理系統(POS)、管理信息系統(MIS)等在流通領域得到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流通改革不斷深化,培育和涌現出一批大型流通企業。全省年銷售額超億元的流通企業集團60多家,超5億元17家。
“十一五”時期是河北商務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將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為促進河北經濟發展和建設和諧河北多做貢獻。主要目標是:到2010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5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進出口總額調控目標275億美元,力爭突破300億美元,年均增長13%以上,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所占比重明顯提高;實際利用外資五年累計100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達到80億美元,年均遞增18%;對外投資5年累計達到8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咨詢完成營業額達到35億美元。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1、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大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以創品牌工作為抓手,加快出口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十一五”期間力爭有10個出口品牌列入商務部知名品牌名單之內。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品牌國內外市場份額,提升我省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加快發展壯大機電產業,集中力量扶持100家機電產品出口重點企業,對這批重點企業出口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在資金、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境外設點辦廠、國際市場開拓、出國簡化手續、人才培訓等一系列方面予以扶持。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省級以上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開發區中培育和建立6個有基礎、條件好、優勢強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在生物制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行業中培育40家高新技術重點出口企業。提高輕工、紡織、服裝、石油化工、醫藥、冶金、食品、建材、農產品等傳統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重點培育肉食、蔬菜、水果等20個農產品進出口基地。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出口,積極穩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2、全面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堅持“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方針不動搖,引導外商投資方向,優化利用外資結構,著力提高對外資技術和管理的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把吸收外資同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企業改組改造相結合。加強項目謀劃,在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環保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等項目上取得新進展。在抓好傳統引資方式的同時,更加重視外資并購、境外上市和現有外資企業增資擴股,下大力推動一批并購、增資和境外上市項目的落實。
3、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能力。緊密結合我省產業特點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實際,以機械、輕工、紡織服裝、建材、醫藥等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為重點,引導大型骨干企業和有比較優勢的中小型企業到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和地區投資。以短缺資源為重點,擴大境外資源開發合作。支持和推動有實力的企業到資源豐富的地區投資開發油氣、礦產等重要資源,實現重要資源供應渠道的穩定與多元化,提高鐵礦石等重要資源境外權益的比重。進一步拓寬對外承包工程的融資渠道,推廣帶資承包、買方信貸、項目融資和債權轉股權等各種可行的方式。加快外派勞務基地建設,加強外派勞務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和適應性培訓,提高勞務人員素質,保護外派勞務人員正當權益。
4、加快流通現代化建設,構筑完善的現代流通體系。切實推進連鎖經營快速發展。積極引導連鎖經營向多業態滲透,從中心城市向小城鎮和農村市場延伸;從傳統的商業、餐飲向其他領域擴展;從直營連鎖向加盟連鎖和特許經營發展。著力推動連鎖經營企業以同一商號統一采購配送、統一經營管理、統一特許經營權,積極發展特色連鎖專業店和專賣店。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直接為生產流通企業服務的物流設施建設,發展企業內部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綜合性物流、專業性物流,構建規模大、品種多、效率高的開放式物流配送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制定河北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到2010年,建成3~5個大型電子商務核心平臺,抓好20家大型連鎖超市和商場進行電子商務和信息化試點。重點推進電子商務在鋼鐵、紡織服裝、醫藥、建材等重點行業和糧食、棉花等大宗商品批發市場以及大型連鎖物流企業的推廣應用,不斷擴大網上招商、采購、營銷的份額和范圍。逐步形成以省內出口產品、名優特新產品為重點的網上專業展覽中心、商品交易中心、物流調控中心和信息中心。繼續深化流通企業改革,發展大公司、大集團,提高流通產業競爭力。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切實做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工作,積極引導商務部核準的試點流通企業延伸到鄉鎮、村發展標準化“農家店”,到2010年,力爭覆蓋90%的鄉鎮和70%的行政村。以實施“雙百市場工程”為契機,加大農產品市場和流通企業建設投入力度,積極發展各類農產品購銷合作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大力開拓國內消費市場,擴大消費需求。
5、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樹立國內外統一大市場觀念,把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正確處理好內需和外需的關系,實現內需與外需的相互促進、相互補充。進一步發揮兩個市場在平衡國內市場供求、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依據自身產業結構和區位優勢,合理統籌開拓國內外市場,重視國際市場,千方百計開拓國內市場,形成國內外市場有效銜接、企業自主選擇的市場格局。加快內外貿企業的融合,積極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按照建設大市場、開展大流通、發展大貿易的要求,深化流通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流通管理職能,積極整合流通管理資源,構建內外貿一體化、生產與流通有機結合、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新型流通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