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靖里 鄧 藝 劉建中 楊斯邁
我國在引進和學習國外競爭情報理論方法的同時,于1994年1月由中國科技情報學會、北京市科技情報學會、上海科技情報學會和中國兵工情報學會四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情報研究暨競爭情報專業委員會”,到1995年5月該專業委員會更名為“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對外稱為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中國分會(SCIP-CHINA,簡稱SCIC,網址為:http://www.scic.org.cn),并吸收國內一批有實力的情報研究機構參加分會的活動,從此國內的競爭情報研究工作開始走上有組織和與國際競爭情報研究接軌的道路。隨著我國競爭情報研究的不斷深入和企業界的加入,現在我國競爭情報業正從學術研究機構理論研究轉向企業的實踐活動,并逐漸拓展到國家、地區等層面的競爭情報領域。目前中國競爭情報分會的團體會員已超過500家,個人會員近8000多人,該分會自1994年以來先后在北京、湖北宜昌、貴州貴陽、安徽黃山、福建廈門和廣東珠海等地組織召開了9次全國性的競爭情報學術研討會。2004年9月15-20日SCIC又組織召開了第10屆年會,其主題為“競爭戰略與競爭情報——競爭情報事業十年發展歷程”,并且通過成立“中國競爭情報咨詢與培訓中心”和開展企業競爭情報實踐重點城市巡回講座等形式,有力地推動了國內競爭情報的應用普及和產業化。
自從1993年10月上海科技情報所率先完成“上海轎車工業競爭環境監視系統研究”競爭情報研究課題,受到工商界的高度重視。1994年,中國科技大學信息管理與決策科學系在國內首次開展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競爭情報對企業競爭決策支持機制”的研究;1997年,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開展了“競爭情報與企業競爭力”的課題研究;1998年,中國兵器工業情報研究所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下正式開展“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的模式和運動機制研究”的課題;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又批準了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牽頭、競爭情報分會參與共同進行“網絡環境下競爭情報理論與方法研究”課題的研究;2003年,由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繆其浩先生主持開展的“國家競爭情報研究”課題,被列入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計劃;2004年,由科技部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持的“新時期國家競爭情報戰略研究”課題被列為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這說明競爭情報的思想和方法已得到學術理論界的認同與理解,并且上述這些課題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國開展競爭情報活動中為解決實際問題而提出的,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其成果對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隨著競爭情報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我國的出現和深入展開,國內相繼成立了“北京市競爭情報咨詢服務中心”、“北京城市學院競爭情報研究所”和“深圳競爭情報研究會”等專門從事競爭情報理論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并涌現出了不少致力于競爭情報研究的群體,他們對我國競爭情報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績,對我國競爭情報研究的開創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云南等地還由當地政府支持,科技信息服務單位牽頭,聯合企業開展了“企業競爭情報示范工程”研究課題活動。如1995年北京市科委實施的競爭情報示范工程,以中國航天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國兵器工業情報研究所為依據,對北京大華陶瓷廠、北京開關廠等單位,開展了以企業競爭力評價和競爭情報系統建立為重點的競爭情報咨詢服務;2000年由云南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和昆明理工大學合作立項,共同開展了云大科技股份、云錫公司、貴研鉑業股份等企業的競爭情報示范工程,并邀請了包括了普賴斯科特在內的一批國內外競爭情報專家來昆講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悉,最近廣東深圳市、山東省等地也在準備結合當地實際,組織開展競爭情報示范示范工程。目前,國內一批有遠見的企業,如上海寶鋼集團、青島海爾集團、重慶長安集團等,也在SCIC的幫助下,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積極開展競爭情報活動。上述工作促進了國內競爭情報研究從理論向實踐的發展,也說明競爭情報理念正逐步被企業界認同和應用,這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競爭情報研究的產業化進程。
在競爭情報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推動下,目前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內23所高校已陸續開始培養競爭情報專業的碩士高素質人才;北京大學和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還于2000年聯合招收競爭情報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北京城市學院和河北運東職業技術學院等民辦高校已陸續開辦了競爭情報本科專業,培養企業競爭情報專門人才,而且國家有關部門已考慮計劃在高等院校中的信息系統與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和理工科類專業中開設競爭情報本科課程。現在我國競爭情報專業教育從在職培訓、本科、碩士到博士研究生的分層培養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據統計,目前,我國的競爭情報學歷教育單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江蘇三地,約占50%以上,培養競爭情報碩士的單位占全國情報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42.8%,培養競爭情報博士的單位占博士點的57.1%,截止到2004年8月,全國已培養競爭情報專業碩士、博士近80人,其中博士11名,這說明國內教育界已開始關注高層次競爭情報專業人才的培養。