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對日農產品出口約占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0%左右。中國是日本農產品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國,進口額僅次于美國,2004年,中國農產品占日本進口總額的13.9%。2005年,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79.3億美元,占比29%,其中,食品70.6億美元,全國從事對日農產品出口的企業有6200多家,直接就業約140萬人,對日出口的主要地區是山東、浙江、遼寧、福建、廣東、北京和江蘇等省市,主要出口產品為水海產品(占35%)、園藝產品(占28%)、畜禽產品(占15%),對日農產品出口中69%是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從2006年1-2月份海關數據來看,前兩個月對日出口增長率僅為(6.1%),低于農產品出口的平均增長水平(13.9%),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響已初步顯現。預計今年5月29日“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實施后,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
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制約對日農產品出口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日本通過花樣繁多的法律手段強化檢驗檢疫壁壘。近年來日本頻繁制訂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重點對《食品安全法》、《種苗法》、《外來生物法》的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并據此實施嚴格的進口檢查。特別是2006年5月29日開始實施食品中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對所有食品中農業化學殘留做了限量規定。二是強化農產品進口檢查,建立了一套以監控檢查和命令檢查為主的復雜監控系統。2003年日對中國禽類產品封關,對烤鰻實行恩諾沙星命令檢查、對冷凍菠菜實行進口自肅;2004年對粉絲進行“過氧化苯甲酰”的命令檢查、對鮮豌豆實行“毒死蜱”命令檢查、對蜂王漿實行“鏈霉素”命令檢查;2005年對鰻魚進行孔雀石綠命令檢查;至今未對禽類生品、凍品開關。2005年,共對中國3種畜產品、9種水產品等34個項下的農產品實施了命令檢查,受此影響,中國相關產品出口不同程度地下降,如2005年烤鰻對日出口下降32%。
更嚴格,更艱難
日本將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實施食品中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該制度對所有食品中農業化學(農藥、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等)殘留物做了規定,與現行標準相比,設限數量大幅增加,限量標準更為嚴格,檢測項目成倍增加,使中國出口成本大幅增加。從設限數量看,涉及近300種食品農產品(現行186種),801種農業化學品(現行255種),5.4萬個限量標準(現行9321個)。大部分為日有我無,日嚴我松。從設限標準看,其中的“暫定標準”基本上是集成了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和歐美等發達國家標準,非常嚴格。其中的“一律標準”(0.07毫克/千克)的限量幾乎為現有食品的最低檢出限。蔬菜中的抑芽丹限量普遍嚴格了125倍,水果中的抑芽丹限量普遍嚴格了200倍。從檢測項目看,據質檢專家理論統計,每種食品農產品平均檢測200項,將增加5倍以上。平均每批產品的檢測費用預計將增加到47元。檢測項目的增加可能會延長貨物在港口滯留時間,影響通關。
由于農獸藥殘留標準全面提高,中國出口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和檢測費用將大幅增加,通關速度減緩,企業出口效益下降,部分產品還有出口受阻、市場份額減少,被迫退出日本市場的危險。
中國對日出口主要的是水產品、肉類、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山東、遼寧、浙江、福建、河北等主要出口地區,對日出口在其農產品出口中的比重分別達39%、49%、47%、49%和47%。出口受阻將對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造成不利影響。
近年來,通過推行“公司+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中國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以分散種養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難以實現對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質量控制。據企業反映,目前山東省蔬菜出口的貨源來自出口企業自有基地的僅有10%左右,絕大部分貨源需從農戶收購,難以實行有效的源頭控制。
突破有為
2005年5月商務部即向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進行了通報,要求加強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研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和應對措施。2005年?2月,質檢總局、商務部聯合向國務院上報了《關于應對日本食品“肯定列表制度”有關情況的報告》,提出應對措施。
商務部在第11次中日副部級定期磋商、第4次中日經濟伙伴關系磋商和第12次商務部—日本經產省定期磋商等雙邊會談中,多次就“肯定列表制度”與日方進行交涉。并通過WTO/SPS例會和WTO日本貿易政策審議會等多邊渠道,表達中方的強烈關注。2005年10月下旬,質檢總局會同商務部,專程赴日交涉,日方承認其中“暫定標準”未經風險評估的作法是不合理的,并在一些具體項目上做了有限讓步。
從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底,商務部聯合質檢總局在北京、山東、福建、浙江、遼寧、江蘇、安徽等主產區舉辦了7期“應對日本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肯定列表制度’培訓班”,分析對出口的影響,提出應對措施,指導企業搶在春耕前調整生產,合理用藥。累計3400人次、2000家企業(占輸日企業1/3)參加了培訓。同時,支持行業組織、地方開展自主培訓。企業踴躍參加,引起地方和組織的高度重視,初步形成了應對技術壁壘的部際合作機制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同應對機制。
應廣大企業要求,商務部錄制了應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培訓光盤,印制了培訓教材,免費發放給對日農產品出口企業。同時,在商務部網站“農產品出口專題”下設“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專欄”,提供應對研究報告,還通過駐日經商參處,及時收集和發布日本制定和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動態,深受廣大企業的歡迎。
此外,啟動了對日農產品出口預警分析工作,組織商會與專家從日本國內市場供求關系、中國出口農產品質量風險、日方近期關注產品等方面對重點農產品進行風險分析,確定重點跟蹤產品,提前預警,為及時應對貿易摩擦做好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