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少有一個行業同時背負上“熱門”和“炒做”的雙重意義。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歷程中,物流業是一個值得研究和玩味的行業。似乎很少有一個行業同時背負上“熱門”和“炒做”的雙重意義。一邊是眾多學者的極力追捧,一邊是業內人士的冷靜批判和對尚很脆弱的物流行業的嘆息與期待。
在采訪北京太平洋物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白松剛和董事、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柳宗生的兩個小時里,我們驚喜地發現,我們的采訪不僅僅局限于對一個公司的宣傳性報道,而且通過對話和參觀,從一個層面,看到了中國物流業成長足跡。在這個過程中,物流從業者有驚喜,也有困惑甚至不滿,但他們都更理性地審視遇到的問題,并且提出自己的觀點。我們希望很多年以后的中國物流行業能夠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富有前瞻性的。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
由“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這個幾乎經典的經濟學理論上經常提及的良性循環和雙贏局面,繼工業革命后的英國和二戰之后的美國一樣,至少有可能在中國再現。
在跨國公司紛至沓來之際,在管理方式、文化差異方面的種種矛盾也開始凸現。
物流中心的庫存已經積壓如山,但是客戶需要的產品在倉庫中還是無法找到;物流中心的人員總是提心吊膽,害怕海關人員來核查保稅區庫存;客戶每天對發貨問題的投訴電話響個不停……
以上種種已經成為了很多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管理中“水土不服”最為嚴重的一個環節。根據科爾尼公司大中國區的調查表明,有超過80%的汗跨國企業都面臨嚴重影響其競爭能力的供應鏈問題。
這種物流的壓力還是看得見的環節而已,還有更多并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灰色因素,也使得跨國公司們頭疼萬分。
為了更有效地實現整體管理,眾多跨國公司在努力實現獨資化,來適應中國世界市場的蛻變。
白松剛說,從合資合作走向獨資或控股,是過去和將來5年間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存在的一種主要趨勢。由于合資雙方在利益和文化上的差異,加之對中國市場由陌生到熟悉,政策環境由緊到松,跨國公司現在更傾向于建立獨資企業,或者通過增資擴股在合資企業中取得控股權,以便分享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知識庫等戰略資源。
跨國公司們在中國大張旗鼓或者悄然開始的新一輪戰略調整,是導向光榮和夢想,還是帶來一地雞毛?我們都希望是前者。當然,這需要他們能夠做得更好。
對于物流公司來說,獨資化的直接表象是跨國公司的生產與經營權分離。從前很多跨國公司的相關工廠各自為戰,獨立銷售,伴隨著獨資化,很多跨國企業選擇總公司擁有銷售權,一個品牌,一個銷售公司來實現擴展、維護銷售渠道的重任。
白松剛指出,這種變革對物流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跨國公司銷售實現整體化,太平洋物流公司的相配套的服務體系也要隨之變化,來適應客戶銷售途徑點的增加。例如,IT革新也刻不容緩,隨時掌握庫存,伴隨季節要求調整產品庫存等等。
連鎖物流迎難而上
連鎖經營作為一種先進的商業經營方式,其統一決策、分散經營和集中采購、分散銷售經營體制的推行,是以連鎖總部集中控制商流、信息流和物流三大系統為前提條件的,其中建立配送中心、安排合理物流、組織統一送貨是連鎖經營的必備條件之一。
由于連鎖經營企業所屬的店鋪點多,分布面廣,面對消費群體也不同。因此,在進貨的品種、數量和時間上不完全相同。單個的連鎖店鋪一次要貨的品種可能比較多,但同一品種的要貨量不會太大,這對于供應商來講是不太受歡迎的,而且在價格上也不能享受最大的優惠。
在這種情況下,太平洋物流公司充分發揮及協調各個連鎖店鋪的商業采購作用,集中零星要貨為較大批量要貨,爭取供應商在價格上給予盡可能大的優惠。同時,由于集中統一進貨,對供應形成影響力。無論在與供應商的交往關系中,還是在與同行的競爭關系中都可以獲得優勢,從而實現規模效益。此外,實現服務的多元化,例如包裝、加工促銷品來賺取附加利潤。
柳宗生副總經理在和我們參觀倉庫的時候,就指著流通加工車間說:“這里每年的經濟效益都不錯,我們在努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良好的物流解決方案。”
此外,高度專業化基礎上的營運使連鎖店獲得了競爭中的速度優勢,但高度專業化是與配送中心的物流活動密切相關的。連鎖店的營運是在總體規劃下進行專業化分工,在分工的基礎上實施集中管理,以便使連鎖店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快速反應,領先對手。由此實現了采購、庫存、配送、收銀、經營、公關、促銷、商品陳列的專業化分工。
而物流可以協調這些分工合作,形成高效率的專業化分工,從而達到連鎖的速度優勢。現在的太平洋物流公司正在努力提高配送頻率,以期更準時、更迅速地為連鎖店客戶服務,使得連鎖店的競爭優勢得以發揮。
白松剛說:“物流,不是被動的。我們要不斷地給客戶提出改善物流系統的建議。縮短配送時間,為客戶降低成本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正視變局
中國的物流業起步比較晚,經歷了物流概念炒作等物流熱的過程后,正在一步步走向務實,如發達國家物流業一樣,正在從各個方面向專業化邁進。在宏觀層面,地區和區域的物流規劃由綜合物流規劃向專業化物流規劃轉變;物流中心也由綜合型向專業性轉變。在微觀層面,也出現了很多專業化的物流公司。專業化是物流發展的客觀需要,這必然也要求物流中心、區域規劃等與之相適應,為專業化的物流操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白松剛和柳宗生兩位企業領導者都預言,物流專業化是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目前中國的專業化物流還集中在一些特定商品,例如,煙草、鋼鐵、醫療器械、冷藏食品等,而專業化物流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標準,對單一產品實現管理,有效調節生產周期,通過及時反饋來實現對原料的合理化管理,因此,專業化物流的生命力已經凸現。
不久的將來,必然是綜合物流與專業化物流分庭抗禮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