但是,與國外相比,我國競爭情報學歷教育還只僅限于圖書情報領域,其他學科尤其是經濟學、工商管理等與CI密切相關的領域對競爭情報教育及其能力的培養缺乏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隨著我國競爭情報理論研究和教學的開展,近年來國內相繼公開出版了一批有影響的競爭情報研究專著。并且為了拓展國內競爭情報研究的視野,2004年前后還引進翻譯了一批國外有特色的競爭情報著作。這些專著既反映了我國競爭情報研究的水平,又是對國內外10多年來競爭情報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總結,在推動我國競爭情報的發展和產業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國內第一份競爭情報專業刊物——《競爭情報》也將于2005年在上海市公開出版發行,這標志著我國競爭情報產業的發展將進入新的階段。
未來競爭情報產業發展的趨勢
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和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的日益加快,國家、地區和企業對競爭情報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今后競爭情報研究及其產業的發展將會出現以下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經濟區域化的發展,呈現出區域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本土化,競爭主體多元化的競爭格局,競爭情報的服務對象也由支持經營活動擴展到知識產權保護、兼并重組和產業安全等戰略運行領域,并由企業為主逐漸拓展到區域、產業、國家,及至國際性區域經濟聯合體(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競爭情報產業表現出多層次、全方位的發展趨勢,以評估國家/地區、產業競爭力為主要內容的宏、中觀競爭情報分析正成為了經濟管理研究的熱點之一,并成為各級政府制定實施發展戰略和競爭政策的重要依據。
由于競爭情報的思路和研究方法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競爭情報的應用越來越受各方面的關注,已呈現出向經濟、管理和信息技術等眾多學科領域滲透的趨勢,并成為相應學科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因而出現了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重要專著或教科書在修訂再版中,紛紛增加關于競爭情報及其系統建設方面內容章節的現象,以適應學科發展和教學的要求。而且一些為解決在競爭情報實踐中存在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如信息法學、信息倫理學和組織競爭行為學等,隨著競爭情報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也迅速崛起。這一趨勢有力地推動了競爭情報產業不斷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
由于網絡技術、信息過濾、信息挖掘與融合技術等信息新技術在競爭情報活動中的應用,以CI運行自動化和智能化為目標的競爭情報商品軟件大量涌現。為此著名的美國競爭情報教育培訓機構——Fuld company公司與SCIP合作,從1998年開始,對世界上主要的CI軟件產品功能和適用性進行評估,每年連續發表評估報告,以促進CI軟件開發及其應用的健康發展。高度軟件化的CIS發展趨勢引起了我國企業界和軟件業的關注,最近百度、易地平方、中國網絡情報中心(365Agent)、賽迪數據等一批國內企業已相繼推出了第一代國產CI軟件產品,中國CI軟件開發研制和應用的熱潮即將到來。
競爭情報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的良性互動,推進了競爭情報理論體系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而理論體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反過來又指導和促進了競爭情報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一趨勢將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傳統情報學科僅局限于科技文獻范疇,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脫節,對情報工作缺乏理論指導的尷尬局面,為情報科學理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以預見到,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形成基于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信息博弈(Information game)理論,并借鑒行為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和管理科學等眾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以競爭情報思想、理論與方法為核心內容,軍、民融合的現代情報科學理論體系。如國外一些競爭情報學者近年來已紛紛開展了競爭行為預測、競爭心理特征與博弈行為信息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試圖從管理行為學的角度來構建新的情報科學理論體系。這些研究將不僅徹底改變情報科學缺乏獨特理論內核,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發展的狀況,而且將促進競爭情報產業化進程步伐的加快。
縱觀30多年來國內外競爭情報的發展與實踐,可以看出目前競爭情報研究正在異軍突起,逐步成為一個新的管理科學研究領域和信息科學的交叉學科,并以強勁的姿態展示自己的魅力,取得有目共睹的進步,并進入到快速發展的“成長期”。而且中國加入WTO后,國內市場必須向全世界開放,將逐步降低關稅和取消貿易壁壘。國內企業再也不能在政府的“保護傘”下生存,必須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求得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態勢和進入我國市場具有很強競爭實力的跨國集團企業的挑戰,學習和掌握競爭情報將成為運籌帷幄、逐鹿市場的成敗關鍵。因此,可以預計,今后競爭情報研究和服務將作為信息服務業的新熱點,呈現出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