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歐陽曉璇
韓美于2006年了月初開始了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自談判開始以來,韓國政府一直要求將韓國在朝鮮境內設立的開城工業園區作為自由貿易的其中一項正式討論議題提上談判日程,但美國對此不予采納。
韓國政府相關負責人于7月10日表示:鑒于美國的強硬態度,政府已經打算在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放棄要求美國承認開城工業園區中出產的產品可以標上“韓國制造”(Made inKorea)產地標識的貿易權利。
該負責人同時談到:“因為朝鮮導彈事件,近期已經不可能在涉及到朝鮮的貿易商談中得到美方讓步。所以我們決定暫時在此次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放棄開城工業園區議題,但是會考慮將這一問題同今后即將開展的六方會談以及韓半島關系正常化等政治性問題掛鉤。”該負責人還透露說,韓國政府的策略是“不戰”亦“不和”。既不繼續堅持最初的主張,也不從談判中完全撤回工業園問題,而是將其作為針對美國的“談判籌碼”加以利用,從而在農產品等其他領域的談判過程中從美國方面獲得更多讓步。
7月10日當天,韓美兩國在首爾的新羅飯店開始了第二輪談判,著重對農產品、工業產品的關稅下調幅度和下調時間、服務性雙邊貿易的開放領域以及開放范圍等問題進行磋商。
兩國原計劃在本輪談判中交換關稅互惠案,但美國在談判開始后卻提出此項議程延期,并由于一些其它問題的出現,整場談判進行得異常艱難。美國協商團團長溫迪·卡特勒在當天舉行的記者座談會上提到:“比起交換關稅互惠案,兩國應該首先明確和確定下關稅互惠案的‘框架’。”針對他的此一發言,韓國通商交涉部表示,美國的這一主張很可能是想預先確定開放產品品種的比率,從而阻止韓國制定出在農產品開放品種中特例品種比率較大的關稅互惠案。
這其中涉及到的關稅兩方實際上都很清楚,那就是大米問題。美方要求首先討論開放農產品市場,并包括大米在內;韓方則堅持不把大米問題列入談判議程,雙方應當進行一攬子的談判而不是把農產品割裂開來先談。由于在這一問題上的各執己見,談判進行得困難重重。
在民間,隸屬于反對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泛國民運動本部”等市民團體成員20多人在仁川機場向入境的美國談判團進行了示威活動,并高喊“卡特勒滾回去”等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